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b>附:下面是小说《车祸》,及“豆丁”、“道客巴巴”制作的高三语文模拟题和参考答案</b></h3><div><br></div><h1><b>车 祸</b></h1><h3><b> 铁丁</b></h3><h3><br></h3><h3> 刚拐过路口,一辆轿车迎面冲来,刺耳的刹车声后,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h3><h3> 不知过了多久,他费力的睁开眼皮,看到漫天皆白。想是下雪了吧?好冷啊!他正想着,听见有人说话:“万幸,总算醒过来了。只是体温还有点高。”又过了一会儿,他渐渐看清了周围的环境:白色房间,白色输液架,进进出出的白衣人……这是医院。我怎么到了这里?病了吗?它象是自语,但没有声音,喉咙象是被一些咸咸的东西封堵着。“恭喜您了,您的一根智慧的神经被激活了。您可能要比车祸前聪明多少倍呀!”说这话的医生满脸涨得通红。他觉得那医生有点滑稽:即使我病得不行了,也没必要用这种话安慰我呀,我又不是一岁的孩子了。……只是,我是怎么病的呢,什么病呢?一点也想不起来了。大夫见他不吱声,以为他不相信,就赶紧解释:“您可能不知道,不,您当然不知道,只有学医的人才知道,人的大脑神经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被用上,我们大脑被利用的只是百分之三十。这场车祸对您来说是不幸又是万幸,您的一根神经被激活了。我不敢说您比别人聪明,起码您比原来的自己要聪明许多。多少人求之不得呀。”他觉得医生有点不正常,话说得有点莫名其妙。他不记得有什么车祸。但自己的腿上确实被纱布包裹着,已有殷红的血渗出来。他将信将疑地接受了现实。又过了几天,他的伤势已基本痊愈,医生来和他谈合作搞科研的事宜,被他拒绝了。他稀里糊涂如梦一般地出院了。</h3><h3> 这事不知怎么被一个晚报记者知道了,采访了医院和他并登了报。随后就有几个研究所找到他,希望他能配合研究,几个大公司也邀他加盟并且待遇优厚。最后环宇公司以“拿钱不干活”为条件得到了他。挣钱不少又没有具体工作,他偶尔到街上转转,帮同事们买点东西,更多时间是报着一摞报纸打发时光。同事们对他是又羡慕又好奇,不断地过来请他讲车祸的故事。这段日子他感觉就像生活在梦里一般。 但慢慢地他就开始厌烦了,那种无所事事的郁闷。于是他请了假,回老家换换新鲜空气也许会好吧。山里人更把他当作奇人看待,连说话聊天都小心谨慎地保持距离,父母和哥哥也是什么活都舍不得让他干。依然是郁闷,他只得又回到城里来。实在无事可干,他就在城里买了一套房子,用装修的忙碌打发时光。房子装好后他把父母哥哥也接到城里来,一家人也就有了快乐的时光。然而忙过了这段时间依然是空虚。别人忙忙碌碌,自己实在闲得惭愧,他就帮企划部的几个年轻人写些广告词或帮他们编辑文案,倒显得充实了许多。没想到广告词一炮打响,文案也屡受经理表扬。庆功的酒宴上,小兄弟们夸他文采好,写文案屈才了,闲着也是闲着,何不写点文章出出名呢。他一想也是,长的一时半会写不出来,就先写点短得练练笔吧。经过半天的构思酝酿,他写成了一篇世事杂感,下班路上趁人不注意丢到信筒里。谁想到,一星期后文章发表了。他偷偷地高兴,也许那个医生说得对,自己真的变聪明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本市的几家报纸经常出现他的名字。因为他的文章都是抨击社会不良现象,为民请愿式的,所以很受读者欢迎。同事们、邻居们有什么牢骚话、不平事都来和他唠唠,公司的一个女大学生竟声称非他不嫁。家里人也为有他而自豪,哥哥还因他的关系做成了几笔生意。</h3><h3> 然而不久,他的一篇文章竟引发了一起经济案,使他的辉煌人生又起波澜。案子牵扯到几家公司,其中就有环宇公司和他哥哥的公司,两家公司的业绩急转直下。公司的同事们开始有意无意地疏远他,有人劝他:“你这是何苦呢,不上班白拿钱。我们还靠公司吃饭呢,公司破产,我们和你都完蛋。”父母也苦口婆心的劝他,哥哥更是和他长谈了一夜。他内心很矛盾,车祸以来第一次失眠,第一次感到痛苦。连续十几天,他不愿出门,出门碰到熟人就感到愧疚对不起人。可他已没有退路,身后似乎总有一种力量支持着他。随着调查的深入,公司里的冷言冷语也越来越多,几天后他被解聘了。</h3><h3> 走出公司大门的时候,他感到了几分轻松,路上的小雨也让他感到久违的亲切。回到家时天已黑下来,一家人正围在一起吃晚饭。父母不怎么跟他说话,哥哥在饭桌上摔了盘子。他简单的扒了几口饭,就灰溜溜地进了自己的房间,呆呆地躺在床上出神。房子是自己设计的,装好时他很是自豪了一段时间,但现在他看哪都不顺眼,到怀念起家乡的旧屋来。“我是真聪明还是假聪明,是前进呢还是后退呢?……这该死的车祸!”。他翻来覆去地想不明白,一夜也没有睡着。他发觉客厅里的灯也是一夜没有关掉。</h3><h3> 人们很少再见到他。偶尔他会天不亮就站在路边,怔怔地望着远处的高楼出神。上班时穿的那套高级西服已经变得脏兮兮的,原来油光可见的头发变得零乱而炸起,仿佛对主人不服的样子。人们遇到不平的事时,还会想起他,但绝不再找他。本来嘛,有些冤屈自己忍一忍也就过去了,让他揭露出来反倒多了些麻烦,谁会干赔本的买卖呢。</h3><h3> 一天,父母和哥哥的心情出奇的好,说要出去玩玩。哥哥提前找好了车,还带了两大包吃的。然而他们第一次骗了他,把他送进了精神病院。医院给他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一住就是几年。</h3><h3> 出院后没多久,他就死了,死于车祸。有个生物研究所愿出钱买下他的尸体作研究,他哥哥同意,父母却认为自己的儿子死了还被刀子割来割去太心寒,死活不同意。于是火化后骨灰拉回老家埋入祖坟了。至于他的死因,一直就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他精神病犯了,满大街乱跑,早晚得撞死;一种说他出院后嘴里总是叨念“车祸车祸”,怕是有意撞车,想让大脑恢复以前的记忆吧。对他的死,有人暗中庆幸,有人愤愤不平。偏激的人甚至说,这么一个人的出现,是百年不遇的全社会的幸运。社会竟不能容他,全社会都该经受一次车祸。</h3><h3> 说归说,什么事也有过去的时候,何况中国人是最擅长忘记的呢。不久,人们就把他遗忘了。</h3><h3>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09年第19期</h3> <h3> </h3><h3><font color="#ed2308"> 19.小说中前面有多次提到“郁闷”、“空虚”,后来“走出公司大门的时候,他感到了几分轻松”。他为什么“郁闷”、“空虚”?后来又为什么“轻松”?(4分)</font></h3><div><font color="#ed2308"> 20.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两例说明。(4分)</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 21.小说中的“同事”、“邻居”、“父母”、“哥哥”等一系列人们有什么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 22.小说的结尾人们猜测了他两种不同的死因,关于这两种说法,分别有什么喻义?(6分)</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 </font><font color="#39b54a">参考答案:</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 19.“郁闷”“空虚”是因为对自己不劳而获现状的不满以及亲人朋友和自己有了距离,不再亲近。“轻松”是因为公司的解聘使自己得到了精神的解脱,终于能做真实的自己了。(意思对即可)</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 20.①经济案发后,同事家人对他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案发前,同事羡慕好奇,他很受欢迎,家人对他很好。案发后,同事们疏远他,家人的态度也冷淡。②文章开头因车祸得福和结尾因车祸而死形成对比。(若有其他答案,符合情理即可)</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 21.“人们”当看到“拿钱不干活”的人时便“羡慕”“崇拜”,甚至是阿谀奉承;但“人们”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当触及自己的切身利益时,便疏远他,甚至落井下石,加害于人,即使是自己的亲人,也不放过。</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 22.第一种反映了人们对给自己带来不利的人的仇视心理;第二种暗示了主人公想做真实的自己,不想活在别人的支配下。</font></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