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驾驭课堂的基础,埭头小学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参加校性公开课的学习研讨。六年级潘英儿老师和一年级林慕璇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不同学段精彩的课堂教学。</h3><h3> 六年级潘英儿老师为我们展示的是《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课,这节课的特点有:</h3><h3>一、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h3><h3> 潘老师课前用相关的民居视频导入,让学生直观感受各地不同民居的特色,初步感知课文。在课文内容的讲解中,也运用了大量的图片资料,给学生以视觉冲击,让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并了解民居的特色。</h3><h3>二、 自主学习展风采</h3><h3> 潘老师在这节课中采用小组自主学习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潘老师课前设计学习表格,并对课文的第一部分进行详细讲解,后分小组进行学习,让学生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的方法在略读课文中加以运用。同时,运用填表格的形式,可以把文中要掌握的内容一一展示。这样既使课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又教给学生可操作性的学习方法。</h3><h3>三、 联系生活,拓展知识</h3><h3> 潘老师在文章结尾进行资料拓展,学生分享课前收集的有关于潮汕民居的资料,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过的内容迁移运用。</h3><h3> </h3> <h3> 一年级林慕璇老师上为我们展示的是《动物儿歌》。</h3><h3> 《动物儿歌》文体特点:儿歌题材。文中出现了蜻蜓、蚯蚓、蝌蚪等小动物,虽熟悉,但对学生来说又陌生。这样便有了阅读张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让学生进入饱满的阅读状态。儿歌韵律感强,全文仅六行,句句字数相对,结构相同,传递着一种信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偶句押韵,朗朗上口,易于学生背诵。孩子们学起来也特别感兴趣。本节课特点如下:</h3><h3>一、识字教学抓得非常扎实</h3><h3> 本课要识的12个生字,有六个与"虫字旁"有关:蜻蜓、蚂蚁、蜘蛛,并且都是形声字,是培养学生运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的好材料,同时"粮、食、迷、藏"依然是形声字,可以迁移识字经验,进一步巩固形声字识字方法。林老师在识字教学中,通过图文识字、带拼音读、加减偏旁、编儿歌、字理演变等多种识字方法和认读方式让孩子与生字多次见面,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识记了生字。</h3><h3>二、儿歌的读背指导无痕</h3><h3> 林老师指导孩子读儿歌环节。让孩子带感情读、带动作读、个人读、师生对读、师生问读,比如:"老师问:什么半空展翅飞?学生答:蜻蜓半空展翅飞""谁在半空展翅飞?""蜻蜓半空展翅飞""蜻蜓半空干什么?""蜻蜓半空展翅飞"多种方式读课文,整个课堂书声朗朗。利用歌曲小星星的旋律,将课文儿歌唱出,也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孩子从读到背会无痕迹,水到渠成。</h3><h3>三、学习语言,运用语言</h3><h3> 林老师指导孩子理解儿歌后,顺势让学生"看图仿说"。指导孩子看图说出"谁在哪里干什么?"孩子从学习语言到运用语言,提高学生语用能管理,这个环节处理的也很微妙。看图说话,使孩子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但同时也不会过于异想天开。 </h3><h3>四、教师语言亲切,整节课与学生互动自然、亲切。学生发言积极、课堂参与热情高。 </h3><h3> 综上所述,这是两节精彩、扎实、有效的语文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