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去汤河参加了“生本新课堂”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领略了四位教师的风采。</h3> <h3>陈志伟老师在课堂上科学引导学生,实现三维目标,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使用比较好。课堂上,陈老师总是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发现学生遇到困难就及时引导,“还可以怎样分?”“还有不同的分法吗?”“不平衡说明什么?”…等等提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哪种分法称的次数最少?”使学生逐渐树立运用优化策略解决生活问题的思想。整堂课,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出生本新课堂。</h3> <h3>活泼幽默的王海玲老师,给我留下印象颇深,王老师深挖教材,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施教,转化难点降低教学起点。按照例题,本课例1是从5瓶药品中找到次品,而王老师却让学生先从3瓶牛奶中找出次品,这样就降低了教学起点,学生很容易的从3瓶中找到次品。在后面的5瓶、9瓶中找次品就容易多了。这种因材施教提高了不同学生学习的兴趣。</h3> <h3>王艳霞老师注重培养学生优化意识,用数学逻辑增加学生递进关系,知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上课时层层推进渗入优化思想。王老师让学生先从2个乒乓球中找出次品,这比较简单,然后加深到从3个、4个中找次品,并且在8个中找次品的过程中渗入优化思想,让学生寻找优化策略。在此过程中知识层层推进,步步加深,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h3> <h3>王伟老师的课堂给人的感觉总是干净利索,王老师注重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让学生从动手中得到结果,自己动手得到结论。 当学生通过研究从3个,8个,9个乒乓球中找次品,发现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后,王老师提出“每个数都能平均分吗”的问题,让学生从26个,81个,243个球中找出次品,学生通过进一步的验证、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从中又发现“尽量平均分”的优化策略,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过渡。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