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此去湖州,不知为何,"江湖"二字总萦绕耳边,浮于眼前。也许"湖州""江湖"共有一"湖"字,也许这江湖是此去踏入语文的江湖。</h3> <h3>湖州师范学院</h3> <h3>(一)语文本是江湖,江湖也有语文</h3><h3>黄伟教授说语文的综合性的特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的特性。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体现着语文。所以语文教学要回到基点,回归生活;要回归历史和生活情境;回到语文或文本构建世界。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方人的文字必然处处透露着生活气息。《台阶》的作者李森祥是浙江人,在他的家乡有"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高"的生活传统,所以在他的文章中,台阶有三级的我们家,常常让父亲有地位不如人的惶恐。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透过作者的眼睛,借助文字回归生活。</h3> <h3>湖州四中</h3> <h3>肖培东老师执教</h3> <h3>(二)一招一式真功夫,于无声处见惊雷</h3><h3>春天也无非是草长莺飞,绿树红花,但在肖培东老师执教的作文课《春天的美好姿态》中,我们看到了"春天,不是只有一个季节;春天,不是只有一种绽放"。在肖老师的引领下,同学们在温暖的家中找到了温馨的春天,在叶落的秋天里看到了生命的春天,在升旗仪式上看到了祖国繁荣昌盛的春天。春天,不再只是字典里的一种解释,它在文学的世界里肆意飞扬。</h3> <h3>朱亚芬老师执教爱莲说</h3> <h3>一 "不"一 "独",全在功夫。最是那最不引人注目处,宛若惊鸿起。浙江省教坛新秀朱亚芬老师执教的《爱莲说》紧抓朗读,设课新颖。朗朗读书声,时时入耳,这样的习惯养成、朗读熏陶,使每一个孩子都浸润在文言的境地里。我们分明听到他们正在在老师的引领下,一步步走进周敦颐的内心。一个"不"字,境界全出。朱老师紧抓"不"字,让孩子们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文句中圈画出其中的"不"字,然后用"不中的赞美,请你解说"这样的句式来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分明看到孩子们慢慢地读出了一朵"素雅、正直、洁身自好、坚贞独立……"的莲,莲的形象不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吗?而在一个"独"字中,朱老师更是让我们都看到了"君子之独"正是"君子之笃"。这时作者的形象赫然就在眼前了,鲜明又具体,形象而自然。</h3> <h3>不字解读</h3> <h3>(三)少得终缘涉水浅,碧波深处有珍奇</h3><h3>听到肖老师对三堂课的评价与反思,更觉得"少得终缘涉水浅,碧波深处有珍奇"这句诗真是概括的精确。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肖老师给出了这样深刻的反思:"导入新课的环节如果设计成"你在湖州四月的哪里看到了春天?"会更贴切,孩子们会更熟悉,更能信手拈来。""《爱莲说》可以压缩到两个字来讲,抓"不"字,为什么抓?抓"独"字,为什么抓?一定要想明白这个问题。"其评价与反思让人听来真是有如梦初醒之感。</h3><h3>无论是什么样的老师,最好的追求必是"眼里有文本,心里有学生",而这必是厚积分秒之功,始得一鸣惊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