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你有多久没到乡下的集市去逛一逛了呢?那里人情满满、菜品绿色新鲜无污染。那里不仅是特色农产品购物的好去处,也是劳动人民劳动成果变现的地方,也是劳动人民劳动之余休闲会友的地方,也是小姐姐小哥哥相亲玩耍的地方,也是小朋友解嘴馋的地方……</h3><h3> 读书打工在外,回乡下的次数越来越少。闲时处理往年旧照,偶然发现这批2007年中秋拍的照片,久久回味,觉得应该分享出来。</h3> <h3> 那时候有节课名叫做“劳动课”,有去挖土支持学校建设的,有去山上种白果树的,有去搞卫生的,有去帮扶困难同学家庭的。图为2007年同学们从学校到劳动的地点途中,列队通过集市。</h3> <h3> 同学们手中拿的工具都是各自家中带来的工具,有锄头、扫把等等 </h3> <h3> 隘子老街通往新商贸街的桥,历史悠久。</h3> <h3> 桥上看风景,山清水秀。</h3> <h3> 桥边的老巴士站。外出始兴县、韶关市、广州或者其它地方的必经之路。</h3> <h3> 汽车很少,基本不会塞车。</h3> <h3> 那时候的 “嘀嘀”是摩托拉客仔的的挣钱工具。</h3> <h3> “嘀嘀”也是一家子的出行工具。</h3> <h3> “嘀嘀”也是帅小伙的标配。</h3> <h3> 女士一般骑女装摩托,能骑男装摩托的女生也不少。</h3> <h3> 三轮“嘀嘀”拉货又拉人,方便。</h3> <h3> 私家自行车——学生党上学代步标配。</h3> <h3></h3><h3> 三轮自行车——老年人代步、农家种运输好帮手。</h3> <h3> 有点历史味道的老建筑,以前的供销社百货楼。</h3><h3><br></h3> <h3> 密集的太阳伞,不是在沙滩上,就是在集市上。</h3><h3><br></h3> <h3> CD、VCD、mp3如同往日的BP机一样一阵风过去,让不少人发了财。一个家电店面,里面可以卖家电,可以下载mp3,门口可以卖水果,三不误。</h3><h3><br></h3> <h3> 集市年青摊主们在话家常,过往的妇女们认识的也加入。带娃、做生意两不误。嫁给集市老板的女人比起种田的女人,幸福多了。</h3><h3><br></h3> <h3> “小老板”值班。</h3><h3><br></h3> <h3></h3><h3>小娃娃是人们最好的聊天题材。聊过娃娃话题,买卖亲切多了。</h3><h3><br></h3> <h3> 跟着奶奶去逛街,可能会有好玩的——摇摇车。</h3><h3><br></h3> <h3> 跟着奶奶去逛街,可能会有好东西吃——冰棍、面包、香蕉或者桔子等等。</h3><h3><br></h3> <h3> 跟着奶奶去逛街,也有可能挨一顿打骂,扫兴而归。梦想与现实的较量。</h3><h3><br></h3> <h3> 卖皮带的摊主。床板,可以承载体重、也可以承载梦想。</h3><h3><br></h3> <h3> 这里的猪肉,比城里的有土猪肉味。农家一般每年都养三两只猪,猪可以处理主人家的剩饭菜。每当开学前,卖猪的钱是学费。过年前,卖猪的钱是一年的收入大头。婚庆嫁娶时,猪肉是家族宴客菜单的必备菜。</h3><h3><br></h3> <h3>鱼贩</h3> <h3>肉贩</h3> <h3> 老姐妹总是早早地来占地摆摊,互相照应,相互交谈。</h3> <h3></h3><h3> 狗与它的主人。这只狗完全不惧怕上面的屠刀。突然想起“打狗要看主人”。这句话。</h3><h3><br></h3> <h3> 不光村民爱逛街,狗也爱逛。街市总有肉档的丢弃物、餐馆的骨头渣子等成为它们的食物。</h3> <h3>开心的小姐姐</h3> <h3>老姐妹偶遇交谈</h3> <h3> 老哥哥逛街,多是买买烟,唠唠嗑。</h3><h3><b><br></b></h3> <h3>成交的喜悦</h3> <h3>一手交钱一手交货</h3> <h3>逛完街,收获满满回家去……</h3> <h3>本文完结,隘子故事待续,谢谢观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