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醉老挝(下)

严子健(姥记者)上海

<h1>2018年春节前,我和夫人一起去了云南自驾旅游,然后从西双版纳的磨憨口岸出境,到老挝北部转了转。尽管遭遇寒流,天气不理想,但老挝之行还是颇有收获,尤其在琅勃拉邦观赏了僧侣清晨集体上街托钵化缘的盛景、到丰沙里钻山沟探寻神秘阿卡族人生活,以及来回一路的所见所闻,都令我印象深刻。</h1> <h1>湄公河(Mekong River),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在中国境内叫澜沧江,流入中南半岛后的河段称为湄公河。湄公河干流全长4909公里,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世界第七大河流。湄公河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南海。图为湄公河日落美景。</h1> <h1>从磨憨口岸进入老挝,我们驱车走13号公路,在路边看到一所学校。学校的位置应该在Pangthong和Pangdou两地之间。</h1> <h1>当时时值中午,学生们似乎是吃完饭后,都在操场上休息和玩耍。由于受寒流影响,当地气温也很低,以至于孩子们都在各显神通地烤火取暖。</h1> <h1>这娃自己捡一把柴禾点火取暖。</h1> <h1>一些原本在教室里烤火的孩子,见我正在为他们拍照,纷纷探头往外张望。这个教室狭长,里面有一半放着几排课桌椅,前面还有一块木制的大黑板,黑板上有字迹,课桌兜里还放着学生们的书包书本。看得出,教室正在使用,但确实很简陋。</h1> <h1>老挝传统体育项目是“滚球”,开展比较普及的还有藤球,但我叫不出眼前这种游戏的名称。“球”是用布缝起来,不圆,里面或许填充米粒,有一定重量,但打在人身上不会很疼。</h1> <h1>游戏玩法分攻防两组,中间无界线,但攻防两边都不会越界。掷球的姿势有点像垒球,个别大孩子握球、引球、挥臂和抖腕的动作都有模有样。</h1> <h1>进攻方将球掷向对面,打中对方身体任何部位都算赢。防守方可接球或用任何方式躲避,接到球或球落地,防守方即可捡起来,攻防两方随即转换角色,一方可以重新开始发动进攻。</h1> <h1>这是抱着婴儿的学校老师。</h1> <h1>由于临近春节,我们没时间到老挝首都万象,只在万荣住了一夜,目的就是观赏有“小桂林”之称的万荣的田园风光。有人形容观赏万荣,就是看“宏伟的喀斯特石灰岩地貌从万荣对面的水稻田里拔地而起”的景象。很幸运,从我们酒店房间的阳台推开窗,就是下图这个万荣南松河边标志性喀斯特地貌一景。</h1> <h1>万荣南松河(Nam Song)的傍晚很繁忙。</h1> <h1>下图是万荣南松河(Nam Song)日落美景。</h1> <h1>南松河凌晨空气清新。</h1> <h1>南松河的早晨也是热闹非凡,我们住的酒店正好在一个码头附近,清晨站在河边,可以观赏和拍摄到很多当地的人文景观。</h1> <h1>在从乌多姆赛到丰沙里进山的半路,有个丁字路口,叫巴南内村(Pak Nam Nai),很好记,那里有个长途汽车站。从那往东,是孟夸(Muang Khua),然后就出境到越南的奠边府;往南可到乌多姆赛、琅勃拉邦;往西是老挝的13号公路,再往北就到中国勐腊县了。</h1> <h1>巴南内村边的南帕河(Nam Pha)上,有一条只能走自行车和人的吱嘎作响的竹桥,过桥河对面是个淳朴的佧木族村庄,那里又是另一番风情。</h1> <h1>我们从乌多姆赛(Udomxai)到琅勃拉邦(Luang Prabang),再到万荣(Vang Vieng),然后从万荣折返,回到乌多姆赛,沿路我们边玩边拍,景致都很有特色。</h1> <h1>那些竹编为墙的茅草屋,随着时代的变迁,估计用不了几年,就将荡然无存。</h1> <h1>我不知道下图这算不算吊脚楼,但那一瞬间的光影,绝对令我激动。</h1> <h1>我估计这种房子应该属于干栏式结构的建筑,不过我聚焦的,还是那三个孩子的眼神。</h1> <h1>在老挝乡村,与我国国内边远山区村寨情景有点相似的是,青壮年人都到山外头的城市打工,村子里只剩下空巢老人与留守娃。</h1> <h1>太阳下的老人与娃。</h1> <h1>正在烀猪食的婆婆。</h1> <h1>此次我们老挝行摄的最后阶段,是到北部山区丰沙里(Phongsali)周边探寻和拍摄神秘的阿卡(Akha)族人,也是我们此行的又一重头戏。据记载,阿卡族来源于青藏高原,属山地部落少数民族,因此阿卡族也有被称为生活在“云端上的民族”。</h1> <h1>阿卡族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自称阿卡。阿卡人又分为尖头阿卡和平头阿卡,生活在我国云南思茅市孟连县境内的阿卡人,是人数不多的尖头阿卡,而我此次在老挝北部山区拍到的,是平头阿卡。我主要看头饰。</h1> <h1>阿卡族是个跨境民族,分布在中国云南南部(我国称哈尼族)、缅甸东北掸邦、老挝北部、越南西北部和泰国。他们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支。他们的祖先靠打猎为生,属典型的高山山地民族。</h1> <h1>阿卡族人大多生活在被茂密森林掩盖着的村寨,鲜为世人知晓。他们住低矮的茅草房,大多数人整天都光着脚,穿自织的土布衣裳。阿卡族女人穿长袍,长袍的袖口和襟边都绣有花边。头戴高顶黑布帽,帽子上和胸前都有银饰物点缀。阿卡族人有着奇异、神秘的文化和风情,因此又被誉为“东方的印第安人”。</h1> <h1>我是在奔讷(Boun Neua)以南的Phiengdokkham村和Bo Mai村之间的一个寨子里,拍到下图这位阿卡族妇女的。我搞不清楚那个寨子的名称,只知道车子在山里开了好长时间,语言不通,问也问不清楚,查地图东面是 Nam Boun 河。我比较喜欢这张人物肖像,取名为“东方印第安人”。</h1> <h1>这是她们在烧火沏茶喝。下图是在做针线活。</h1> <h1>阿卡族女人保持着一个古老习俗,从怀孕三个月开始到孩子三岁哺乳期结束,都会裸露出一个乳房,故又有称其为“露奶族”。据说她们认为不这样就会引鬼上身,引发很多疾病,并认为这是一种美丽、荣誉及权利的象征。我拍摄的这位阿卡族妇女36岁,尽管已生育6个女儿,但她的神情气质还很不错。</h1> <h1>下面两张片子,自我感觉还不错,是我此次赴老挝行摄,拍到的比较成功的一套人物组合。</h1> <h1>下图是我特意安排拍摄的一张片子,妈妈与二女儿和老五。试图造成古老和现代之间的碰撞与对比。拍摄时二女儿穿戴整齐,正要下山去夜校上课,三个人的服饰对比明显。</h1> <h1>虽然我们这次只到了三个阿卡族村寨,而且其中有两个村穿民族服装的人还不多。只有一个远离大路的南垓村,是村里一个会说一点英语的小伙子自告奋勇带我们去的。村中绝大多数阿卡族妇女都穿民族服装,我们去的时候,正好有人在绞线,有人在喂猪,有人洗衣裳,那才是我真正想拍摄的原汁原味的阿卡人生活景象。</h1> <h1>在寨子里的一块空地上,几个阿卡族妇女正在忙碌着绞纱。看来那还是个比较麻烦的活儿,一两个人还完成不了,所以要多几个人帮忙。她们忙得很欢乐,我也拍的很开心。</h1> <h1>背着孩子喂猪的年轻妈妈。</h1> <h1>阿卡族妇女上山捡柴禾,使用的是小背篓,背篓的背带上连着一块象牛轭一样的小木板,背带套在额头上,而重量则分担在两肩。</h1> <h1>无拘无束、简单古朴是阿卡人的生存方式。传统的刀耕火种,烧林开地种植旱稻,一季的庄稼收成只够吃四个月,其余时间他们上山打猎或采摘野果和野山芋维持。</h1> <h1>丰沙里省(Phongsali)是老挝最北部的一个省,西、北邻中国云南,东邻越南。丰沙里是老挝凸进中国的一部分,有着与中国最长的边境线,北部地区有一部分原属中国,清末被割占,后并入老挝。丰沙里没有工业,因交通闭塞,经济落后。</h1> <h1>以下是一组老挝乡村风情。</h1> <h1>经过一周的游览拍摄,我们最后是走丰沙里最北边的乌德(Yot Ou District),然后从云南西双版纳江城县的勐康口岸入境回国。这是一次奇妙之旅,迷醉老挝,印象深刻 。 </h1><h1><br></h1><h1> (全文完)</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