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江南游随笔2018年(二)

梅园(以文会友拒私聊)

<h3>2018年4月27日(星期五)来到无锡博物馆,有些太多的失望😔。博物馆2007年10月竣工。里面的展览没有体现吴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太多的现代的功能厅。</h3> <h3>无锡的泥人有四百多年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艺术大师傾其精力和心血,使这一民间工艺传统得到传承和弘扬,成为中国工艺的传统奇葩,2006年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的是惠山庙会的场景。</h3> <h3>政府官方的银票,出门不用带银子了。</h3> <h3>无锡博物馆的整个布展凌乱,年代交代不清,背景音如同噪声。无锡博物馆的布展还不如信阳博物馆,差距不是一点点。</h3> <h3>无锡博物馆门前溜旱冰的老哥哥一位75岁,一位76岁。他们对生活乐观向上的激情感染着我。</h3> <h3>这位姐姐也有70岁了,我真的还很年轻。</h3> <h3>离开无锡博物馆,开车去太湖。中午来到太湖明月湾。</h3> <h3>有著1200年树龄老樟树下留个影,沾沾仙气。老樟树见证了古村,村里还有几处清朝时期老房子。</h3> <h3>村子老房子只剩下几处公共大屋。</h3> <h3>隔水眺望邓家老屋。邓氏宗祠始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祖籍是河南南阳,老祖宗是南宋左正言邓肃,南宋末年迁到此处。清两广总督邓廷桢是其后人,于嘉庆八年(1803)返乡寻根,拜谒宗祠。</h3> <h3>石板街修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路面是用花岗岩条石铺成,俗称棋盘街,岗巷纵横交错。条石下面是排水沟,每遇大雨水迅速从沟里排出,街面清洁如故,有“明月街,雨后穿绣鞋”之说。</h3> <h3>街上石榴树、批把树和橘树很多,香气扑鼻。</h3> <h3>沁人心脾柑橘花香。</h3> <h3>一棵有着十年树龄含笑花香气让人陶醉。</h3> <h3>这么高大的石榴树还是第一次见到,据说石榴有些涩口感还是不太好。</h3> <h3>老码头上日落的余晖</h3> <h3>晚上住在碧湖缘</h3> <h3>2018.4.28一大早起来发现停电了,客店老板娘说金庭镇换变压器,不知道何时来电,也许18~19点,也许21点以后。明天就是五一小长假了这时候电力施工不知是怎么想的?</h3> <h3>上午在客栈休息画画。下午出门继续寻访古村。</h3> <h3>植里古村,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一棵百年老银树站在村头。</h3> <h3>村子里老房子没有几处大都破烂不堪。</h3> <h3>仁寿堂省级文物快要塌了。</h3> <h3>这是村里现保存最好的房子。偶遇这家大院的主人。这是一个三进院,祖上留下现归7个后人所有。他小时候还住在这里,地面是地板夏天很凉快,现在他也搬出大院,是省级文物,要修缮起码需要1000万资金,在不修复估计有几年就塌了。</h3> <h3>文革时主人为躲避自己敲掉了门楣上精美的石雕。</h3> <h3>东村古村,村口有2棵五百多年的香樟树。老房子有些,新房子更是漂亮,比比皆是。90年代拍《庭院里的女人》《桔子红了》、《凤穿牡丹》、《风雨雕花楼》电视剧在这里拍摄,有关方面投资进行了修复,但是二十多年过去,经过二十多年风吹日晒侵蚀很多所剩很少。</h3> <h3>萃秀堂苏州文保清代建筑。分前堂和后堂,前半部分三路两进,中路开间大厅让人遥想当年气派,已存不多了。</h3> <h3>大堂放的是修剪下来茶叶树,有一股茶香味道。</h3> <h3>这些老房子修缮起来需要资金数额太大,且产权有待理清,投资回报率不高。</h3> <h3>2018.4.29离开西山金庭镇,绕岛来到东山渔民新村,今晚就住这渔民新村。</h3> <h3>织补渔网为五月的下湖做准备。</h3> <h3>五一小长假第一天,在东山风景区当地渔民靠自己的勤劳和太湖无私的馈与,生活富庶,看看他们富裕起来的家。</h3> <h3>远望家家都是小别墅。再来张近照仔细看看。</h3> <h3>小院的回廊。</h3> <h3>清早回来鱼满仓,湖边收拾收获。</h3> <h3>在离开太湖前我们又去了杨湾村。</h3> <h3>今天(4月30日)我们就离开太湖,去苏州吴江市黎里古镇,古镇正在修缮,目前还不收费。</h3> <h3>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