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牵梦绕长江水 风雨同舟战友情

田新生

<p class="ql-block">  在我国那条波澜壮阔的大河长江边上,在英雄城市武汉的江汉关脚下,驻守着一支有着辉煌历史的陆军船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它作为军队在长江中的象征,完成了许多重大和具有历史意义的任务。七十年代中期,我有幸成为这支部队中的一员,在火热、激荡的船队生涯中,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p><p class="ql-block"> 2016年3月,在脱下军装阔别部队四十多年后,我们新乡及新郑的四十余名战友,又来到魂牵梦绕的老部队——武汉军区后勤部船舶大队探访。 这次探访受到部队老首长、老战友们的热烈欢迎和隆重接待。</p><p class="ql-block"> </p> <p> 来到武汉当晚,部队老首长、老战友以极大的热情设宴款待,年逾七旬的军级老领导孙应钦对战友们的回访表示热烈欢迎!</p> 时任部队首长的马承明战友代表部队全体官兵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 <h3>  战友们举杯欢庆,庆贺这久别的重逢!畅叙这离别的思念!</h3> <h3>  部队老首长孙应钦、王焕生与新乡籍战友崔志文热情交谈。</h3> <p>  部队老领导王焕生、孙继领、杨正元和战友们一起合影畅谈。</p> <p class="ql-block">  四十年前的部队篮球队队员们欢聚在一起——房玉庆、李纪平、王增建、田新生、马树清。</p> <h3>  四中队战友欢聚在一起——王彦生、赵明瑞、李万超、田新生、叶志涛、王成祥。</h3> <p class="ql-block">  战友马树清、王增建、田新生、黄金运在一起。</p> <h3>  一中队战友举杯欢庆!</h3> <h3>  五中队战友举杯欢庆!</h3> <p class="ql-block">  四十年前,我们的部队分散在武汉市周边的长江、汉江水域。这次回部队探访,就是要再看一看我们日思夜想的码头、舰船、营房。</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部队老首长们首先安排我们来到一中队和四中队回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中队码头处在武汉久富盛名的标志性建筑“江汉关”脚下,它依江傍关,气势恢宏。几十年来,我们为曾在这里身穿军装,驾船守疆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p> <h3> 部队老首长及现任领导对老战友们的回访给予了高度重视和热烈欢迎!</h3> <h3> 我们每一个来访的战友站在长江边、码头上,望着这熟悉的江水,威武的舰船,依旧的营房……抚今追昔,心潮澎湃……<br></h3> <p>  站在蓝灰色的登陆艇旁,我仿佛又回到了四十年前火热的船队生活中,那时我们朝气蓬勃、生龙活虎,在部队学到了丰富的船上技能和航运知识,为部队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p> <h3>  我和战友王成祥、姜燕、崔存洋在一中队码头留影。</h3> <h3>  “长江13号”船是我们部队一艘有着光荣历史和传统的交通艇。建国以来,它担任过多次重大的护航和运送任务,毛主席曾9次乘坐该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因设备和船体严重老化而退役报废。2012年6月,总后勤部将一艘我军新型内河交通艇命名为“长江13号”,它全身洁白,设计新颖,非常漂亮!</h3><h3> 战友们站在“长江13号”旁边,感到无比的兴奋和自豪!</h3> <h3>  我和一中队老战友王增建、李启成在码头合影。</h3> <h3>  站在一中队码头的栈桥上,我回想起1985年夏天因公出差武汉来到老部队,受到时任部队政委的老战友李学宁和队长杨正元战友的热情接待。</h3><h3> 此刻,再次向两位老战友表示衷心感谢!</h3> <h3> 四中队是我们部队在汉江水域的一个重要码头,它处在汉江京广铁路桥下游靠汉口一侧,与汉阳隔水相望。四中队还是船舶大队唯一没有土建营房的单位。</h3><h3> 我的水兵生涯,是在四中队度过的,整整五年。</h3><h3> 相隔四十余年,我们再次回到这里,我和四中队的战友们感慨万千!那川流不息的汉江水,那跨江而过的铁路桥,那绿草覆盖的汉江堤……无不把我们的思绪带回部队那紧张、忙碌的战斗岁月……</h3> <h3>  曾在四中队工作过的五位战友(王彦生、田新生、赵明瑞、王成祥、叶志涛)站在趸船边上,留下难忘的身影。</h3> <h3>  入伍后,我就在四中队,并在拖船上担任了5年驾驶兵。</h3><h3> 今天站在拖船边,我感到无比自豪!</h3> <h3> 战友们在码头边合影。(杨明、赵明瑞、王成祥、王彦生、田新生、叶志涛)</h3> <h3>  原船舶队大队长孙德合老首长退休后住在四中队码头附近,战友们来到这里,深情地看望老首长。</h3> <p> 回访完我们部队驻扎汉口的两个中队之后,我们又来到船队总部的驻扎地——武昌金口镇的槐山码头。</p><p> 槐山是座落在金口镇北部沿长江边上的一座海拔不足百米的小山,它扼守在长江边的矶石乱滩上,我们的二、三中队码头就建在淮山矶头的上游。四十年后我们再次来到这里,看着熟悉的码头,战友们浮想联翩……</p> <h3>  原二中队指导员王焕生热情地拉着二中队战友杨明,在老营房前合影留念。</h3> <p>  三中队几位战友看着四十多年前的老营房依然存在,站在老营房前,一种怀念之情油然而生……(秦忠杰、王敬、王成祥、乔金成、刘龙太、李纪平)</p> <h3> 三中队战友在码头栈桥上合影。(王敬、王成祥、刘龙太、乔金成、秦忠杰)</h3> <h3>  战友们兴奋地在趸船上合影留念。(邵新源、杨爱国、高军臣、王万杰、赵新强、马兴民)</h3> <h3> 老首长王焕生邀请战友们在码头栈桥上合影。(李纪平、崔存洋、王焕生、马土彦、田新生、严润方及三位战友家属)</h3> <p>  望着这熟悉的码头,我回想起四十多年前,入伍的第一年,我们开船来到槐山修理所,对船只进行维修保养,在这里,我留下了当兵的第一张照片。</p> <p> 槐山修理所船台是当年船队对所有船舶、船艇维修保养的重要基地,几十年的发展变化,船台和维修车间更加规范和现代化。</p> <p>  走在营区的林荫道上,我们回想起四十多年前,我们刚刚来到部队,这里还是一片荒山,营区在我们的手里建设起来。如今,这里已是树高叶绿,郁郁葱葱。</p> <p>  槐山向阳的南坡,有两棵让你仰面观望,四人才能合抱的古银杏树,苍劲挺拔,枝繁叶茂,有1200多年历史,是武汉市最老的两棵银杏树,春天来时,银杏树上长出嫩嫩的绿叶,一片生机;到了秋天,满树又泛起黄色的波澜,在阳光照耀下,磷光闪烁,朦朦胧胧……两棵古树现已成为金口槐山的标志性景观。</p><p> 我们船舶大队的机关总部就建在这里。</p> <p>  在这两棵高大的银杏树下,建有我们部队的一块篮球场,我们在这里打过球,开过会,看过电影,会过操,这里是我们部队的军政文化活动中心。</p> <p>  在这块难忘的篮球场上,我们几位曾经在这里挥汗练球的老篮球队员们兴奋地站在一起(左起:李际平,房玉庆,王增建,马树清,田新生),大家没有想到,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又站在了这熟悉的场地上。这里的古树,还是那样茂密葱绿,球场看台,更加洁净整齐。</p> <p>  这是王立禹战友给我留下的一张四十多年前的珍贵照片。那时,我是部队篮球队的随队裁判员。在这块篮球场上,每逢篮球赛事,我都会奔跑在场地上,给战友们留下深刻印象。王立禹战友当时作为部队的业余摄影师,拍下了我在赛场执裁的珍贵瞬间。</p><p> 这张照片是在四十多年后的战友聚会中,王立禹战友亲手交给了我,这让我激动不已。对此,我再次感谢王立禹战友!</p> <p>  在槐山半坡的两棵银杏树下,矗立着一座三层楼房,这就是我们大队机关的办公楼。四十多年前,槐山驻地的官兵们在这里办公、操练、娱乐……这里是我们青春奉献和成长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  槐山山顶耸立着一座古老的小亭,名曰''留云亭'',据传为达摩始祖在此折苇渡江,后人建亭以祀。记得当年我们在这里时,山上荒草丛生,亭上灰土斑驳。如今这里已是亭台楼阁,绿树成荫。</p> <p>  这是当年我们新乡籍的部分战友在''留云亭''旁的信号台上留影。</p><p> (前排左起:秦忠杰、王荣新、刘付安、涂昌州、陈绍虎。 </p><p> 后排左起:李学宁、刘龙太、赵占付、李际平、田新生、许建设)</p> <p class="ql-block">  槐山扼守长江中游,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江水从西向东奔腾而来,受到江心铁板州的压迫,以博大的身躯挤向这座小山,而后扬长而下,直奔武汉。然而这座小山伸展臂膀顽强地与长江抗争,千百年来一步不让!这就是槐山!</p> <p class="ql-block">  到槐山矶驳岸去看一看,这里的江水奔腾呼啸,水大的时候,就像是一条龙卧在水下翻江倒海!难怪人们称它为''龙床矶''。</p><p class="ql-block"> 明朝嘉靖年间官府为解除商船航行危险,沿槐山嶙峋石壁筹资修建了花岗岩的驳岸,上下三层,隔不远就有一个望柱,蜿蜒二三百米,很是壮观!</p> <p>  在槐山矶的花岗岩驳岸上,当年我们身穿绿军装在这里留下了难忘的身影…… </p><p> (左起:涂昌州,刘龙太,王荣新,田新生,秦忠杰)</p> <p>  四十多年前在''龙床矶''上的留影——田新生,刘付安,涂昌州。</p> <p>  四十多年前在''龙床矶''上的留影——涂昌州,李学宁,田新生。</p> <p>  相隔四十多年,我又来到了槐山矶驳岸,站在花岗岩矶头上,我心潮澎湃,一切都还是那样熟悉,驳岸依旧,江水依旧,可人已老矣!</p> <p>  还在当年身穿军装留影的位置,再照张合影吧!</p><p> 左起:田新生,刘龙太,崔志文,叶志涛。</p> <p class="ql-block">  战友们在槐山矶驳岸回忆往事,情绪激昂,共同留下这珍贵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前排左起:马风运,崔志文,王焕生。</p><p class="ql-block"> 后排左起:候世祥,崔存洋,李际平,王 敬,乔金成,刘龙太,田新生,叶志涛。</p> <p>  就在槐山矶下的长江水域,七十多年前还发生过一次中国历史上的惊天事件——抗战初期的武汉会战中,驰名中外的中山舰在与日军激战时中弹沉入江中。1997年该舰被打捞出水,湖北省政府在槐山后面的金鸡湖畔建起了中山舰博物馆。</p><p> 我们在中山舰旁缅怀先辈们的英雄伟绩。</p><p> 左起:王成祥,姜 燕,崔存洋,田新生。</p> <p>  结束了在金口槐山的回访后,我们放松心情,来到武汉闻名遐迩的标志性建筑——黄鹤楼,站在蛇山之巅,眺望奔流长江,我深感能在这条大河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岁月无比自豪!</p> <p>  在黄鹤楼园区,与湖北籍老战友叶建国一起留影。</p> <p class="ql-block">  在蛇山南麓武昌首义园区,我们瞻仰了辛亥革命遗迹,鄂军都督府的红楼前,与老战友马树清合影留念。 </p> <p class="ql-block">  回访老部队的三天历程就要结束了,武汉部队的老首长几天来一直陪伴我们,他们极尽地主之谊,做了详尽细致的安排,体现出深厚的战友情谊。</p><p class="ql-block"> 漫步汉口江滩,在感激部队老首长的热心友情之际,我们对这次部队回访感慨万千——四十多年前,我们一腔热血,身穿军装,为祖国的国防建设奉献了青春,而今我们虽已步入夕阳,但每当想起人生道路上这闪光的一页,都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p><p class="ql-block"> 长江,我永生难忘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军魂,铸就青春壮丽的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