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4月22日,华师附中75届校友一行6人,前往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小迳村艺术家叶东岳的绘画室,拜访华附校友艺术家叶东岳。</h3><div style="text-align: left;"> 艺术家叶东岳,字桂松,1957年生于广州,中国焦墨山水画家,广东省收藏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从事文化艺术工作近四十年,专攻焦墨山水国画,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原院长张仃大师为启蒙老师,传承黄宾虹、李可染的艺术风格,坚持走写生与创作相结合的道路,创立了独具风貌的焦墨山水画,自成一格,是目前国内少数有成就的焦墨山水画家之一。其焦墨水山画作品突出了松,云的特点,云彩的技法和效果更是独到。近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录制30分钟的叶东岳个人专辑在《名家天下》拦目播出,广东电视台教育频道也录制播出他的个人专辑《焦墨浓情》,产生广泛影响。叶东岳著名作品:《雄伟山河图》、《春山笔底意,溪水景成诗》、《叠影波光天带水,山翁漫步石上云》、《群峰春荡漾,苍松荟风华》、《云山霞吐千般秀,叠翠松林万象新》等,得到老一辈艺术家和专家的肯定。其作品为北京、广东、香港及美国、泰国等地的收藏家收藏。</div> <h3> 艺术家叶东岳绘画室座落在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小迳村。</h3><div> 小迳村三面环山,青山绿水,中共增城县委旧址所在地,是派谭镇著名革命老区最具传奇色彩的村庄。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村里即建有中共派潭小迳支部和人民武装队伍,为东江纵队输送了一批骨干力量。</div><div> 现在的小迳村革命根据地已是"党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为中共增城县委旧址全貌。</div> <h3> 艺术家叶东岳在绘画室向华师附中校友进行绘画展示。</h3> <h3> 华师附中老师、著名书法家陈初生在艺术家叶东岳绘画室书写了"心安是福"的篆书体横幅。</h3> <h3> 近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录制30分钟的叶东岳个人专辑在《名家天下》拦目播出,广东电视台教育频道也录制播出他的个人专辑《焦墨浓情》,产生广泛影响。<br></h3><div> </div> <h3> 华师附中校友与艺术家叶东岳在绘画室召开了座谈会,叶东岳给大家谈了焦墨山水画技巧和心得体会,大家就绘画知识进行了学习交流。</h3> <h3> 华师附中校友与叶东岳的书画朋友张瑞麒老师、著名篆刻书法家进行学习交流,张瑞麒老师给每位华附校友赠送了书法横幅和自己篆刻作品书籍《千字文印谱》。</h3> <h3>华师附中校友与艺术家叶东岳合影留念。</h3> <h3> 艺术家叶东岳拿出自家种植的木瓜与大家分享。</h3> <h3> 艺术家叶东岳给华师附中校友烹饪了农家菜,味道好极了。</h3> <h3><font color="#010101"> 华师跗中校友通过拜访艺术家叶东岳,收获很大,在小迳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了革命先烈的伟大亊迹,也学习了叶东岳对艺术的不断追求,使焦墨山水画发扬光大和创新发展。</font></h3> <h3> 艺术家叶东岳在2015年华师附中75届校友40周年聚会之席,给华师附中赠送了自己创作的一幅大尺寸的焦墨山水画和用自己作品作封面包装的茶叶。</h3> <h3> 在中国画中,墨为五色之首,焦、浓、重、淡、轻,焦墨为五墨之首,是墨色的极致,墨中几乎不含水分。焦墨画是国画中最特别的一种。它是纯用浓墨而不借助于水的渗化作用的一种画法,也是最古老的一种画法。五千年前的彩陶就是焦墨画法,隋唐时期兴盛起来的壁画,也基本上是焦墨。到了北宋,虽有了水墨的浓淡变化,但与后世在生宣纸上那种水墨淋漓的丰富变化相比,也还是以浓墨为主,所以黄宾虹先生题画有“北宋多用焦墨”之说 。明末清初的程邃喜欢画焦墨,也多半是以枯笔渴墨为主,水墨辅之。纯用焦墨作画,从当代著名国画家张仃之后才慢慢多了起来。南粤艺术家叶东岳继承并发展了张仃的焦墨山水画,使此新型画种更为成熟,得以发扬光大。</h3><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