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义乌二中教育教学开放周之语文篇

童童

<h3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真的猛士,不在乎人们‘施舍’的名利,他们渴求的是内心的满足和自豪,是‘小我成就大我’的快乐和骄傲!”4月24日,义乌二中录播教室内,语文组朱丹丹老师正在执教外国小说《丹柯》,她无懈可击的教学设计,把学生带入了无与伦比的精彩课堂!同时,这也代表着我校语文组与义乌市群星学校语文组联合开展的“同课异构”研训活动正式拉开序幕。义乌群星学校、义乌六中等来自三所学校的几十位语文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训活动。义乌教育研修学院高中语文教研员吴云芳老师莅临指导。</font></h3> <h3><b><font color="#ed2308">一、不同的教学设计,一样的精彩课堂</font></b></h3><h3> 《丹柯》是一篇神话故事,在族人并不完全相信和理解的情况下,丹柯为了拯救族人,历尽艰辛,最后不惜献出生命,把族人领出了绝境,刻画了丹柯的英雄形象!两位老师,两个“丹柯”,对浪漫主义作品的两种解读,给在座的老师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h3><h3> 义乌群星学校姜迪军老师的教学定位非常清晰,抓住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话题——“主题”,设计三大问题:“你认为课文的主旨是什么?”“小说主旨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小说的结尾为什么要设置成悲剧?”主线清晰,设计巧妙,时时刻刻注意学生方法上的指导,每一个问题设计眼里都有学生。一步一步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深处,剖析人物性格,进而领略主题。学生是在一步步对文本的理解之中慢慢感悟到“困境英雄”这一形象,进而理解“战胜困境”“崇高美”这一主题的。循序渐进之中,既完成了对文本的解读,又完成了对主题的探究,同时也完成了对思想的升华。</h3><div> 义乌二中朱丹丹老师对文本的挖掘非常细致,特别是最后的拓展设计,非常地震撼!《丹柯》一文,学生对于丹柯这一人物形象的把握以及对主人公身上映射出来的主题思想的理解是比较容易的,但对于主题的悲剧意味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朱丹丹老师引领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分析课文,通过“丹柯之勇”、“丹柯之困”、“丹柯之乐”、“丹柯之悲”这几个教学环节设计,把“悲剧英雄”分析地非常透彻,激发学生克服困境的勇气,汲取向上向前的动力。丹柯,悲剧性的英雄形象,研读这样的文章会激起正能量,告诉学生抱怨只会扼杀进取的脚步,执着与善良更会折射人性的光辉!</div> <h3><b><i><font color="#167efb">两位老师着眼不同,皆为风景。</font></i></b></h3> <h3><b><i><font color="#167efb">群星学校姜迪军老师大气洒脱的课堂。</font></i></b></h3> <font color="#b04fbb"><b><i>我校朱丹丹老师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i></b></font> <h3><b><font color="#ed2308">二、关于《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的思考</font></b></h3><div>1、外国小说阅读教学应以文本阅读为主,以话题解说为辅。</div><div> 浙江省之所以选择人教社编的《外国小说欣赏》,主要是它的知识开发相对系统,而且增加了许多新的文学要素。它以小说的基本元素来区分单元,分为“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等八大单元。按主编曹文轩教授的说法是“引入较新的学术成果,清洗关于文学、小说的一些陈旧认识”。比如,《丹柯》一文,在谈“主题”时,明确提出“小说忌讳主题鲜明,主题鲜明对于小说很难说是一个优点”。知识更新促使建构起新的知识范畴,以便读者与作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新范畴里对话。当然要防止狭隘地理解知识,不能为了知识(概念)而讲知识。知识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提供一个交流的范畴,具体地说是确定概念,是帮助阅读欣赏的手段,是使我们有更多的方法解读小说。再加上,高中学生的文学认知水平还处于简单作品积累的阶段,尚未达到接受文学理论的高度。所以,我们应该根据高中学生实际的文学认识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以文本阅读为教学重点,以话题为欣赏切入角度,把一些抽象的话题深入浅出地在具体的作品中反映出来。也就是:以文本阅读为主,以话题解说为辅。</div><div>2、新教材教学仍然可以灵活化用传统教学方法。</div><div> 本教材从全新的视角来解读外国小说,这里包括欣赏小说的基本元素: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和虚构。而传统小说特别是中国小说欣赏的基本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div><div> 那么我们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是不是要完全抛弃旧事物呢?我想,不是的。传统小说教学的影子仍然挥之不去,中国小说的三要素已经成为外国小说基本元素中的一部分。 </div><div> 比如中国小说非常重视分析的小说人物性格特点已成为“人物”话题中的一部分,而且我们还可以拿“人物”话题中的其它概念重新审视中国小说。比如中国传统小说十分重视的小说情节,在外国小说“情节”话题中也有所论述,并且外国小说的“情节”话题丰富了中国小说的传统情节。又如中国小说中的环境,在外国小说那里变成了“场景”话题等等。 其实无论是中国小说还是外国小说,就小说的艺术而言,其道理是相通的;不管小说的要素如何变化,也不管小说欣赏角度如何变化,从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开始这种传统的解读方法是始终改变不了的。 </div><div> 从大的方面来讲,我们欣赏外国小说,也不能仅仅完全停留在小说的圃苑内,仍然得综合运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中各种文学知识来多方面鉴赏小说。 所以说,新教材教学仍然可以灵活化用传统教学方法。 </div><div> 教授《外国小说欣赏》是一个教学过程,但我认为,对我们老师来说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从中读到了以前没有读过的小说,读到了全新的欣赏视角,也获得了有关新教材的新的教学思考。</div> <h3><b><i><font color="#ed2308">教研员吴云芳老师悉心指导本次“同课异构”研训活动。</font></i></b></h3> <h3><b><i><font color="#39b54a">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font></i></b></h3> <h3><b><i><font color="#ff8a00">研课时,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里既有经验的闪光,也有理论的概括。</font></i></b></h3> <h3><b><font color="#ed2308">三、再论“同课异构”</font></b></h3><h3> “同课异构”是教师针对同一教材内容,构建差异性教学策略,同伴参与课堂观察、比较反思、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实践证明,参与“同课异构”活动,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h3><div> 首先,“同课异构”注重教师个人文化价值与课程文本理解的多元化,激活了教师的主动参与意识,教师致力于创造性地用教材教,追求个性化的教学思想与风格,在“思想交换”中打开教学思路,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水平。</div><div> 两位老师共同执教《丹柯》。群星的姜老师从“主题的多角度性”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对课文的讲解围绕本单元的话题“主题”,把有关知识穿插其中,而朱丹丹老师则把重点放在“悲剧英雄”上,引领学生理解主题的悲剧意味。真是着眼不同,皆为风景。这里,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根据各自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了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了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给静态教材赋予了生命活力,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教无定法、以学定教、因人施教。其次,“同课异构”以同上的一节课为研究对象,以课堂观察及反思研究为主体,以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为抓手,是集实践、展示、反思、互动于一体的一种教研形式,能有效促进教师群体研究能力的整体提升。</div><div> 为了展示真实而富有实效的研究过程,在这次活动中,是由两位老师执教同一教学内容——《丹柯》,教研组内其他的教师则分别从某一观察角度,如教师教学设计、学生投入状态、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课堂观察、分析、反思与交流。两节课上完后,听课老师现场评课,义乌群星学校姜迪军老师进行再构,又重新在新的班级上《丹柯》一文。</div><div> 这样的“同课异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是一种自然实在的教师教研生活的实现。课中,同伴均参与课堂观察;课后,大家围坐一起比较反思;研课时,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里既有经验的闪光,也有理论的概括。经验是原汁原味、滚烫鲜活的经验;理论是针对性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活的理论。多维的角度,迥异的模式,不同的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可以说,“同课异构”教研方式的兴起,造就了百花齐放的课堂,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学生的学力差异和文本价值的丰富性,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智慧共享。同课异构,精彩纷呈,我们的课堂也在“异化”、“同化”中变得灵动起来。而深入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可以引发参与者思维的碰撞,智慧的交融,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同课异构,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言,的确很给力!</div><div> 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同课异构”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升华,切实提升了教师的教研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div> <h3><b><i><font color="#39b54a">群星学校姜迪军老师再构《丹柯》,真正体现出课堂高效关键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font></i></b></h3> <h3>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课堂就是我们的主战场,学生的快乐磁场,换来的是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要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乐园。</h3><div> 好了,就说到这吧。毕竟教学之路上的种种美好,非践行者莫能得也。未来的教学路上,我们二中语文教师必将全力以赴!</div>

小说

教学

教师

同课

课堂

老师

异构

学生

丹柯

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