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婚论嫁也有时代感(那年那月的故事之二)

松杏轩轩主

<h3>曾听过一段相声:谈恋爱的一对男女走路,在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是一前一后,在八九十年代是并肩拉手,在新世纪则是又抱又搂。此话虽带点艺术夸张,却也真实可靠。在那个叫“文革”的非常时期,谈恋爱也要“突出政治”的。先讲个真实小故事。那时我在街口中学(含小学)任教。女同事中有位S老师,正谈了个对象,是广州的。每逢星期六,男方就搭车到从化县城來,傍晚即离去。那时大家各住在不到十平方米的单间宿舍。S老师可能害羞有时把门掩上,这应属正常现象。而有一次教工会议上,有位觉悟很高的男教师提出,S老师在有男客人在屋里的时候把门关上是不对的,应该把房门打开。我听着觉得无聊,但懒得发言表态。而事后,S老师也乖乖的照做了。如此一来,大家倒找到了规律:S老师的房门大打开,那是有客人了;房门关闭,就是S独自在里边。呵呵!</h3> <h3>那个时候,女孩子的择偶标准被人编成顺口溜:最好嫁大军,其次是工人,教师麻麻地,最衰嫁农民。的确,那时部隊同志是很吃香的,在我们学校小学部,军属教师就有四五个,其他兄弟学校也差不多。当然也不会很多的,因为有的结婚后便随军去了。而嫁工人也是很理想的,在从化敢高境界是“嫁广拖”,也就是广州拖拉机厂。这是个市级厂,各方面条件都优越,连工资等级也是按广州市区的,比从化所有厂矿的都高。拿广州的工资在从化买物品,最合算不过了。故此广拖的工人不愁找不到靓老婆。而最让人羡慕的是,农村的青年仔参军复员后,分配到工厂尤其是拖拉机厂工作。哇塞!工农兵齐全,那可是当当响的。这在街口并非特殊案例,我的几个女同事就得到如此美妙风光。</h3> <h3>当然啦,世事无绝对,天下间不是所有都完美无缺的。下面讲两个让你并不舒畅轻松的真实故事————</h3> <h3>女同事Z老师,温柔沉实,也有几分姿色。经人介绍,认识了县武装部的X干事。那时武装部属部队编制,里边的人当然系现役军人啦!X干事生得高大威猛,一表人才,喜欢体育运动尤其是篮球,绝对是单位球队的主力。两人一来一往,已有充分的了解。不久Z老师的老爸开着车来探望女儿,不知是专程而来还是出差路过,这无须考究,我只知道他是贷车司机。当然与X君见过面谈过话了。之后要回广州了,我征得他们父女的同意坐上了顺风车。X干事与Z卷师一齐送行。在途中我谨慎地问了一下Z叔,对Ⅹ君印象如何?他只微微一笑,并未多言。…………过了一段时间,应该是水到渠成了吧?听说两人准备去领结婚证了。而X干事要先何单位汇报等待审批。而最后的答复出人意料:不批准!据知情人透露,问题出在Z老师老爸身上。原來他当年是从国外回来的,属归侨,回国后当工人,这没问题,工人阶级嘛!但在国外时干了什么?无法调查。这叫做历史不清白。那就不能让他的女儿嫁给军队干部了。于是棒打鸳鸯,一拍两散。之后,两人都只好各自成家了。</h3> <h3>多年后,X君成了县的领导干部,我也调到机关单位工作。因工作关系,我与X君有更多的接触并熟络了。有一次偶然闲谈,X君不无感叹,说那段经历让他有刻骨铭心之痛,并说对不起Z老师。我也只能苦笑,好言安慰他:这不是你的错,只是时代的列车一时走进了岔道。</h3> <h3>女老师W是我的同事,当时为学校团委书记,兼负责宣传,因此与我这业余文艺爱好者多少有些联系。她的单间宿舍就在学校教导处旁边,所以:闲时老师们都会顺便过去坐,她也热情招呼。某天她处來了客人。一男一女,女的身材苗条容貌姣俏,男的身着军装威武英俊。据W老师介绍,女的在县广播站工作,叫M仔,是她的同学,好姐妹(用现代话说就是闺蜜),男的是M仔的对象。之后这一对情侣又到访过几次。后来不见两人身影了。再后来却只见男的进来了。再之后就见W老师和他一起出出入入,形影相随了。再,听说他们结婚了。再再,W离开了学校,听说做了随军家属了。大家好像看了场电影,或是电视剧。</h3> <h3>讲句八卦话,平心而论,M仔的身材及长相都是上乘的,而W老师各方面都该比她稍逊吧?但故事的结局却是让人大跌眼镜。爱情这东西我辈经历了几十年还是弄不懂。…………四十多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在老朋友聚会中遇见了M仔。虽已是“60后”了,但她风韵犹存,只是臉庞上增加了岁月的沧桑。此时我莫名地想起了W老师,远在他乡的她还好么?</h3> <h3>婚姻是有时代烙印的,爱情观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美好的爱情是多姿多彩五光十色的,但我总觉得黑的灰的白的看上去不是那么养眼舒心。朋友,你觉得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