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平时家长和老师都会教育孩子: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要跟着陌生人走……以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爸爸妈妈和老师的说教是否真的有效呢?不试一试你怎么知道孩子的反应是什么。为了验证安全教育的效果,明德幼儿园组织了一次防拐骗演习。本次活动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h3> <h3> 本次活动,幼儿园邀请了小中大班家长假扮“骗子”,在不同地点进行拐骗,同时要求老师们不做任何提示,只做观察。我们设置了三个场地:室内游乐场、教室以及党校广场。</h3><h3> “骗子”们各显神通,使出了各种拐骗术,"玩具引诱法"、“熟人引诱法”等妙招高招……短短一个上午,不同年龄的幼儿毫无防备地被拐骗到大门口,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大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但值得高兴的是有的孩子一直能保持着超高的警惕性,对陌生人不理睬,并且大声的提醒同伴们不要跟陌生人走。</h3> <h3> 演习从小班开始。</h3><h3> 我们的预设情景是老师带孩子们去游乐场玩,老师会故意忽视进来的“骗子”家长,对他们的一切行动视为不见。</h3> <h3>“骗子”家长们开始行动啦!不一会,三言两语,两个小班的孩子就被“骗子”带出了园门。</h3> <h3>老师赶快出来进行解救,询问幼儿是否认识这位“阿姨”,小朋友们都摇头说不认识,但愿意和这位“阿姨”一起去买玩具。</h3> <h3>正在和孩子交涉时,又一位小班宝宝被另一位“骗子”家长带了出来,班级老师也马上跟出来进行询问。</h3> <h3>刚把几位小朋友“解救”回去,又有一位小朋友又被骗了出来,老师前来询问,她说认识这位阿姨。</h3> <h3>我们几位家长讨论着,小班的孩子真的很好骗啊。😂那如果孩子们在教室里面,会不会情况有所转变呢?</h3><h3>结果让我们大吃一惊,教师借口出去拿东西,“骗子”家长进入小班教师,几句话下,一群小朋友就跟着这个陌生的阿姨走出了教师,走出了园门。</h3> <h3>如果放到中班,情况应该会好点吧!我们安慰着自己。</h3><h3>中班孩子在教室阅读,班级教师借口出去搬玩具,让孩子们好好在教室呆着,不要到处乱走,并把门关上。“骗子”家长走进教室,“小朋友们,老师们让你们去搬玩具,谁愿意跟我一起去搬玩具”,很多小朋友纷纷举手,又是一大串孩子走出了教室。</h3> <h3>突然教室里传来一个声音“不认识她,别跟她走”,接着很多小朋友说“别跟她走”,有几个小朋友犹豫过后,跑回了教室。</h3> <h3>剩下这几个义无反顾的跟着“骗子”,走向了大门。</h3> <h3>继续中班游乐场拐骗。</h3> <h3>“骗子”家长轻松揽得一枚小美女和一位小帅哥。</h3> <h3>没想到,又有两位小朋友自己跟着跑了出来。四位小朋友在“骗子”家长的指引下,成功上了汽车。</h3> <h3>老师马上前来解救,有两位孩子立刻下车回了幼儿园。</h3> <h3>这两位幼儿,在“骗子”家长一直的哄说下,竟然执意要去买玩具。“骗子”家长说现在这辆车不去买玩具了,上另一辆车去买。</h3> <h3>他们俩毅然上了另外一辆车,上车后,一个孩子对司机说:“叔叔,我们跟你去,你别把我们卖掉,我妈妈不给我买玩具,你给我们买完玩具再回来。”多么天真的世界啊!</h3> <h3>见孩子又上了另外一辆车,老师再次上前进行劝说:“你认识这个叔叔吗?这叔叔等下会把你们卖掉,可能把你变成乞丐让你到街上讨钱,可能会把你卖到很远的地方,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啦,跟不跟我回去?”两位孩子依旧坐在车上不下来,最后以先下车给你们的妈妈打电话,确定你们的妈妈允许的情况下再去买,才下了车。</h3> <h3>见到小中班的状况,我们都深深焦虑,互相说着大班的孩子大点,可能情况会好点。我们期待大班小朋友的表现。</h3><div>可是当“骗子”家长还是用买玩具的方法,依旧引出来一个两个三个……</div><h3>成功拐骗。</h3><h3><br></h3> <h3>再次成功拐骗。</h3> <h3>再再成功拐骗。</h3> <h3>再再再成功拐骗。</h3> <h3>再再再再成功拐骗。</h3> <h3>再再再再再成功拐骗。两位小朋友里有一位是今天“骗子”家长的孩子,当她看到自己的孩子也被“拐骗”出去时,这位妈妈说:“看到我女出去的时候,我腿都软啦。”</h3> <h3>并且成功拐骗上车。</h3> <h3>老师解救成功</h3> <h3>老师解救成功</h3> <h3>老师第一次解救时失败,询问他俩认识这位阿姨吗,全回答说认识,老师确认几次后,还是点头说认识,愿意一起去买玩具,老师都无言以对啦!最终老师以回教室先打电话给家长得到确认后再走,孩子才跟老师走了回来。</h3> <h3>值得欣喜的是,测试过程中,也有一部分孩子,完全忽视“骗子”的引诱,不管是一直和她套近乎、买玩具或是说出爸妈的名字等方法,就是不理、不走,值得为他们点赞。</h3><h3>这位小班的孩子,“骗子”一直游说,都坚守自己的底线,就是不去。</h3> <h3>这位大班的孩子,“骗子”说出了他妈妈的名字和电话号码,他一直都是不理不睬,不予理会。</h3> <h3>我们把一个大班的孩子带到了党校广场,观察孩子在户外的情况如何。</h3> <h3>“骗子”家长开始尝试与孩子们交流,但是一开始还是遭到了孩子的拒绝,有孩子说她是坏人,试图让其他孩子不要理“骗子”,但是有一部分孩子还是一直围在“骗子”身边,听从骗子的“哄骗”。</h3> <h3>“骗子”家长最后还是带走了一票孩子。</h3> <h3>有一个小女孩跑过来和园长说:“园长老师,他们跟着那个阿姨走了,给他们买玩具去了。”“那你怎么不去呢?”“因为我觉得她是坏人,我才不去。”</h3> <h3>班主任教师前来呼喊幼儿回到班级教师那里去,询问他们去干嘛,他们都说和阿姨去买玩具,在教师的询问下,一部分孩子赶快回去了。</h3> <h3>但是有一部分孩子是在教师的再三要求下才回到了广场。</h3> <h3>第二位“骗子”家长选择远离群体单独进行玩耍的几个孩子。</h3> <h3>在一番熟络后,“骗子”家长以太热了,给他们买冰淇淋🍦的借口,把他们带离了广场。</h3> <h3>当有小朋友来叫他们集合了的时候,他们还是听从了“骗子”买完冰淇淋再去集合的借口,继续跟从“骗子”走离广场。</h3> <h3> 当前由于幼教观念的转变,幼儿园都是努力培养孩子亲社会、爱他人的情感态度,我们不愿意过早的告诉他们社会里有邪恶,生活中有骗子,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话……我们不愿让孩子过早的接触到社会的阴暗面,我们想让孩子们始终保持着一颗美好的心,但是又的确不可否认,社会上确实存在着坑蒙拐骗的丑恶现象,拐骗儿童的案件也时有耳闻。</h3><h3> 通过此次演练可以看出,女性进行拐骗效率更高,孩子们对玩具的兴趣很为浓烈,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由此家长和幼儿园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而又适度地对幼儿进行防拐骗教育,同时,幼儿园和家长也要继续将各种安全教育常态化,切实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h3><h3> 最后要非常感谢几位家长的倾情演出,为他们的演技点赞。愿我们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长大,永远保持善念之心!</h3> <h3>家长可以教导孩子以下几点:<br></h3><div>1.不能跟陌生人走</div><div>放学时如果不是自己的亲人来幼儿园接,要及时地告知老师,由老师联系家长,在不能确认的情况下不能跟别人走。不独自通过狭窄街巷、昏暗地下道,不独自去偏远的场地、无人管理的公厕。</div><div>2.征得同意再游玩</div><div>外出游玩时要征得家长同意告知父母或家人。</div><div>3. 不轻易开门</div><div>养成进出家门随手关门的习惯,一个人在家时遇到陌生人来敲门,千万不要开门。</div><div>4. 外出紧跟家长</div><div>节假日人流比较多,和家长上街或外出游玩一定要牵手、紧随家长。</div><div>5. 拒绝诱惑</div><div>不搭陌生人的便车,不接受陌生人的钱财、玩具、礼物或食物,坚决拒绝他们的诱惑。</div><div>6. 保持距离</div><div>驾车的陌生人问路,要与其保持一定距离,不可贴近车身。</div><div>7.不露富</div><div>不要把家中的钥匙挂在胸前,不要在外人或朋友面前炫耀父母的地位或财富。</div><div>8. 不轻信</div><div>遇到有陌生人假称你家中有紧急事情,需带你离开或带你去找父母时,不可轻信他的话,可立即报告老师、并与父母取得联系,以确认是否属实。</div><div>9.熟记信息</div><div>教育孩子熟记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以及家长姓名、工作单位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等,以便在急需联系时取得联系。</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