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受影视及书画的影响,久久迷情于小桥、流水、人家的闲适与幽雅,常常幻梦于江南水乡的花前月下:</h3><h3> 柳暗花明之间,溪边檐下,支一柄油布阳伞,摆一方竹木小桌,依卧于一张藤椅之上,耳畔如泣如诉的江南评弹余音绕梁,吱吱呀呀的摇橹声催人入梦,一只硕大的茶杯斟了又酌酌了又斟,一把蒲扇庸懒地摇动,摇起了朝阳摇下了落日...... ,仿佛,这便是江南水乡文化的全部。</h3><h3> 因此,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便对江南水乡无限向往,虽然有些曾经旧游的记忆,但大都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捡拾起来也是零零碎碎,总觉得不尽其兴,计划有朝一日一定小住几日,来个深度游览,亲密接触,真正品味一下江南水乡的特有风情。2018年3月,10位朋友相约再下江南,历时12天,遍游江南水乡六大古镇,总算对水乡文化品味一二。</h3><h3> 江南,字面意义为长江之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从古至今"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江南最早出现在先秦两汉时期。在东周时期是以吴国、越国等诸侯国为背景所指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江南曾经被中原称为吴越,后来随着中原汉人大量南迁,江南更以才子佳人以及美丽富饶而著称于世。</h3><h3> 现在的江南大体上是指浙江、上海、安徽和江苏长江以南地区,主要城市包括上海、南京、杭州、绍兴、苏州、扬州、无锡等地。江南地区因为温暖的环境,充沛的降水,江河湖泊星罗棋布,形成了不同于北方的江南水乡风韵。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古镇小城如诗如画;古典园林、曲径回廊魅力无穷;吴侬细语、江南丝竹别有韵味。</h3><h3> 春雨如酥润江南,桐油纸伞撑玉兰。<br></h3><h3> 小桥流水石皮弄,粉墙黛瓦乌篷船;</h3><h3> 花格窗棂红妆绣,吴侬软语噱评弹。</h3><h3> 水牛桑田牵斗笠,茶楼酒肆意阑珊。</h3><h3> 一首小诗,字里行间洋溢着江南水乡的醉人风情!</h3><h3> 周庄、同里、甪直、西塘、乌镇、南浔古镇,是我国江南水乡风貌最具代表性特征的城镇,它们都以其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清丽婉约的水乡古镇风貌、古朴的吴侬软语民俗风情,"小桥、流水、人家"的规划格局和"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建筑艺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它们既"相同"又"不同",且相距得都不算太远,三个在浙江,三个在江苏,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这里面,周庄开发得最早,知名度也最高;同里人杰地灵,水乡的自然风光清雅;甪直河网交错,碧水环绕,桥桥相望相依;西塘面积最大,明清的廊棚、古弄建筑最具特色;乌镇是博物馆式的古镇,尤以居民风情为魅力;南浔文化底蕴深厚,有许多中西合璧的建筑,蔚为壮观。</h3><h3> 总之,六大古镇景致相似,风貌有別,各具特色,当然主旋律离不开小桥、流水、人家。较之以前有所不同的是,商业氛围更浓厚了些,商贾云集,游人如织,留连其间,仿佛置身于真实版的《清明上河图》之中,多了些喧嚣与焦躁,少了些恬静与优雅。</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碧玉——周庄</h1> <h3> 吴地唐风尚孑遗,古镇宋水两依依。</h3><h3> 临渠水阁相互望,咫尺往来须舟楫;</h3><h3> 深宅大院高檐脊,依河成街牌楼骑。</h3><h3> 河埠廊坊江南雨,碧玉周庄人影熙。</h3><h3> 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昆山市境内西南33公里。 周庄,因水成街,因水成路,水滋润着周庄,水丰富着周庄,水是周庄的灵魂,"水乡小巷多,人家尽枕河","小桥、流水、人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著名古画家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则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h3><h3>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拆字——同里</h1> <h3> 菰雨潇潇不生凉,小桥流水枇杷黄。</h3><h3> 一园进退思忠过,两堂出入废考量;</h3><h3> 三桥太平更吉庆,五湖环抱芡实香。</h3><h3> 富土拆字为同里,人杰地灵好风光。</h3><h3> 同里古镇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位于太湖之畔,由同里古镇、同里湖、九里湖、南星湖、洋湖组成,紧靠市府所在地,自宋代建镇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h3><h3> 同里素有"东方小威尼斯"之称,是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般诗情画意的江南古镇。与周庄不同,这里的商业氛围不浓,游人也少,建筑老旧,主要景区仍然是居民生活区,没有雕饰,也不张扬,一切都平平静静、相依而生,仿佛一方阡陌相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富甲——南浔</h1> <h3 style="text-align: left;"> 鱼米之乡要冲地,丝绸之府桑梓稠。</h3><h3> 小街水巷夹河走,青砖黛瓦马头兜;</h3><h3> 廊坊穿梭排河埠,花窗挂落百间楼。</h3><h3> 四象八牛金黄狗,富甲南浔书香洲。</h3><h3> 南浔古镇位于湖州市南浔区,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处。明清时期为江南蚕丝名镇,是一个人文资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镇。南浔古镇素有"文化之邦"和"诗书之乡"之称,出现过许多著名人物,如民国奇人张静江,"西泠印社"发起人之一张石铭,著名诗人、散文家徐迟等。2001年06月南浔张氏旧宅建筑群被评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南浔古镇获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h3><h3> 与其他水乡古镇相比,南浔古镇别具风采。碧水环绕,绿柳低垂,一只只粉饰一新的乌篷船上,"宫女"们披红挂绿,搔首弄姿,琴瑟婉转,歌舞升平,好一幅太平盛世图!南浔不愧是富甲之地,建筑彰显奢华,尤其是百间楼更是雍容大气,蔚为壮观,天水之间,仿佛依稀可见昔日富商巨贾、名人骚客的影子。</h3><h3><br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梦里——西塘</h1> <h3> 梦里西塘光影长,斑驳交错映长廊。</h3><h3> 粉墙黛瓦幽古巷,花窗格棂亮弄堂;</h3><h3> 水磨汤圆盛土碗,桂花老酒就蟹黄。</h3><h3> 乌篷小船轻轻橹,夜露凝香坠瓦当。</h3><h3> 西塘古镇属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地处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古名斜塘。西塘地势平坦,河流密布,有9条河道在镇区交汇,把镇区分划成8个板块,24座石桥将古镇的五块地区连接成一片。这些古桥大都为单孔石柱木梁桥,至今保护完整。宅弄是西塘的又一大特色,分为连通两条平行街道的街弄、前通街后通河的水弄以及大宅内设在厅堂侧面的陪弄,122条巷弄交横纵错,构建了古镇的整体框架,并连接了新、老镇区。2000多米的烟雨长廊是西塘建筑最独特的标志,廊棚在沿河一侧设有靠背长凳,是古代吴越文化发祥地之著名景点。远眺水乡,白墙墨顶,舟影波光,在薄雾的晕染下,恰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走进古镇,廊棚苍老,弄堂幽深,似乎进入了久远的历史邃道......。</h3><h3><br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水阁——乌镇</h1> <h3> 鱼米之乡雨若梭,丝绸之府织机多。</h3><h3> 京杭通达走水路,流水行船且当车;</h3><h3> 四栅勾连跑官道,百步一桥出城郭。</h3><h3> 横梁架木江南韵,水阁乌镇尽枕河。 </h3><h3> 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地处江浙沪"金三角"之地、杭嘉湖平原腹地,距杭州、苏州均为80公里,距上海106公里。乌镇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5A级景区,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拥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1300年建镇史。</h3><h3> 乌镇属太湖流域水系,河流纵横交织,京杭大运河依镇而过,是典型的中国江南水乡古镇,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乌镇和许多江南水乡小镇一样,街道、民居皆沿溪、河而造,正所谓"人家尽枕河"。与众不同的是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人称"水阁",这是乌镇所特有的风貌。</h3><h3> 来乌镇已经是第二次了,第一次只游了东栅。后来听说,乌镇的精彩在西栅,于是,这次专游西栅。一般来说,西栅的游船,东栅的夜。东栅的夜色,朦胧而多情,街巷多,人也多,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而西栅则不然。西栅的美不言而喻,但是总有一点淡淡的孤独和寂寞。为发展旅游业,政府统筹,居民倾巢迁移,因为没有了原居民的生活,就少了一点原生态的生活气息。尽管每一间牌坊、每一间店铺、每一座宅院都能讲出许多很文化的故事,但终究因为没有古琴和鸣、没有山歌对唱、没有叫卖、没有手鼓,生活气息淡化,成为一种缺憾!</h3><h3><br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风情——甪直</h1> <h3> 独角神兽甪端落,直港六处水流形。</h3><h3> 仪态端庄古银杏,鸭沼风轻五湖汀;</h3><h3> 沿河并行街铺立,垂渠次第弄堂横。</h3><h3> 渔莲灯阜髻头女,风情甪直枕河生。 </h3><h3> 甪直古镇隶属苏州市吴中区,位于苏州市东部,西距苏州城区18公里,东距上海58公里。甪直景区历来享有江南"桥都"的美称,是以江南水乡古镇和古桥系列景观为特色的古镇型景区,被誉为神州水乡第一镇,拥有2500年的文明历史。特别是她的古老文化,名胜古迹、古桥、古街、古民宅以及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银杏树令人赞叹不已。 </h3><h3> 甪直为多水之乡,北有阳澄湖,南有淀山湖、澄湖,西有金鸡湖、独墅湖,因而又有"五湖之汀"的美名。</h3><h3> 与乌镇、西塘相比,甪直古镇很小,如果说前者似大家闰秀,后者则为小家碧玉。甪直虽小,其文化内涵不输其他古镇。江南文化园位于甪直古镇东南,与古镇紧密相连,占地面积150多亩,是一个集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古典式园林。座落于古镇南大门的"万盛米行",也因为叶圣陶老先生的一篇《多收了三五斗》而世人皆知,吸引人们纷至沓来。</h3><h3><br></h3> <h3> 这就是江南水乡,这就是水乡古镇,充满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h3><h3> 从水乡回来已经一月有余了,十二天的所见所闻所感依然萦绕心头,挥之不去。作为一个北方人,作为一个饱经风沙与雾霾洗礼的北方人,我的感受是不言而喻的。</h3><h3> 我仍然常常享受那种心灵的慰籍:</h3><h3> 慵懒的午后,暖暖的阳光从花与叶的缝隙间倾泻下来,小桥流水,别样人家,庭前的摇椅,一只扇,一把壶,一杯茶……这种闲适的画面你是否曾记得?来到江南水乡,体验这般静谧的生活,感受这般水乡的温柔,让你的生活更添一份浪漫。把那些逝去的似水年华,融入这乡间水镇,没有太多奢侈,只是让你承载更多的温暖…...</h3><h3> 如果有兴趣,撑一把油纸伞,披着细细的雨丝,踏着清冷的石板,信步于幽深的街巷和古老的民居中,你就会觉得自己好像走进了一部线装书,一部关于江南水乡文化的线装书。可以说,没有比这样更能成为一种淡泊而安定的生活象征了。 </h3><h3> 中国文人中很有一批人喜爱"大隐隐于市",往往潜隐于江南小镇,把持着心底思念与企盼的最高形态。南朝梁时昭明太子萧统随其师尚书沈约来此读书,建有昭明书馆,日后他主持编就了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南宋参知政事陈与义在此结社会友,留下"三友亭"和"陈简斋读书阁"。明朝赵羲等九人寓镇为"九老会" ......。恒河沙数,不一而足。</h3><h3> 我等凡夫俗子,没有古代贤圣的"企盼",更不想完成什么"大隐"之壮举,游山玩水,消磨时光,享受生活罢了!</h3><h3> </h3> <h3>注:每节起首小诗借自于网络,请包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