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02年的乡镇机构改革,有幸进入政府文化服务中心工作,刚刚熟悉科室的环境,又被调到党办担任报道员!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宣传部长让我陪同区里的老师去安固,采集夏各庄镇百年老会的文史资料!那时候,活着的老艺人10多位,都是年龄较长的,满目褶皱,有的人走路都很困难,是家属用三轮车送到约谈地方!在安固村的电工组,他们谈及老会,神采飞扬,因为那是安固人对文化历史的自豪!是老人一生中不可磨灭的经历!27岁的我,顺手也拿起笔,记录了老艺人对老会回忆的沧桑始末!没想到,10多年后,我真正从事文化工作,对老会的恢复,这段文字勾起我的回忆!</h3> <h3>花会起源:安固村花会最早组建于1885年(大约时间),距今已有130余年的历史,花会会种大约有七档,分别是小车会、高跷会、少林会、狮子会、什不闲、开路和吵子。安固村花会历经百余年,可谓三起三落,有些会种已失传。</h3><h3>历史沿革:据老人回忆,130年前,安固村村落不大,全村以务农为主,农闲时生活乏味。年轻人闲谈时,聊到某村、某地有各种花会,过节时演一演很热闹。于是,熊进福、张廷元、张廷恩等人就决定自己出钱,请师傅组建了安固村第一个民间花会。初步组建时主要是以狮子会为主,后来扩展为开路、什不闲、吵子和少林等五档会。每到传统节日,自发地为农民演出,很受欢迎。</h3><h3>社会不稳定,经济来源少,花会活动受到制约,不得不自行解散。30年后,周汝新(当年20岁)提出,由他出资组织,熊万生、熊满福、吴子凤等人积极支持响应。周汝新为此变卖了部分家产,请来了甘营屈锁成师傅,开始了以高跷会为主的花会组建。卖豆儿、托头儿、公子、座子、柴王、老鱼翁和鱼婆分别由熊万生、熊满福、吴子凤、何杰、何明、何路、张孟吉、何春喜等人扮演,魏国俊、吴占杰等人分别为一锣和二锣,熊自来、何瑞分别为头鼓和二鼓。后来又发展了吵子、什不闲、开路、狮子等六个会种,除到邻村进行演出,还追庙会演出,很有名气。名气大,人员多,需要的道具、行装支出费用也高,周汝新的家产所剩无几,他不得不背井离乡,到蓟县开荒维持生计,故此,花会销声匿迹!</h3><h3>花会的消失,逢年过节时显得很冷清,张廷恩、王兴等人提出由他们二人牵头,恢复安固花会,杨山林、熊士合、郭全详等人,决定去北京等地购置服装,道具等。日本当年入侵进关,造成关内兵荒马乱,无人敢外出采购,组建设想搁浅,准备和平后再实施,这一放就是七、八年的时间,日本投降后,爆发了内战,一直拖到1948年1月。张廷恩、王兴担任会长,大家凑钱、凑粮,第三次重建了安固村花会。当时的花会以高跷会、小车会为主,孙贵清为小车会会头,推车、座子、拉车、挎车、丑婆等分别由吴连福、孙任清、杨任清、陈士云、杨春顺、亚瑞臣、吴连德、孙秀清、陈广云、孙玉清等人扮演。高跷会由张廷恩牵头,头锣、二锣由杨山林、郭全祥主操,头鼓、二鼓由熊士合、贾荣友担纲,卖豆儿、托头儿、公子、老座子、老渔翁、打柴工、渔婆分别由张林、张连、杨盛田、张银、熊万利、熊士俊、张如、熊满路和于德付等人扮演。</h3><h3>解放前,贫协主席贾荣田全力支持,使花会队伍不断扩大,吵子、开路等会档又重新振作起来,吵子会档主要成员有何继伍、吴占恒、周连成、周连顺、周连元、杨作田、李德福、郭全保、纪福田和吴连明等10余人分别负责吹海笛、打钹、击鼓等。开路会档分别由李树林、张启详、熊满成、孙福廷、张启成、张启顺等人组成,打场时有单人耍、俩人过叉耍,三把叉五人花活耍等,表演脱麦穗,抖高等技巧。解放后,花会表演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现代生活的追求,故此,该花会团改成了剧团。根据社会的需要排演表现工农兵风貌等符合政治形势的文艺节目,多次参加县级演出,大跃进期间,人们活动次数也越来越少,三年自然灾害的到来,十年"文革"动乱,剧团自由解散后始终无法恢复。</h3><h3>"文革"结束后,人们的思想开始活跃,再次准备恢复花会,1977年8月,在村书记张景发的支持下,由郭全祥、熊士合组织恢复了小车会、高跷会、开路三个档会,活动总人数达20余人,先后参加县乡两级文艺演出,分获一等奖二次、二等奖一次。除在本村表演外,还三次到大华山比赛并获奖。改革开放后,村民大部分进城,在家时间少,花会活动人数随之减少,花会再次自由解散。</h3><h3>1995年,重新建起小车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挎车的,公子,熄妇,傻丫头,骑驴人。总会头是贾翠凤,后由张秀华接管,为节约成本,张秀华自己制作服装、小车,购买用具,多次代表夏各庄镇参加进城大拜年活动。直到2014年,张秀华停止了小车会在安固村的所有活动。</h3><h3>小车会的附加活动。1998年9月,安固人自发地组织秧歌及演唱队,李长贵任团长,熊宝中任总导演,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李长贵病逝后,由熊满来任团长。随着人员的增加和演出设备的完善,安固人在追求高目标。除了小车会演出外,编排快板、小品、京东大鼓等作品,还排练优秀传统剧目《重圆记》、《秦香莲》、《牧羊圈》和《绣鞋记》等12个,除在本镇演出外,还经常去南独乐河镇、平谷镇,安固评剧团红极一时。2010年以后,评剧团彻底没落,个别人去了其他团队发展。</h3><h3> 小车会人物:通过调研拜访,了解到传统民间花会有严格的会规会礼、演技,由于是本色出演,百姓百看不厌。</h3><h3>小车会有12人,16人均可。12人、16人是小媳妇、公子、算命先生、挂鞭等角色。用大鼓、大䥽、唢呐、二胡、弦子等伴奏。此档会表现的是:过年,一家人去接出嫁的闺女回娘家的故事,闺女坐车,老爹推车,老妈拉车,年幼憨厚的弟弟前前后后地跑着,打闹逗趣。关键人物是那个小媳妇。表演的套路主要有:拾手镯、误车、上坡、下坡等环节。</h3><h3>再次恢复:为使安固村的民间花会这一群众的民间传统艺术表演形式得到传承,镇政府派专人负责恢复工作,选派安固村张秀华、杨立功、张海荣等人,联系老艺人重新组织。2018年3月31日,在张秀华家商议安固村小车会传承的重要性。4月7日,在安固村大桃市场,老艺人现场做了示范,典型引路的效果明显。得知镇政府关注安固百年老会,老艺人格外激动,尽管年龄已近70岁,但仍然不减当年,真正找到了当时年轻时走会的风采。全村喜欢小车会的群众根据人物特点,扮演不同角色,为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镇政府对百年老会的传承、保护工作正在进行,它将成为夏各庄镇地域特色的文化代表。</h3><h3>新老小车会人员设置:</h3><h3>(1) 老一辈小车会人物代表</h3><h3>1、 推车:李景山</h3><h3>2、 坐车:孙重来</h3><h3>3、 拉车:杨保全</h3><h3>4、 逗车:吴双喜</h3><h3>5、 先生:陈克祥</h3><h3>6、 公子:魏宝才</h3><h3>7、 大妞:吴连久</h3><h3>8、 丑婆:郭勇</h3><h3>9、 挂鞭:刘灵芝</h3><h3>10、 挂鞭:李书英</h3><h3>11、 傻柱子:孙友权</h3><h3>12、 鼓:牛福利</h3><h3>13、 大䥽:孙爱国</h3><h3>14、 小䥽:杨春全</h3><h3>15、 指挥:杨宝力</h3><h3>(2) 恢复后队伍组成</h3><h3>1、 推车:何长起</h3><h3>2、 坐车:冯艳红</h3><h3>3、 拉车:杨秀华</h3><h3>4、 挎车:屈月莲、陈桂华</h3><h3>5、 逗车:张海荣</h3><h3>6、 傻柱子;杨淑琴</h3><h3>7、 丑婆:曹秀英</h3><h3>8、 公子:杨立功、贾学利</h3><h3>9、 大妞:周长虹</h3><h3>10、 小媳妇:姜秀容</h3><h3>11、 先生:熊万顺</h3><h3>12、 挂鞭:崔素萍</h3><h3>13、 挂鞭:姚桂芬</h3><h3>14、 骑驴:张凤兰、刘永梅</h3><h3>15、 傻丫头:刘彩兰</h3><h3>16、 指挥:张秀华</h3><h3>17、 鼓:贾春秋、大钹:杨春权</h3><h3> </h3> <h3>对于老会的记载,我们更多的则是老艺人的口述,没有过去艺人表演的图片!文化工作看似是说演唱的轻松事,实则不然,它所赋予的责任很重,需要更多人的关注!我记得,3月底的某一天,那天我去三河灵山寺途中,领导发来微信,挖掘抢救安固老会,打造特色镇域文化活动!他说,高中的时候,看到夏各庄有霸王鞭表演!我笑他,出了这个馊主意,我们夏各庄哪有过霸王鞭啊,我都没听说过!</h3> <h3>吃饭的时候,我跟妹妹说,你听说过,夏各庄有霸王鞭吗?妹妹想了想,若有所思,咱们二,三年级打的棒鞭是不是就是霸王鞭啊?我百度了一下,网上寥寥无几的几个动作就是我们曾经跳的那种!因为现在距离领导高中时,已经过去30多年了!找到我小学的棒鞭辅导老师,一李淑英,可是快70岁的老师身体欠佳,不能过多运动,我找到出嫁在外的老队员,和老师回忆动作套路,恢复工作刚刚开始,群众赞声一片,因为我们这一代做了件很意义的事!30年前的杨各庄小学的霸王鞭队伍,目前,也在焕发新的光彩,霸王鞭的2个老队员,在我的鼓励下,30年后也重新归队,负责老师的助教工作!</h3> <h3>陈太务媳妇高林丽是刘家店的妈家,她的爸妈曾也是当地霸王鞭的高手,动作比夏各庄的有些难度,取其精华我们将在最后学习其2至3套,作为增补!</h3> <h3>听说我们要培训霸王鞭文化志愿者,很多姐妹们都来报名,有的年轻时也参加过表演活动!他们带小孩子参加培训,这是娃娃们跟妈妈一起学习霸王鞭!曾经少年爱追梦,一生只想往前飞!</h3><h3><br /></h3> <h3>那时候,我们不过10岁,现已暮中年!一个队员说,你朋友圈,那个白衣服的小女孩,霸王鞭打的真好,像小时候的我们!是啊,童年,霸王鞭是美好的回忆,我们在,就不会让蕴含一代人心血的文化瑰宝遗失!</h3><h3>夏各庄镇文化服务中心图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