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枯槐园中立,老钟枝头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学子忆当年,珠泪眼中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一一宋敬国</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随笔:我的母校情结</b></p> <h3>作 者: 李 忠 ( 轩 毅 )</h3> <h3> 四月,巉口康家庄墩嶺山,杏花绽放,一派生机盎然;连花盘上的青烟寺,绿树环抱,香烟缭绕,为整个墩嶺山添了美丽的衣衫。清晨,站在莲花盘上,山下朗朗的读书声传入耳畔,那是我的母校——定西三中(巉口中学的前身),孩子们正在晨读。 </h3> <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现在,我已过耳顺之龄,我驱车去往母校的路上,心由平静而逐渐翻起了几多期盼,一种难以用言语诠释的情怀油然而生,满脑子浮现出曾经在学校的记忆碎片,顿时,把我拉到了难忘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h3> 我家住在学校挨河对面的平屲山下,我们从镇上往学校走,下一个九十度大转湾的坡,过一条河流,穿过一架火车铁桥,钻过渡水的木槽,上个陡坡,就到了学校大门。大门不高却很宽敞,记录着每天路过的黄蓝服装的人群,迎来送往着一届又一届的毕业学生。现在回想,我对学校印象最深的是校门上挂着的“定西三中”校牌。从这里走出的莘莘学子,不管为官,或者为民,都依照教诲,诚实做人,踏实做事,都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光放热。</h3><div> 光阴荏苒,韶华易逝。我离开母校整正45年了……</div> <h3> 上午九时,我来到学校门口,王校长和朱老师早已候着,他们热情地欢迎我这位毕业多年的老学生。下车后,我目视四周,扑面而来的是一种陌生,学校内外一切变得打碎了我的记忆,拼不出当年的画卷。</h3><div> 校门前曾经饮牲畜的池塘已成为高速公路;学校大门由南门移到朝东的方向;校门水泥壁上刻着赫然醒目的“巉口中学”四个大字,校名由“定西三中”改成了“巉口中学”。走进校园看见红彤彤的教学楼,春辉楼门厅之上横排着“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原来的体育场如今成为学校前院,让我不由得想起曹林、李季、李岩峰等学长们曾经在此打蓝球的画面,现在是同学们升国旗最庄严的地方。 </div><div> 记得在冬天,我们上课时冻的直打哆嗦,为了脚不被冻伤,便经常碰脚致使声音压过了老师的讲课声。下课了铁轨铃敲响了,我们跑出教室挤在一起晒太阳、取暖;现在母校换了新颜,有宽敞明亮、冬暖夏凉的教室,有电教室、化验室、图书室、舞蹈室、档案室等。如果时光能倒流,让我重新回到您的怀抱,吃饱肚子,再聆听您那语重心长的教诲,我肯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div> <h3> 我漫步在花香四溢、充满知识的校园里,尽力搜索昔日的景致,寻找我记忆中最熟悉的地方。昔日那几排旧教室无影无踪,教室门前的防空洞早已不见了;我曾经工作过的“五四O六” 菌肥厂厂址消失了,操场的水窖仅露出了回填的痕迹;曾经林立两行的小树已枝繁叶茂、遮挡着午日艳阳。就在此刻,让我惊喜的发现曾经挂铁轨铃的老槐树,铁轨铃仍然挂在她的枝臂上,傲然屹立在那里,我肃然起敬站立了好久,端详她,扶摸她,回想她曾经的面容。现在,见不到当年的老师了,仅有她见证了我们的稚嫩,见证了我们求学的艰苦,见证了我们在这儿当过学生,见证了我留校后三年在校办工厂的酸甜苦辣,也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回想,耳边“铛铛铛——铛铛铛”上课的钟声,我一股愧疚情愫涌上心头,不由我泪水湿润了眼框,我拿起相机留下了大树的容颜。</h3><div> 照片被我的两位学长宋进国、何维国看到,他们诗情荡漾,用诗表达对母校的赤子之情,“老钟声声犹在耳,半截钢轨铸心头。杏坛学子立宏志,校外游子写春秋”。“半截钢轨声悠悠,依然穿透五十秋,当年学子寻旧梦,老钟犹悬枯技头”。 敬国学长为鼓励我又特以赋诗相赠:“枯槐园中立,老钟枝头悬。学子忆当年,珠泪眼中弹”。</div> <h3> 我再也无法找到学校原有痕迹,学校史书记和朱老师陪我走进了档案室,20多平方的档案室,摆放着整整齐齐绿色档案柜,很少有人进来,室内有一股浓浓的陈旧纸品味。史书记、朱老师帮我查找我需要的资料,朱老师把一封发黄的《定西三中高中部毕业登记表》捧到我的面前,它记录了从一九七O年起高中毕业生的名单,零零星星找见了学生鉴定书和几届的高中毕业证存根,一张张褶皱的表格填写着我们几级同学的名字,一封封泛黄的鉴定书上添写着我们在校的表现,整整齐齐的高中毕业证存根在这儿沉睡了几十年。历史就是白纸黑字的记录,档案是会说话的纸张,我有幸找到了我初中入学的名册和高中毕业的存根,顿时我拍了几张将她珍藏。这是我的校园生活的缩影,青春美好时光的记录,对我个人而言,是一封很珍贵的档案。逝者如斯,无处可追,岁月的年轮不停地转动,母校越变越美…… </h3><div> 悄然回眸几十年,点点滴滴,丝丝缕缕,形成了浓重的景致……,重温故地,几分感慨,几分遗憾,几分欢喜,岁月已被风尘催老,但无法释怀我对母校那份怀念情怀。</div> <h3>进入学校的花名册</h3> <h3>高中毕业登记表</h3> <h3>七二级高中学生宋进国的学习成绩单</h3> <h3>七三级李忠同学学习鉴定表</h3> <h3>七二级的高中毕业证存根</h3> <h3>七三级高中毕业证书的存根</h3> <h3>学生军事训练</h3> <p class="ql-block">(以下八张原定西三中资料照片由郭永康老师提供)</p> <h3>现在的教学楼</h3> <h3>学校前院和宿舍</h3> <h3>弘毅楼</h3> <h3>广阔的体育操场</h3> <h3>教师家属楼</h3> <h3>教学校大厅</h3> <h3>醒目的校训语</h3> <h3>学校荣誉</h3> <h3>文明宿舍评比栏</h3> <h3>图书室</h3> <h3>舞蹈训练室</h3> <h3>电教室</h3> <h3>体育活动课</h3> <h3>作者简介:李忠,笔名:轩毅,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人。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九年随母亲下放到定西县巉口公社黑庄生产队,在定西三中读完了初、高中学籍,一九七三年高中毕业,毕业后留校在校办工厂工作,随后到巉口小学任社请教员,一九七九年落实政策返城,二O一五年退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