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心脏骤停是医学领域最危急的情况之一,4-6分钟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不可逆的损害,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常致患者即可死亡。心肺复苏术就是针对心脏骤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抢救技术,通过心肺复苏术可使病人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h3> <h3> 2018.4.23日下午,在吕梁市人民医院红十字护理志愿者服务分队队长郭建琳带领下,两名志愿者对吕梁市人民医院骨一科护士进行心肺复苏术操作演练。</h3><div> </div><div><br></div><div><br></div> <h3>第一阶段(理论知识讲解)</h3> <h3> 吕梁市人民医院红十字护理志愿者服务分队队长及心肺复苏术国家级导师郭建琳进行理论知识讲解。 </h3> <h3>第二阶段(操作演练)</h3> <h3>判断患者意识(轻拍重喊)</h3> <h3>进行按压(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h3><div> (深度:大于5--6CM)</div><div> (频率:至少100--120次/分)</div><div> </div> <h3>EC手法(简易呼吸器)</h3> <h3> 心肺复苏作为全球公认的“第一救命技术”是每一位公民都应该熟练掌握的技能。在医院内,和病人接触最多的是护士,病人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时,最先发现和到达床旁的大多也是护士,掌握该项技能并正确实施,可保证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大大缩短了机体缺氧的时间,增加了抢救成功率,为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