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上的思维导图

木里图学校张惠颖

<h3>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第一次看见思维导图是在一篇和记忆有关的教案中的。是一个记忆小游戏:一次出示20个简单的汉语单词,其实这20个词是可以分成四类的,每一类正好是五个词,打乱了顺序,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去写,让学生不借助任何工具就用大脑去记。有的孩子记了13个有的孩子记了15个,但是老师把这二十个词简单的进行分类和联想,其实记20</h3><h3>个词很轻松甚至还可以记得更多。这一小游戏我在课堂上也用了,效果确实如此。这让我和孩子们初步看到了思维导图的“神奇”。</h3><h3> 后来我在想可不可以在我的课堂上,用思维导图来培养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去发散他们的思维,因为现在太多的孩子他们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甚至是新思想就是简单的接收、模仿、习得,太多的孩子把书读死了、学习只是机械化的动作,不爱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对学习也越来越没有兴趣,甚至生活的乐趣也少了许多。</h3><h3> 我利用了几个课时的时间让孩子们去认识思维导图,观察各种各样的思维导图,让孩子们认识到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把我们的思维发散出去,把抽象的想法变成具象的做法,最后能够自己去做思维导图。</h3><h3> 就拿认识自我的这个主题来说吧。其实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指出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是小学中高年级的首要任务,以前讲这节课的时候做了很多的活动,然后让学生做一个自我介绍介绍一下自己,学生或是害羞或是不会组织语言,收获并不大。这次我让学生用了思维导图,仿佛让学生开启了一次放飞自我的旅行。</h3> <h3>  再举一个例子,《纲要》中明确提出小学中高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还包括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北师大版的教材中几乎每一册都安排了和学习有关的主题课程,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思维导图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科兴趣联想在一起就更增加了学生真实的体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思维习惯,可谓是事半功倍。下面是六年级的孩子们对一个单元的英语单词进行复习时所画的思维导图。</h3> <h3>  我希望在心理课堂上能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培养的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让孩子们能够遇见更好的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去渗透思维导图,其实思维导图可以渗透到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也要继续学习。</h3>

导图

思维

学生

学习

孩子

发散

培养

心理健康

认识

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