【忆童年 弹壳和弹头】

远道生香

<h3><br /></h3><h3>友人在微信聊天室里说今天跟部队去打靶,友人尽管是军人,但文职军人打靶的时候也不多吧,隔着电脑屏幕我能感受他说话时候喜悦的心情。</h3><h3>这勾起我小时候在民兵训练靶场捡弹壳和挖弹头的趣事。</h3><h3>70年代中国还是物质贫乏的年代,有时还吃不饱。但经过抗美援朝和反帝反修珍宝岛战役,国家发出了时刻准备打仗的号召,我们队的果园里挖出了防空洞,山头上也堆出了土坦克,队里的民兵常常要进行军事训练,每月打靶是我们小孩子最盼望的事,打靶场设在离街道3公里的一处叫麻叶坪的山坳里,打靶的时候会进行封锁,不是民兵进入不了现场。孩子们会在外面等待,等训练结束,撤销封锁,蜂拥进入靶场寻找弹壳,挖掘弹头。</h3><h3>弹壳不容易找,在打靶位附近的弹壳基本上让民兵哥哥姐姐们捡走了,一些弹跳到远处的才会成为孩子们的战利品。挖弹头比捡弹壳有趣多了,靶子后面是黄土坡,弹头穿过靶子进入土坡会留下痕迹,孩子们会利用身边的工具,或镰刀或小锄头或树枝把弹头从土坎里弄出来,一颗完整的弹头是孩子们最好的战利品,有时忙碌半天弄到的是一个开花的弹头便会成为孩子们一天的笑话。</h3><h3>忽然想起弹壳的家乡话炮子筒拐,几年前参加军训,也打了一回靶,把弹壳全捡回来了,孩子一脸惊奇的看着我说,这破铜烂铁的有什么用?!</h3><h3>群里聊起弹头弹壳的事,友人说:&quot;放学后,我们从学校打子弹壳、玻璃球等,经双树小学、花屋院子,直至马斯塘。逝去的童年,美好的童年&quot;。是的,那时我们没有电脑,手机,就是电视,电影也很少看,我们玩的土游戏是现在孩子们想象不到的,虽然简单但很快乐。</h3><h3>打炮子筒拐的游戏是将跑子筒拐放在游戏者的拇指和食指做成的发射架上,尾指立在地面上瞄准对方的地面上的弹壳进行射击,打中即拥有该弹壳。为了赢得弹壳,孩子们斗尽心计,或躲避或进攻,都让自己的弹壳击中对方的弹壳或远离对方的弹壳。队里有几个高手经常赢我们,哪怕是躲避在角落里的他们也能吊中。这游戏比的就是眼力和手势的协调能力。</h3><h3>弹头也玩上面弹壳的游戏,但弹头不太好找平衡位置。它玩得更多的是火柴炮游戏。将弹头钻出一个合适的洞,将铁丝一端固定弹头,一端固定铁钉,弯成一个U形,将火柴头的火药槎入弹头内,将铁钉撞击火药就会发出&quot;砰&quot;的爆炸声,谁的爆炸声大谁的枪就厉害。我的一个比我大几岁的堂哥枪做得好,我不做枪,只从他那取最好的枪。</h3><h3>岁月易老,记忆也在沉淀。但一阵风、一轮月、一丝声音也可以唤醒记忆,无论美好与苦难。</h3><h3>&nbsp;</h3><h3>2018/4/27</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