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第七十六期)</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占勤的那盏灯</b></h1><div> 陈新明</div> <h3> 张占勤是我最为要好和敬佩的朋友。几年前他出版了一部散文集《那盏路灯》,第二部散文集《挑灯夜话》现在又要问世了。两本书不约而同地都在书名里提到了“灯”,看来他与灯之间一定有着某种难解之缘。</h3><div> 答案得从《那盏路灯》说起。《那盏路灯》既是一本书的名字,也是其中一篇散文的标题。在这篇文章里,记述了他中学期间一次难忘的经历。由于历史课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完成,他和几位同学在晚上被老师叫到路灯下背诵历史名词,这一弄让他养成了夜晚在路灯下读书的习惯,他的历史课考试成绩回回接近满分。尝到甜头以后,即使晚上学校熄灯了,他也要翻墙到校外,在街道路灯微弱的光线下读书,并且乐此不疲。由于长期坚持苦读,那年他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占勤在路灯下读书的经历,让我想起了古代两则著名的典故——囊萤映雪和凿壁借光。囊萤映雪说的是晋代两位饱学之士少时读书的故事。囊萤是说晋代的车胤好学不倦,因家贫没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在夏夜见室外飞舞着萤火虫,就用白纱布袋把捉来的萤火虫吊在书本上方,借着微弱的光线进行读书。映雪是说同朝代的孙康因为家贫,雪夜里借着窗外映来的雪光发奋学习。凿壁借光则说的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匡衡的故事。匡衡从小勤奋好学,夜里读书,家中却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光亮读书,以至于后来成了一代大学问家。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人的成长离不开“灯”和“光”的照耀。对占勤而言,是“那盏路灯”一直鼓舞着他,鞭策着他,照耀着他,让他在艰难困苦中砥砺前行。</div><div> 大学毕业以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再也不用在路灯下风吹雨淋了,可他一直保持着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挑灯苦读,勤奋写作,终于吐丝成茧完成了“夜话”的创作。《挑灯夜话》是占勤的另一部心曲,里面有对亲情友情的追忆和记叙,有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感悟,还有他行走四方的游记。他的写作质朴无华,情感内敛,行文严谨。多铺陈,少渲染;求平实,戒浮滑。这些奠定了他的散文畅晓易懂的风格,特别是他的历史文化散文,史实掌握全面,史料丰富翔实,善于开掘,善于以古喻今,善于思考而时有独特之见。可话说回来,质朴无华可以说是优点,也可以说是缺憾或者是局限,人们会觉得你的文字呆板而缺少趣味,内容平淡而缺乏想象力,叙事表面化而缺乏厚重感。我想,艺术的质朴无华,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这就是“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这种艺术的质朴,绝不是不学无术的轻狂,而是返朴归真的修炼。如何把文章写得再优美一点,典雅一点,让作品绽放更加动人的艺术魅力,这是需要今后长期努力和磨练的。</div><div> 占勤的文字是坦诚的,他在书写时敢于面对自己的过去,面对苦难和困厄。他试图打开自己,把心交给读者。通过阅读这些文字,我们会了解他不同的成长阶段,逐渐进入他的精神世界。他很小的时候就为生活所迫,卖过冰棍,贩过瓜果蔬菜,备尝生活艰辛的滋味;从中学到大学,他一贯刻苦学习,勤于钻研,并且热心公益,与同学友好相处。在人生最好的年华里,他获得了知识,获得了成长的力量,塑造了不屈不挠的性格,为走入社会铺上了一层厚实的底色。参加工作以后,他不忘初心,敢于负责,敢于担当,出色地完成了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挑灯夜话》就是用这样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占勤的人生轨迹,告诉给我们一些他的生存经验,分享了他的精神世界。没有炫耀,没有自夸,字里行间透露着真诚和善意。</div><div> “勤”是占勤身上所体现的一种美德,也是占勤代代相传的家风。"你要占勤还是占懒?"父亲经常这样问他。在《怀念父亲》一文中,他记叙了正直善良的父亲为了把儿女拉扯大所付出的辛劳,以至积劳成疾噩耗突降给他带来的酸楚和悲痛。每次读他的《母亲卖报》,我都会被母亲的勤劳深深打动。不给儿女添负担,虽然进了城,也不坐享其成,等吃要喝,而是自食其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老人走街串巷,虽然所得无几,但只要有事干,就是快乐的。后来,母亲落叶归根,回到了老家。我随占勤多次到他的老家,看望独居在家的老人。虽然老人家一个人生活,身体也不是那么好,但从不闲着,院子里栽些桃杏葡萄,门前种些蔬菜,院墙上也爬满了丝瓜。每次我离开他家的时候,老人家从不让我空手而归,不是挖些土豆,就是摘些西红柿丝瓜,让我好生感动。“占勤占勤,就是要占住勤奋。”他似乎从来没有忘记父亲的那句提问,经常会用这句话来提醒和勉励自己。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读书学习上,似乎只有不断努力和精进才能对得起父母给自己起的这个名字。在写给女儿的信里,他也不忘把勤劳奋进的品质当作法宝传给女儿,告诫孩子踏实吃苦,勤学上进。这封信写得情意深长,拳拳之心可鉴。这既是一封家书,也是一篇情感真挚的美文。他的女儿大学期间多次被评为“学优生”获得奖学金,还几番代表学校参加国家和省级专业课技能大赛,其刻苦精神深得乃父真传。</div><div> 占勤的勤奋,朋友们有目共睹。他精力充沛,爱好广泛,他在文学和其他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可以说都与他的“勤”是分不开的。他把人生的每一次经历,都看作是一次难得的馈赠,而他则必须用文字来表达和记录以为回报。平日里,他既要文学创作,又兼顾外语翻译,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近年来,占勤在工合运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虽是无心插柳的收获,但并未辜负他多年不断坚持学习英语的初心和付出。与勤快勤劳勤奋的人交朋友不会有错,他们对生活热情执著,对朋友真诚善良。占勤就是这样的人,我为有占勤这样的朋友感到高兴和幸运。</div><div> 有了“那盏路灯”的陪伴,占勤的夜晚就不会寂寞,更不会空虚。勤奋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占勤的夜晚,也光彩了他的人生。在占勤的灯光里,我看到了温暖,看到了方向,看到了光明和希望。</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i>(作者简介:陈新明,宝鸡市作家协会理事)</i></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 "><b><i>陕西文创云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制作部</i></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