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四月,正是交大好风景,百花盛开,春意盎然,我们迎来了母校122年华诞。</h3><h3>1968年我们离开美丽、难忘的上海交大校园。今天,我们怀着对母校的眷恋,怀着对老师的思念和感恩。带着满腔喜悦的心情和对青春美好的回忆,带着久别重逢的渴望,重返母校,参加母校122周年校庆和我们毕业50周年聚会。</h3> <h3>50年前(拍于1968年5月23曰),我们船舶动力系68届的26032班同学在校门口,留下这张弥足珍贵的照片。</h3> <h3>6日,我们参加校庆的外地校友都已到校,我们系是安排住学校的“教师活动中心”宾馆。当晚,我们班在上海的同学宴请我们外地来的同学(其他班也是),为我们接风洗尘。因为我原高中同班也是大学同校的同学早就说好要请我,无法赴宴。当看到他们发来的相片,十分激动,明天就可以见到老同学啦!</h3><h3>我在学校住6、7、9三晚。</h3> <h3>遇到同系的老乡。</h3> <h3>一早我们乘坐安排好的班车直奔闵行校区。同学相见,大家谈笑风生。</h3> <h3>建校122 周年纪念大会在闵行校区的霍英东体育中心(综合体育馆)举行。</h3><h3>于2007年7月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建成启用的综合体育馆,是一座功能全面,设施完备,全面开放的综合性体育馆。建筑面积19950平方米,座位7206座。它是交大平时举办体育比赛、集会、典礼、文娱演出等大型活动的场所,近几年来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均在此举办。2016年10月28日上午,这座现代化综合体育馆,正式命名为上海交通大学霍英东体育中心。</h3> <h3>“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学生自愿者,高举着引导牌,热情接待我们这些“1968届船舶动力系”的学长。</h3> <h3>学弟记者采访学姐陆洵美,她的感言:“感谢交大给了我一个美好的人生”。</h3> <h3>我们是同班同学和曾经的同事。</h3> <h3>返校的莆田老乡合影留念。</h3> <h3>同学们步入会场</h3> <h3>我们毕业50周年的返校校友安排坐在主会场。</h3> <h3>伴随着庄严的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纪念大会正式开始。</h3> <h3>林忠钦校长以“接续奋斗,共创一流”为主题作校情报告,</h3> <h3>大会上隆重举行了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授予仪式,正式聘任李政道先生担任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其子李中清教授代李政道先生接受了聘书并代表父亲致谢辞。</h3> <h3>展示李政道先生的亲笔贺信</h3> <h3>李政道先生发来视频表示:“非常高兴能够担任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我将一如既往,为李政道研究所提出建设性、指导性的意见,为扩大李政道研究所的国际影响力做出努力。衷心祝贺李政道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学永攀科技高峰,在建设世界顶级研究机构和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中不断取得进步。”</h3> <h3>姜斯宪书记以“思源致远,共创一流”为题讲话</h3> <h3>朱士逖老师</h3> <h3>潘老师和徐大中老师</h3> <h3>21031班的纪国林同学</h3> <h3>22031班的谢金康同学</h3> <h3>22031班的周良标同学(左)</h3> <h3>23031班的张基生同学和俞锡君同学</h3> <h3>24031班的赵德法同学</h3> <h3>20431班的王家仁同学(左)</h3> <h3>26031班的孙昌荣同学(前左)</h3> <h3>26032班的陈文元同学</h3> <h3>26032班的孙松年同学</h3> <h3>31031班的刘锦祥同学(左)</h3> <h3>感谢各班的联络員(20631班的薜敖兴同学和26032班的王伟同学没有参加今年校庆)和许煥章老师、徐大中老师,为筹备好校庆聚会,他们不辞辛苦,无私奉献,付出大量的精力。</h3> <h3>“过去50多年了,潘老师还记得我,‘四清’时我们同在一个组。”</h3> <h3>跨越了半个多世纪,老同学见面格外激动。</h3> <h3>今天又和同班同学陈文元坐在一起了,陈文元同学现在是上海交大的二级教授,他是我们系68届同学中的佼佼者。</h3> <h3>从政当过市领导的方德钓同学和下海经商的杜斌同学(同班同学)交谈正欢。杜斌同学是位事业上的成功人士,2008年我们参加112年校庆和毕业四十周年聚会时,他慷慨解囊。</h3> <h3>女生读动力专业的廖廖无几,当年她们可是班级中耀眼的花朵。</h3> <h3>朱洁根同学,正全神贯注,不放过每一个精彩温馨的瞬间。</h3> <h3>阚健民伉俪。 22031班的阚健民同学,不远万里,专程从加拿大回校参加校庆和同学聚会。</h3> <h3>“相聚在东海之滨,汲取知识的甘泉。交大,交大,学府庄严……”悠扬的校歌响起,纪念大会接近尾声。</h3><h3>我们船舶动力系68届返校校友亲临现场,见证了母校的华诞 !</h3> <h3>24031班同学和31031班同学与黄大朗老师和徐大中老师合影留念。</h3> <h3>免费丰盛的“体验午餐”。</h3> <h3>不忘母校“饮水思源”的优良传统,我们返校的船舶动力系68届校友以班级的名义在校友林捐赠香樟树一棵。</h3> <h3>船舶动力系 1968届校友</h3><h3>毕业五十周年捐赠</h3><h3>思源·致远</h3><h3>21031班 22031班 23031班</h3><h3>24031班 26031班 26032班 31031班<br></h3><h3><br></h3> <h3>26031班和26032班的返校校友在捐赠香樟树前合影留念</h3> <h3>尔后,我们原船舶动力系的校友们乘车来到了母校发展后的新家——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学院主楼上挂着横幅“欢迎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返校”,广场上竖着高大的【欢迎回家】牌。</h3> <h3>我们回家了!</h3><h3>校友们个个喜逐颜开!毫不吝啬自己的墨迹!</h3> <h3>这次船舶动力系68届返校同学共71位。<br></h3> <h3>在机动学院大楼广场合影</h3> <h3>“船舶动力系(现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前身可上溯于1913年上海工业专门学校设立的电气机械科。</h3><h3>在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发展史上,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第一台自动扶梯等等。更为引以自豪的是,新中国的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架超音速民航客机…许多都是在学院校友的主持和直接参与下完成的,在1999年国务院表彰的两弹一星功臣中,钱学森、王希季等均毕业于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h3><h3>改革开放以來随着上海交通大学完成综合性大学的布局,船舶动力系演变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动力工程部分。”</h3><h3>摘自《1968-2018毕业50周年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动力系1968届纪念册》。</h3><h3><br></h3> <h3>2008年船舶动力系68届校友在校庆112周年和毕业四十周年纪念时向母校捐赠的朱物华校长的铜像,安放在机动学院主楼的大厅。</h3> <h3>在一楼会议厅机动系领导为我们校友作机动学院院情介绍。尔后陈文元教授、许焕章老师、朱士逖老师都作了精彩发言。</h3> <h3>许老师由学校派驻日本多年,去年才回国。休息间,许老师唱日语歌曲《北国之春》,赵德法同学在旁击掌助兴。</h3> <h3>李子龙同学也上台高歌一曲。</h3> <h3>傍晚我们驱车到黄浦江畔“国际会议中心”内小南国酒家晚宴。</h3> <h3>同学再次欢聚一堂,欢声笑语,一派祥和、快乐!</h3> <h3>6日晚我没有参加我班在上海的同学宴请我们外地同学的宴会,今晚补拍一张。</h3> <h3>这是十年前在闵行校区我班的合影,走过十年了,不容易!</h3> <h3>就要乘车回校了,方德钓同学要我快帮他和陈文元同学拍一张合影留念。</h3> <h3>为同学有更多的时间相聚,我系68届同学8日上午至9日中午组织到枫泾游。枫泾古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是上海市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h3> <h3>古镇水网遍布,河道纵横,桥梁众多,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h3> <h3>枫溪长廊,“下雨不湿鞋,盛夏不打伞”。</h3> <h3>潘易贤、孙昌荣和我三人,“四清”时是同一个小组的,五十多年了。</h3> <h3>尽管我们韶华巳逝、青春不再,相聚时依然春心勃发、狂野难掩。</h3> <h3>时光可以带着我们的青春年华,却永远带不走深厚的老师恩情,我们这些当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在老师面前,总还是个学生,师情难忘!</h3> <h3>我们26032班来枫泾的同学合影</h3> <h3>班长刘俊峰提议,我们一年级原四32班的同学合影。</h3> <h3>王家仁同学不是四32班的,闻到酒香,赶来凑热闹!</h3> <h3>我们是一年级同班,又是福建老乡。</h3> <h3>我们是老乡。</h3> <h3>李子龙同学说:“这次同学聚会纪念毕业五十周年,我才知道同班同学阚健民与我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大学还是同专业同班同学,真的太让人兴奋了!”</h3> <h3>大合照</h3> <h3>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午饭后大家又要各奔东西了。</h3> <h3>1968年“文革”毕业分配,我校68届有13位同学分配到汕头地方船厂。相同的遭遇,我们在汕头渡过难忘的时光!我们有过失落,有过彷徨,也有过欢乐。我们当中就有两对收获了爱情,结为终身伴侣。</h3><h3>我们13位也不都是平庸之辈,我们当中有二位是广东省的厅级干部,有一位考取研究生,后往美国深造,有当过大公司企业老总的,还有的现仍在专心研究时事。</h3><h3>今天我们当中有9位刚好都返母校参加校庆,大家难得在上海相聚。</h3> <h3>9日晚,大家(包括家属12人)欢聚一堂,为我们的难忘岁月,为我们的友情干杯!</h3> <h3>林元铭 、张惕生、方学范、翁培亮、张士杰、金赓端</h3><h3>梁抗、陆洵美</h3><h3><br></h3><h3>我们想念今晚没有参加聚会的李熹光同学、周广辉同学、李日华同学、唐贤德同学。我们也怀念邬坤良同学,他英年早逝。</h3> <h3>要感谢生活在上海的金赓端伉俪,祝他俩健康,家庭美满幸福!</h3> <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次船舶动力系68届返校参加校庆和毕业50周年聚会的同学每人有礼品一套:</font></h3><h3><font color="#010101">1 《1968-2018毕业50周年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动力系1968届纪念册》;</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 纪念杯一对;</font></h3><h3><font color="#010101">3 珍贵“交通大学”校徽一枚;</font></h3><h3>4 返校纪念章一枚。<br></h3> <h3><b>忆匆匆五十载 叙悠悠半世缘</b></h3> <h3>纪念册由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教授作序。</h3><h3>目录</h3><h3>恩师寄语………………1</h3><h3>书法叙怀………………2</h3><h3>青春岁月………………4</h3><h3>情系母校………………20</h3><h3>校友活动………………38</h3><h3>通讯录…………………67</h3> <h3>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教授黄震2018年3月写的“序”</h3> <h3>许焕章老师和徐大中老师的“恩师寄语”</h3> <h3>相聚总是短暂的,同学的情谊却是永恒的。今天我们把美好珍藏在心里,把希望寄托明天。</h3><h3>大家多保重,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期望今后再相逢!</h3><h3><br></h3><h3>本文部分相片来自校友,谢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