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从龙达一路向南,我们越来越接近地中海,空气中仿佛也多了那么一丝海水的味道。</h3> <h3>米哈斯就在眼前。</h3> <h3>米哈斯(Mijas)坐落在马拉加西南30公里的山丘上,俯瞰着不远处的地中海。小镇保留了伊斯兰风格的街道和淡雅的白色建筑,周边拥有成片的迷人别墅和度假村</h3> <h3><br></h3> <h3>今日的米哈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成为安达卢西亚的一面招牌了,提到白色小镇,旅游团首先提到的不是奥苏纳,龙达。。而是米哈斯。</h3> <h3>小镇招揽游客的毛驴。</h3> <h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虽然我们去的时候已经是12月份,但在米哈斯的阳光下,依然春意正浓。</h3> <h3>岩洞圣母教堂(Ermita de la Virgen de la Peña),由修道士开凿于1548年,是米哈斯一处祈祷之地和主要的婚礼场所。</h3> <h3>设在岩洞里的这个教堂,应该是西班牙最小的教堂了吧。</h3> <h3>小镇浓郁的热带风情。</h3> <h3>米哈斯人喜欢把花盆挂在墙上。</h3> <h3>米哈斯斗牛场(Mijas Bullring),西班牙最小的斗牛场。</h3> <h3>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小的斗牛场,有完备的看台,还有一个小小的博物馆。</h3> <h3>斗牛场门口贴着大幅海报,这儿全年都有斗牛表演。因为行程匆匆,没法在这儿目睹一场斗牛表演,算是一种遗憾。旅行,经常面临着取舍,为了前方,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告别眼前。</h3> <h3>巨大的皇冠龙舌兰(Agave Attenuata)。</h3> <h3>米哈斯很小,走一圈也就个把小时。如果没有那么多游客,我会更喜欢这儿。</h3> <h3>离开米哈斯,我们沿着海岸线继续向东。</h3> <h3>儿子兴奋地嚷嚷,我看见海了。我们来到了又一个海边城市--马拉加。</h3><h3><br></h3><h3>马拉加(Málaga)是天才画家毕加索的家乡,也是西班牙第六大城市和南部的经济中心。每年阳光普照时间超过320天,是欧洲最温暖的冬天城市之一,曾被评为西班牙最适宜居住的地方。</h3> <h3>虽然按人口来说,马拉加比塞维利亚小,但是我感觉前者比后者热闹多了。大概那几天一直在恬静的小镇转悠,一下进入马拉加闹市区,我们颇感不适。一不留神,LG昏头昏脑地开进了步行区,好在趁行人围堵之前,他又冷静地从小巷里倒车出来。</h3> <h3>这个白色建筑是马拉加的西班牙银行大楼。</h3> <h3>我们的午饭。</h3> <h3>马拉加大教堂(Málaga Cathedral),是在原有的清真寺基础上改建的天主教教堂,始建于1528年,途中数度中断,直到18世纪方才完工。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改建使教堂融入了多种建筑风格:教堂的北门呈哥特式风格,教堂的正立面则是18世纪的巴洛克风格。</h3> <h3>这座大教堂外部的鲜明特征在于,因为建筑设计与执行上的出入,它只有一座北侧的塔楼,塔高84米,是安达卢西亚第二高的教堂,仅次于塞维利亚大教堂,而南侧的塔楼一直没有建成,因而又被称作独臂大教堂(La Manquita)。</h3> <h3>教堂庭院里面的这个东西,是昔日钟楼上的一个部分。</h3> <h3>大教堂内精美的花窗。</h3> <h3>教堂大殿里面挂着的这两块石头,不知道什么用途。</h3> <h3>走出大教堂,我们来到这个外表看似平淡无奇的地方--毕加索博物馆。</h3> <h3>毕加索博物馆由一座16世纪文艺复兴风格的宫殿改建而成。博物馆里收藏有毕加索的233份油画、版画、素描、陶瓷等作品,从开始的学院派风格一直到70年代的各种作品都有覆盖。</h3> <h3>《Still life with rooster and knife》,作于1947年</h3> <h3>右边的画作是《Woman in an armchair》,作于1946年。</h3> <h3>也许是我的艺术鉴赏力不够,对于毕加索的这些涂鸦似的变形画,我很难看得懂。如我这样的人应该不少,因为语音导览器里对于每一幅画的介绍的句型都是:这幅画说明了什么,反映了什么。。。生怕观众看不懂。</h3> <h3>马拉加城堡(Alcazaba)是古代马拉加的穆斯林统治者的宫殿,建造于11世纪。</h3> <h3>作为曾经的古罗马的一个行省,西班牙保留了大量的古罗马遗迹。在马拉加,也有一个古罗马剧场(Teatro Romano)。</h3><h3><br></h3><h3>它建于公元前1世纪奥古斯都大帝时期,公元3世纪停止使用,后来被穆斯林用作修筑阿尔卡萨瓦堡垒的采石场。1951年修筑工程时被发掘,现在仍能看到罗马式的柱子和镌刻字母。</h3> <h3>做旅行计划的时候,LG一直在犹豫是否要在马拉加住一个晚上,后来还是放弃了。于是,对于马拉加来说,我们做了一回匆匆过客。</h3> <h3>离开马拉加的路上,LG对我们说,虽然我们匆匆告别了马拉加了,但是前面有一个更美的地方在等着我们。</h3> <h3>这是一个比马拉加更靠近大海的地方---内尔哈(Nerja)。</h3> <h3>在我还没有来得及好好看一看这个小城的风景的时候,我们遇到了西班牙自驾8天以来的第一次挑战。</h3><h3><br></h3><h3>小城虽然看起来没有多少人,但是所有划着白框或者蓝框的地方都已经停满了车(在西班牙,蓝色车位,一般是允许访客临时停车的,但停车有时间限制,一般都不准过夜;白色车位,一边都是免费任意停车)。</h3><h3><br></h3><h3>我们准备先在酒店放下行李,然后再继续找停车位。结果酒店前是一条单车道,我们才停下车,警察就冲过来对我们挥手,不许停车,因为我们堵塞了交通。</h3><h3><br></h3><h3>没办法,开车沿着小城继续绕吧。</h3> <h3>绕了半个小时,我们终于在桥下发现一大片空地,横七竖八停着很多车,只是既没有白线,也没有蓝线,更没有指示牌。</h3><h3><br></h3><h3>我们停下车,取了行李,步行到酒店。登记的时候,我们告诉店主我们停车的位置,店主说,对啊,那就是我们内尔哈给你们外人停车的地方啊。。。我宁愿相信此地民风淳朴,但愿在那个荒凉的地方停车过夜是安全的。</h3> <h3>不知不觉,天色渐暗。我们快步走向不远处的海边。</h3> <h3>这个地方,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欧洲阳台(Balcón de Europa)。据说15世纪时当地人在海边峭壁上建了这座圆形露台,国王阿方索十二世登上露台后惊呼“这不就是欧洲阳台吗”,从此内尔哈就被赋予了“欧洲阳台”Balcon de Europa“的殊荣。</h3> <h3>目睹此情此景,我想,即使我们再开车绕城半天,也值了。</h3> <h3>站在”欧洲阳台“俯身望去,海浪涌动,卷起千层雪。。。</h3> <h3>夜幕下的海滨。</h3> <h3>回酒店的路上,我们拐进了一家小酒馆。</h3> <h3>在这儿我们点了一大盆西班牙海鲜煲Zarzuela , 天啦,儿子说,这是他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岂止是10岁的儿子觉得这个煲好吃,曾经有一篇文章,描述Zarzuela的鲜美用了一个词:疯狂(insane) (http://www.slowburningpassion.com/zarzuela-de-mariscos-is-the-best-seafood-stew-ever/)。</h3><h3><br></h3><h3>“Zarzuela”原来是指是一种介于歌剧和戏剧之间的说唱喜剧。据说这种海鲜煲因为采用不同种类的海鲜为食材,色彩艳丽,兼具各式海产独特的鲜醇,彷佛在餐桌上上演一出“Zarzuela”喜剧一般,因而得此美名。</h3><h3><br></h3><h3><br></h3> <h3>走过了欧洲几十个大城小镇,在心里儿子一直是把伦敦排在第一位的,因为第一,那儿有哈利波特,第二,那儿可以说英文,但儿子非常认真地对我说,从现在开始,因为Zarzuela,因为欧洲阳台,内尔哈在他心里已经是排名第一了。</h3> <h3>第二天我们早早起来,去欧洲阳台旁边的一家海边餐厅等着看日出。</h3> <h3>清晨,店里除了我们,只有这位优雅的英国老太太,她退休以后就和先生一起来到内尔哈,至今已经16年。她告诉我们,几年前,先生过世了,但她还是每天早晨来这儿看日出。</h3> <h3>美丽的海岸线,远处的鱼肚白慢慢泛红。</h3> <h3>太阳从海平面下慢慢爬上来。</h3> <h3>晨曦中的欧洲阳台。来此的游人几百年来数不胜数了吧,但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唯有我们。</h3> <h3>我走在海滩上,眺望地中海。如同所有喜欢旅行的人一样,一直以来,我都有一颗驿动不止的心,希望能走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在内尔哈,在这个地方,我的心却沉静了下来。我很羡慕那个英国老太太,每天一杯咖啡,一本书,在同一个地方,陪着太阳升起,陪着太阳落下。。如果让我选择一个地方终老,内尔哈应该是其中之一。</h3><h3><br></h3><h3>前路遥遥,我还会继续向前,但是内尔哈,这个没有多少人知道的地方,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