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西班牙广场的建筑可以用恢弘来形容。1992年,西班牙举行了举世闻名的塞维利亚世界博览会。为举办此次世博会,西政府投资20亿美元,历时7年,在一块不毛之地上开拓了雄伟壮观的展址。</h3> <h3>西班牙广场最具特色的是青花瓷艺术。这里的建筑细部,每一处都镶嵌许多不一样的青花瓷片绘画。用不同的绘画作品内涵,展示出阿拉伯人内心世界的纯洁。</h3> <h3>在这里的建筑上,可以看到,石柱的柱身、柱头、拱门上方的拱楣、窗楣、檐口、围栏、墙裙、墙面壁饰、以及广场中央的瓷桥、瓷柱、乃至广场地面,无不闪耀着阿拉伯人的文化艺术。这里不但是一座富有浪漫主义的建筑群展览,同时也是一个阿拉伯青花瓷艺术的殿堂。</h3> <h3><font color="#010101">可能许多人不了解青花瓷对于阿拉伯人的内心世界的崇拜。这里介绍一下,青花瓷的渊源及对阿拉伯人的影响。</font></h3> <h3>西班牙建筑与其多元的文化有着很明显关联性,基督文化和回教文化的碰撞更给西班牙艺术带上了奇异的色彩,而且西班牙民族天生就有一种热情奔放和狂野的个性,在建筑上就反映出诗意的,幻想的,神话的风格,往往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情怀。</h3> <h3>伊斯兰世界,尤其是波斯,蓝白相间的青花瓷是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器皿。蓝色是波斯文化中的皇家颜色,波斯各地清真寺都喜欢装饰蓝色;而白色更是伊斯兰信仰中的吉色。至今发现的最早以汉字“青花”自称的瓷器,就收藏在伊朗的清真寺阿德比尔神庙中。</h3> <h3>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青花瓷是“中国风”的经典象征之一,但它的源头其实来源于伊斯兰文化。</h3> <h3><font color="#010101">元朝初蒙古征服整个欧洲,成吉思汗孙子在匈牙利大平原建立自己的领地,繁衍生息。于是,元朝需要向欧洲赠送能够代表中国,并为欧洲人喜欢的器皿,开始生产以蓝、白薇主色调的瓷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上,蓝、白色是不吉利的,是丧葬仪式上的颜色,并不是中国人的最爱。最初的青花瓷是为欧洲生产,而生产青花瓷的原料其中瓷器部分来自中国,可能是景德镇一代,而用于绘画的颜料,最重要的来自阿拉伯,就是今天的伊拉克、伊朗一代,名叫苏麻厘清,可能是阿拉伯语的译音,苏麻厘清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含有砷、汞等,在瓷器烧制的过程中,与高岭土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坚硬结实的青花瓷表面,越擦越亮,成为欣赏之物。</font></h3> <h3>明朝是伊斯兰教在中国迅速发展时期,也是回族在我国最终形成时期。明政府对伊斯兰文化的积极态度,郑和下西洋与伊斯兰世界的广泛联系,使得双方文化交流达到了空前盛况。从这个角度看,明瓷中伊斯兰因素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自唐至明数百年间中国与伊斯兰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晶。</h3> <h3>正如英国著名古陶瓷学者哈里·加纳所说,“中国陶瓷史表明, 在特定时期里处于支配地位的宗教能对瓷器生产施加影响。”青花瓷代表了明代瓷器制作的最高水平。白地蓝花的装饰效果寓意纯洁、高尚、凝重,非常适合穆斯林的审美需求。透物见人,透物见史,也许就是观者最大的乐趣和享受吧。</h3> 洪武二十年的《格古要论》里评价说:“有青色及五色花者, 且俗甚矣”,贬抑的意思相当明显。在当时士绅看来,宋代以来流行的单色瓷器才是有品味的好东西,而粗俗的青花瓷,不该出现在士大夫的文房中。<div>但这种单色的青花瓷在伊斯兰国则是特别受到钟爱。故而,青花瓷艺术在阿拉伯人中广泛流传。</div> <h3>这是上篇文章里介绍过的青花瓷拱桥扶栏顶端的瓷柱艺术。</h3> <h3>这是青花瓷拱桥的花瓶柱扶栏。</h3> <h3>这是隐藏在晨光中的青花瓷拱桥。这里有许多游人在等待西班牙女郎从睡梦中醒来的妩媚。下面是一条环绕广场的运河,河里可以泛舟,如若在悠闲的时光中和自己的夫人享受泛舟的波光,感受西班牙的浪漫是多么惬意。</h3> <h3><font color="#010101">睡梦中的湛蓝色运河,倒影着西班牙女郎身影,那一点点,一斑斑虚幻缥缈的倒影,有多少迷人的遐想。</font></h3> <h3>睡梦中的西班牙女郎,那份宁静,那份秀美,在晨光中会一点点展露。</h3> <h3>青花瓷拱桥跳跃在运河的清波上,一会就有彩虹般的舞姿,把欢乐留在晨光中,慢慢品尝。</h3> <h3>青花瓷拱桥的花瓶柱扶栏,如强烈的音乐节奏在这里凝固成画面。</h3> <h3>泛着青光的青花瓷廊柱,浸透出历史上阿拉伯人那种浪漫,演绎出中国历史文化的一段篇章。廊柱下面是多彩陶瓷片贴饰的拱桥,那些美轮美奂的花纹图案,已经成为西班牙特有的艺术,在西班牙各地都有这些洒满多彩多姿的彩绘陶瓷作品。</h3> <h3>半月形围廊下一片布满陶瓷图案的广场,虽然沉睡的晨光中,但她的美丽色彩,将随之晨光升起而散发出各种奇异的变幻。</h3> <h3>半月形围廊的底层镶嵌的是西班牙五十八座壁龛,代表着西班牙五十八个地区,壁龛上展示着西班牙五十八个大区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或最具特色的标志。由于光线暗,可能不是那么清晰。但可以看到,一个个壁龛排列。</h3> <h3>我这里收录了20多个精美壁龛里的画面。每一个壁龛上面中央,都有一个西班牙不同地区的徽标。在徽标下面的彩绘中央,都有一个用纹样圈框出的地方,上面注明每一个地区的名字。</h3> <h3>每一个壁龛两侧都有一个小的青花瓷塔楼。</h3> <h3>从一侧看那些排列有序的青花瓷塔楼的精湛艺术,可以看到,阿拉伯艺术的独特魅力和灿烂的文化传承。</h3> <h3><font color="#010101">壁龛设计的非常精致。采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对称构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每一个壁龛中央画面中,两侧镶嵌的是不同地区的主要标志性建筑特色的画面。</font></h3> <h3>壁龛画面的四周纹样普遍采用莨菪纹作变形处理。莨菪纹是西方的传统纹样,是产生在古希腊装饰中的纹样,经过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演变而各有所异。</h3> <h3>壁龛下方的底座是高400mm,向前方伸出的U形青花瓷半合围檐。这个围檐中央的地面上,镶嵌着不同地区在西班牙整个版图中的区域位置。由于我这里主要表现的是壁龛里的画面,故而将其部分剪裁下去。</h3> <h3>壁龛画面中央部分是每一个地区在西班牙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领导这个地区的重要人物。</h3> <h3>这里的重要人物指的是,那些当时的天主教主要的神父,还有的就是那个地区历史上的运动首领及发生的历史事件。</h3> <h3>这种青花瓷镶嵌,贴饰艺术在摩尔人时期就非常盛行。早在世纪初,西班牙被阿拉伯摩尔人侵略占领后,就开始发展了这种艺术。后面我的游记美篇中会有许多那时候保留下来的真迹。</h3> 伊斯兰人对青花瓷艺术的独钟,主要是伊斯兰教的教义,《古兰经》中有明确的约束。白色的伊斯兰教的吉祥色彩。这是《古兰经》的根。白地蓝花的装饰效果寓意纯洁、高尚、凝重,非常适合穆斯林的审美需求。<div>透物见人,透物见史,我们旅游是在享受不同地区的美景,这是肤浅的认识。审视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或许就是观者最大的乐趣和享受吧。</div> <h3>虽然走的很匆忙,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细细品味这里的画面内涵,但,我应当知道,这里的每一幅画面都是在感受我们什么。</h3> <h3>这幅照片特别的留出下面表现不同地区在西班牙版图中的位置和面积。</h3> <h3>从这些壁龛画面里,可以看到,西班牙历史上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文化表达。</h3> <h3>欣赏这里画面,思索人类历史的沧桑,似乎内心世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h3> <h3>每一个壁龛上方的围廊顶端,都有一个大小一致,风格统一的人物雕像 。这里的每一个人物雕像都是下面壁龛中,在西班牙不同地区最有影响力的人物。</h3> <h3>我开始没有注意到这些壁龛画面里的内容。后来孩子讲给我,这些每一幅壁龛画面里的故事,我恍然大悟,方匆匆拍摄一些壁龛,一做纪念。</h3> <h3>这里的人物雕像故事,也是孩子告诉我,他的特定历史时期作用。雕像是呼应下面壁龛画面内涵的。不是互不涉及,孤立的艺术。</h3> <h3>游记写到这里,西班牙广场上的陶瓷彩绘,青花瓷的艺术价值和内涵也就知道梗概了。下面就是慢慢欣赏欣赏不一样的壁龛画面。</h3> <h3>那青花瓷镶嵌的拱角,托起每一位富有传奇故事的历史人物,虽然我不知道他的名字,不知道他有怎样的功绩,但,他一定会是那个地区许多人们拥戴过的“头人”。</h3> <h3>青花瓷壁画中的故事,常常把我带到阿拉伯摩尔人从北非,踏破风浪,闯入“伊比利亚半岛”,在这里为自己开辟家园而发生的血腥~</h3> <h3>西班牙早期是希腊人和迦太基人移居伊比利亚半岛,并在地中海沿岸定居下来,并建立了商业据点。公元前六世纪为古希腊殖民地。此后罗马人入侵,与古希腊、迦太基人争夺,罗马人占领并发展。</h3> <h3><font color="#010101">在罗马统治下半岛的经济快速发展,伊比利亚半岛为罗马提供了粮食、橄榄油、葡萄酒和金属。图拉真、哈德良和狄奥多西一世3位罗马皇帝、哲学家塞内卡、诗人马蒂阿尔、昆提良和卢肯都出生于西班牙,西班牙主教从306年开始在埃尔韦拉(今日的格拉纳达)驻节。</font></h3> <h3>古罗马分裂为东、西罗马,西班牙归属西罗马。后西罗马帝国崩溃,但并未使西班牙的古典社会机构、设施和经济、文化遭受破坏,西班牙现今的语言、宗教信仰以及法律基础都来自于这个时期,罗马人数个世纪的定居和统治对西班牙文化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h3><h3>这是西班牙文化艺术演变的中轴线。</h3> <h3>西罗马覆灭后伊比利亚半岛处于多种族反复交错争夺时期。其中主要有西哥特人、日耳曼人、匈奴人、汪达尔人、苏维汇人、阿兰人等。但非常可喜的是,伊比利亚半岛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承没有受到影响。</h3> <h3>711年阿拉伯人和摩尔人(伊斯兰教)横渡直布罗陀海峡,西哥特王国被打败。至718年,穆斯林已经控制了半岛的大部。此后,阿拉伯摩尔人与原来伊比利亚半岛其他民族展开长时期民族战争,由此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交流。</h3> <h3>中世纪西班牙持续着穆斯林和基督教徒间的战争。穆斯林统治下对犹太人和基督徒极为苛刻,面对死亡、改宗和移民的选择,许多犹太人和基督徒选择了离开,至13世纪中期,格拉纳达哈里发国成为了西班牙唯一一个保持独立的哈里发国(伊斯兰国),这个政权一直延续到了1492年。</h3><h3>我们现在的塞维利亚,距离格拉纳达非常近,这里就是伊斯兰教的中心区。所以,至今阿拉伯文化艺术在这些地区都非常普遍。</h3> <h3>1492年在卡斯蒂利亚王国和阿拉贡王国联合的基础上成立了西班牙王国,(双王时期)。这时期著名的伊莎贝拉一世女王以其独特的智慧和非凡的魄力,驱逐了阿拉伯摩尔人的统治,确立了天主教为国教。并强力支持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首次扬帆出海寻找新大陆,揭开了西班牙帝国兴盛的序幕。</h3> <h3>伊莎贝拉一世和斐迪南被称为“基督教君主”,该头衔由教皇亚历山大六世授予,他们于1469年在巴利亚多利德结婚,实行王国共治并最终建立了西班牙王国,他们领导了收复失地运动的最后一个阶段——从摩尔人手里夺回格拉纳达;他们征服了加纳利群岛;在国内他们发布了阿兰布拉诏书,从而将犹太人和穆斯林驱逐出了西班牙。</h3> <h3>伊莎贝拉一世通过其5个孩子与葡萄酒、法国、英国、奥地利实现战略性联姻保证了西班牙长期的政治稳定。</h3> <h3><font color="#010101">西班牙的黄金时代是指西班牙帝国(包括现今的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西班牙语国家)艺术和文学繁荣的时期,这个时期正好是哈布斯堡王室统治的衰弱期(腓力三世、腓力四世和查理二世),这个时期的最后一位伟大作家胡安于1695年死于新西班牙。</font></h3> <h3>西班牙和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均是其国内主要的艺术赞助人,腓力二世所修建的恢弘的皇家修道院——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详见我的“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游记”)当时吸引了众多的欧洲伟大建筑师和画家,委拉斯开兹被认为是欧洲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画家,(在托莱多、普拉多博物馆有很多他的作品)在当时也极受推崇,他和腓力四世及其首席大臣奥利瓦雷斯公爵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其存世的几幅画像展示了其独特的风格与高超的技术。</h3> <h3>许多西班牙最伟大的音乐也被认为出自该时期,汤玛斯·路易斯·德·维多利亚、路易斯·米兰和阿隆索·洛博等作曲家的作品是文艺复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创造了轮唱和对位法等音乐技巧,其影响甚至远及巴洛克时期。</h3> <h3>西班牙文学在这个时期也十分繁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西班牙最为多产的剧作家是洛佩·德·维加一生可能完成了多达1000部的剧作,其中约有400多部留存至今。</h3> <h3>波旁王朝统治,这是来自法国的波旁家族。</h3><div>腓力五世是西班牙波旁王朝的第一位国王,他在1715年签署法案,终结了原来组成西班牙帝国的各王国的历史权力和特权,将其统一在卡斯蒂利亚的法令之下。</div><div>西班牙不仅在文化上,而且在政治上成为了专制主义的法国的追随者。其后,波旁王朝的斐迪南五世和卡洛斯三世继续统治着西班牙。</div><div>西班牙至今仍然是波旁家族的统治。</div> <h3>西班牙从中世纪开始,一直处于各种权利、势力纷争之中,直到1936年实现共和制,稍微好一些,但各派势力仍然矛盾重重。</h3><h3>西班牙唯一好的是,无论怎样的势力登场,其各种文化艺术的融合,发展没有受到影响。所以,西班牙的艺术中常常呈现多样性的表达。</h3> <h3><font color="#010101">从这里的许多建筑、装饰、青花瓷艺术中可以看到西班牙历史上的文化连续性。</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