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老师胡谝《读书》

雅玉军

<h3> 雅老师胡谝《读书》</h3><div> 前几天好不容易带女儿转书摊,看到各大书店玲琅满目的图书,本爱看书的女儿在各书摊来回奔跑。</div><div>“老爸,这本我喜欢,这本,还有这本”。</div><div>“好,你挑,挑完了爸付钱”</div><div>“真的”,</div><div>“真的”,</div><div>“谢谢老爸”。</div><div> 看到女儿的高兴样,我想想自己小时候的可怜样,那时在我农村老家,只知道书就是我们的语文,数学课本,在我脑海里没有课外图书这几个字。唯一能看到的就是现己在市场很难找到的小人书,就连小人书也是家庭稍好的孩子才可能拥有,我想看,还需要拿自己饿肚子节剩的馒头换的看。在我缺吃少穿的小时侯,馒头比黄金还珍贵,那能经常拿“黄金”换的看小人书。所以,看到满地图书,我也想全部搬回家,补充儿时落下的课程。</div><div> 带着沉重的两大包书,迈着轻快的步子,我和宝贝女儿有种大获全胜的满足感回家。</div><div> 女儿刚装修房子做的书架已容下那么多书了,女儿抱怨我给她做的书架太小,我建议把看过的书捐了或送其他小朋友,女儿在低头整理图书听我说要把书送人,猛然抬起头,一改刚才的兴奋,狠狠的从嘴巴嘣出一个字“不”。我也知道对一向嗜书如命的女儿来说,把书送人那是绝对的不可能。</div><div>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认为读书是一个积淀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读书时间长了,突然发现,偶尔从嘴边溜出的词,句很出“彩”。</div><div> 女儿和我在一起聊天,我就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女儿有时用的词我都不知道她从那学来的。</div><div> 上周去给女儿买鞋,在我付钱的时候女儿说了一句;“爸爸,你此时真是心如刀割啊!”,女儿此话一出,引来一群人回头观望,店老板边笑边对女儿问“你几年级?”。</div><div> 回家的路上我突然想起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前年我们约了一帮同学去西藏,本来一路玩的特开心,就在往回赶的时候到若尔盖草原,我们停车到草原拍照,当我看到那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诗情画意的美景,兴奋的直呼“太美了,实在是太美了”。正当我忘乎所以的时候有人突然冒出一句:“体育老师就是体育老师,一高兴只能说太美了”。太杀风景了,当时那种心情我才是真正的心如刀割。我深感没有好好读书对自己简直就是奇耻大辱,比慢性自杀还可怕。</div><div> 自身经历,我深感不读书的危害,在这个日新月异,文化创新的年代,读书才能有机与社会结合,读书才能很好的和他人和谐相处,读书,和他人相处才有共同语言。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不能在别人说天道地,谈古论今时一脸茫然,独自傻笑。通过读书,提升自己文化品味,文化修养,通过读书,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在自己不同心情出现时能用适当的,精彩的读言表达出来,至少不被别人笑话自己“头脑简单”。</div><div> 把自己亲身经历,用自己觉的贫瘠无味的文字写出来,有两个目的,一记录自己生活;二是激励自己和他人多读书。</div><div> </div><div> </div> <h3>逛书摊</h3> <h3>女儿书房</h3> <h3>女儿书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