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根据学校教研室本学期"三课”活动安排,七年级语文教研组按照名额分配,结合本组教师特点,依据锻炼新人,经验教师引领的原则,安排了周敏、唐甜、胡希和姚于江四位老师,作为本学期“三课”活动主讲老师。</h3> <h3> 周敏老师执教《台阶》,课堂围绕“说小说内容”和“品人物形象”两个教学环节展开。开课以“父亲的愿望......”为话题,了解学生的心声,并从中总结父亲们的愿望总以孩子为中心,即是一种情感暗示,也与文章中父亲的愿望进行巧妙地勾连,自然而贴切。活动围绕小说“特质”,不吝啬课堂时间,体现出了生本意识。</h3> <h3> 唐甜老师执教《老王》,围绕“解决字词”、“感知内容”、“感受人物”三个问题展开。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h3><h3> 课堂聚焦写作问题,跟着课文学开头。结合学生作文开头冗长,入题慢的状况,文章第一段“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分析简短表述中蕴含了丰富的信息:人物及关系,职业。聚焦了学生作文通病,进行有的放矢的体会与反思,及时而高效。</h3><h3> 字词解决,采用学生口头明确,黑板展示,集体评阅,完全由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得到激发。</h3><h3> 展示五个问题,给了学生约12分钟的实践,让学生充分接触教材。</h3> <h3> 胡希老师执教《老王》,另辟蹊径,表现出了极高的语文素养。</h3><h3> 主要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为线索展开课堂教学。课堂分为:走近老王,走进杨绛,拓展延伸三个环节而展开。</h3><h3> 开课以“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来导入,诗意而有高度。</h3><h3> 适时切入背景,有助于理解杨绛的不幸。拓展延伸,利用仿写,既深化了对文章的认识,又训练了仿写能力。</h3> <h3> 姚于江老师执教《卖油翁》,主要抓住了文言文最基础东西展开教学。课堂大致分为“了解作者”、“朗读课文”和“疏通课文”三个板块。</h3><h3> 导入语,很多老师都觉得无关紧要,通常会草草设计,甚至没有。本堂课巧妙地选择了“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这样人尽皆知的俗语,勾连课外又启迪课内。</h3><h3> 课堂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自读、集体读、比读、范读的方式,让学生触摸文本。</h3><h3> 舍得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花得精力合作探究,学生自然就成了学习的主体,老师当然悄悄地退居幕后,成了主导地位。</h3><h3> </h3> <h3> 四位执教老师,展示了各自的个性与风采,鄙弃多媒体乱用、滥用的极端。原来,没有花哨而烦琐的课件,课堂风景依然美丽。</h3><h3> 在美丽背后还有更加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h3><h3> <font color="#ed2308"> 1、</font><font color="#ed2308">语文课堂教学多关注言语内容,忽略言语形式</font></h3><h3> 任何言语内容的表达,都是通过一定的言语形式表现出来。在“分析人物形象”环节,仅通过言语内容粗略地感知,却没有关注言语内容背后言语表达技巧。这样的感受,只是浅表化的阅读与理解。同时,为什么要把细节描写放在下节课呢?关注了细节描写,关注细节表达形式特点,顺利成章地解决了人物感知。<br></h3><h3> <font color="#ed2308"> 2、问题设置需要聚焦</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课堂设置了五个问题,具体如前所述。先暂且不谈问题优劣,就五个问题,在有限的40分钟内充分解决,况且还解决了字词,自主学生时间。结果课堂仅解决了3个问题,而且只是简简单单,还没有深入。</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font color="#ed2308"> 3</font><font color="#010101">、</font><font color="#ed2308">提出问题,需要给学生思考的路径</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比如:切入点、方法等。教师不做提示,有时会影响问题解决的质量。</font> 语文就是咬文嚼字,在句子、词语、字,甚至标点符号品析中体会语言妙处,发现汉语的规律,以致学会运用。</h3><h3> <font color="#ed2308"> 4、朗读能力不仅需要学生训练,教师更是如此</font></h3><h3> 有时候学生或老师的朗读即使没有范读好,但所起的示范作用却不容忽视。</h3><h3> </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