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足迹(4 文革下)——北京十一学校小学64届中学67届同学友情实录

wsya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说 明 </h5><h5>  《我们的足迹》是北京十一学校小学64届初中67届同学在两年前年满65岁之际编辑的一套电子相册,它记录了同学们小学、中学、文革特殊时期,以及走上社会直至退休的成长历程,深受同学们的喜爱。</h5><h5> 今年我们又迎来了入学60周年的日子,现在我们把这套电子相册改编成美篇,更方便同学们阅读。</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京十一学校小学64届</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电子相册编辑组</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8年4月</h5><p><br></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的足迹</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这里有我们儿时的伙伴,有我们欢乐的童年、少年和青年;</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这里有我们耕耘大地、持枪卫国,在各个行业中奋斗的身影;</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这里有我们在校时、工作时和当下的模样,也有已故同学的面庞;</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今后我们将相伴老去,无论你在与不在,都会留在我们的相册里。</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 4 集 文革时期(下)(1966~1968)</h3> <h5>云水洞探险</h5> <h5>云水洞探险(1967年7月)<br>贾冉莉当年写在照片背后的打油诗:祖国江山美无边,四个伙伴来游玩,巨石岩边来合影,留作白发忆当年<br>高燕燕、樊新心、韦蜀雅、贾冉莉<br>(照片人物顺序未标注时均以左起排序,下同) </h5> <h5>云水洞探险(1967年7月)<br>贾冉莉、高燕燕、韦蜀雅、樊新心</h5> <h5>云水洞探险(1967年7月)<br>贾冉莉、高燕燕、韦梅雅(小学66届)</h5> <h5>云水洞探险(1967年7月)<br>韦蜀雅和贾冉莉</h5> <h5>云水洞探险(1967年7月)<br>贾冉莉和高燕燕</h5> <h5>云水洞探险(1967年7月)<br>樊新心和贾冉莉</h5> <h5>云水洞探险(1967年7月)<br>樊新心和韦蜀雅</h5> <h5>走出校园,玩在京城</h5> <h5>香山“鬼见愁”(1966年8月19日)<br>前排:董凤虎、崔甦奇、徐红光、王进明(实习老师)、兰江<br>后排:徐小光、李布军,冀京生、张韧、鲍春江、刘泽野、叶冀平</h5> <h5>香山(1966年8月19日)<br>前排:兰江<br>后排:徐红光、王海白、刘泽椰(高立者)、李布军、董凤虎、鲍春江、XXX、崔甦奇(弯腰者)</h5> <h5>假冒军人(1966年夏)<br>高佩琪、潘南胜、林普旋、麻晓军、樊新心、高燕燕</h5> <h5>颐和园(1966年夏)<br>前排低头者:樊新心<br>后排:徐燕、廖黎蓉、贾冉莉<br></h5> <h5>中山公园(1966年秋)<br>冯星星、丁力、雷刚(初中68届)、张纪新、冀京生、贺晓兵、王海白、袁塞虹、王海白之弟王海南、朱亦民</h5> <h5>玉渊潭公园(1966年初冬)<br>丁力、高明明、袁塞虹、刘焦平(外校)、贾若为、王海白</h5> <h5>玉渊潭公园(1966年初冬)<br>高明明、王海白、XXX、丁力、刘焦平(外校)、袁塞虹、贾若为</h5> <h5>北海公园(1967年)<br>谭笑林和郑鲁军</h5> <h5>地安门西大楼一号楼(1967年)<br>谭笑林和郑鲁军</h5> <h5>樱桃沟(1967年夏)<br>潘南胜、高佩琪、樊新心</h5> <h5>樱桃沟(1967年)</h5><h5>彭志强(下)和孙海林(初中66届)</h5> <h5>颐和园(1967年)<br>牟菲菲和闫平</h5> <h5>颐和园(1967年)<br>高燕燕、晋江丰、赵援军、杨建立</h5> <h5>黄寺大院(1967年)<br>前排:鲍春江的三个弟弟、鲍春江、高明明<br>后排:冀京生、贾若为、杨端</h5> <h5>天安门广场(1967年)<br>晋江丰、张珉、李军军(初中68届)</h5> <h5>天安门(1967年10月)<br>前排:徐燕、高佩琪、贾冉莉、韦蜀雅<br>后排:麻晓军、张麦茵</h5> <h5>天安门广场(1967年)<br>贾若为和鲍春江</h5> <h5>天安门广场(1967年10月)<br>韦蜀雅、麻晓军、贾冉莉</h5> <h5>天安门广场(1967年11月)<br>徐燕、贾冉莉、高燕燕、廖黎蓉</h5> <h5>天安门广场(1967年11月)<br>前排:高燕燕、廖黎蓉<br>后排:贾冉莉、徐燕</h5> <h5>天安门广场(1967年11月)<br>高燕燕、韦蜀雅、徐燕、廖黎蓉</h5> <h5>天安门广场(1967年11月)<br>高燕燕、廖黎蓉、徐燕、贾冉莉</h5> <h5>香山(1967年秋)<br>樊新心、林普旋、廖丽蓉、徐燕、高燕燕(后)、韦蜀雅</h5> <h5>香山(1967年秋)<br>前排:徐燕、林普旋、高燕燕<br>后排:樊新心、廖丽蓉、贾冉莉</h5> <h5>香山(1967年秋)<br>樊新心、廖黎蓉、林普旋、高燕燕、徐燕、贾冉莉</h5> <h5>香山(1967年秋)<br>前右:廖黎蓉、徐燕、贾冉莉<br>后左:高燕燕、林普旋</h5> <h5>香山(1967年秋)<br>林普旋、廖黎蓉、贾冉莉</h5> <h5>香山(1967年秋)<br>林普旋和高燕燕</h5> <h5>香山(1967年秋)<br>樊新心和廖黎蓉</h5> <h5>八达岭长城(1967年秋)<br>禾秋莎、贾冉莉、徐燕</h5> <h5>八达岭长城(1967年秋)<br>韦蜀雅和禾秋莎</h5> <h5>北海公园(1968年)<br>冀京生和李铮</h5> <h5>(1968年)</h5><h5>崔甦奇、贾若为、兰江、XXX、许晓光、张韧</h5><h3></h3> <h5>玉渊潭公园(1968年12月)<br>樊新心、林普旋、韦蜀雅</h5> <h5>玉渊潭公园(1968年12月)<br>樊新心、贾冉莉、林普旋</h5> <h5>玉渊潭公园(1968年12月)<br>樊新心和林普旋</h5> <h5>玩儿嗨的秋天</h5> <h5>北海公园(1967年10月)<br>前排:杨立中(初中66届)、魏洪山、张纪新、李韧<br>后排:胡东平、贺小兵、王海白、童晓明</h5> <h5>北海公园(1967年10月)<br>前排:胡东平、张纪新<br>后排:童晓明、贺小兵、李韧、魏洪山、杨立中(初中66届)</h5> <h5>北海公园(1967年)<br>张纪新、胡东平、贺小兵</h5> <h5>北海公园(1967年10月)<br>前排:贺小兵、胡东平、魏洪山<br>后排:李韧、张纪新、童晓明、冯星星、杨立中(初中66届)</h5> <h5>天安门(1967年秋)<br>冯星星、雷刚(初中68届)、童晓明、王海白、张纪新</h5> <h5>天安门(1967年秋) <br>张纪新、雷刚(初中68届)、贺晓兵、王海白、冯星星</h5> <h5>天安门广场(1967年秋)<br>前排:魏洪山、王海白、李韧<br>后排:贺小兵、童晓明、杨立中(初中66届)、张纪新、朱亦民</h5> <h5>天安门广场(1967年秋)<br>张纪新、雷刚(初中68届)、贺晓兵、王海白、冯星星</h5> <h5>天安门广场(1967年秋)<br>贺小兵、王海白、冯星星</h5> <h5>颐和园(1967年秋)<br>前排:张纪新、魏洪山、李韧、杨立中(初中66届)<br>后排:王海白、胡东平、贺小兵、童晓明</h5> <h5>北京展览馆(1967年秋)<br>罗海西(初中66届)、贾若为、童晓明、杨端、冀京生、王海白</h5> <h5>分别之前留个影儿</h5> <h5>天安门广场(1967年11月)<br>前排:吴芸芸、唐缇毅、蔡晓红、叶北北<br>后排:王燕、涂小加、肖江民、田惠然、黄力燕</h5> <h5>天安门广场(1967年11月)<br>前排:涂小加、叶北北、蔡晓红、禾秋莎<br>后排:田惠然、肖江民、王燕、吴芸芸、唐缇毅</h5> <h5>天安门广场(1967年11月)<br>前排:吴芸芸、蔡晓红、唐缇毅、叶北北<br>后排:涂小加、肖江民、王燕、禾秋莎、田惠然</h5> <h5>天安门广场(1967年11月)<br>田惠然、吴芸芸、涂小加、唐缇毅、蔡晓红、肖江民、黄力燕</h5> <h5>中山公园(1967年11月)<br>黄力燕、蔡晓红、禾秋莎、田惠然、涂小加、王燕、叶北北、吴芸芸、魏心慈、唐缇毅、钟惠平</h5> <h5>中山公园(1967年11月)<br>前排:田惠然、禾秋莎<br>中排:魏心慈、叶北北、王燕、唐缇毅<br>后排:涂小加、蔡晓红、肖江民、黄力燕、钟惠平、吴芸芸</h5> <h5>闫平和牟菲菲</h5> <h5>前排:李明、张珉<br>后排:李军军(初中68届)、晋江丰<br></h5> <h5>前排:高燕燕、赵援军<br>后排:晋江丰、李明、杨建立<br></h5> <h5>林星星和杨立华<br></h5> <h5>前排:林星星 、徐小曼<br>后排:刘玉秀、任小燕<br></h5> <h5>前排:刘春华、史嘉陵<br>后排:任小燕、杨新华<br></h5> <h5>汤小妹、张丽萱、喻小力<br></h5> <h5>前排:童晓明、贺小兵<br>后排:张纪新、雷刚(初中68届)</h5> <h5>送友当兵难分难舍</h5> <h5>天安门(1968年1月)<br>初中67届的同学有刘泽椰、张爱军、郑鲁军、贺连海、张全利、孟瑜生、谭笑林、王朝捷、焦卫国、郑抗美等</h5> <h5>天安门广场(1968年1月)<br>欢送吴幼华、杜林(初中66届)应征入伍</h5> <h5><font color="#010101">天安门广场(1968年1月)<br></font><font color="#010101">前排:黄信平、张爱军(初中67届)、陈凱(初中67届)、杜林、靳太成、李新国、周宏林、丁宏生、杨俊、田京华、王朝捷(初中67届)<br></font><font color="#010101">后排:曹中南、王平原、孟渝生(初中67届)、刘西平、孙赤军、桑涛(初中67届)、贺连海(初中67届)、孙海林、郑魯军(初中67届)、胡光、焦卫国(初中67届)、徐保东、 王晓望、张纪宾、王明明、李五一、张全利(初中67届)、吴幼华、郑抗美(初中67届)</font></h5><h5><font color="#010101">(其余为初中66届同学)</font></h5> <h5><font color="#010101">送晓军赴西藏</font></h5> <h5>麻晓军家门前(1968年6月)<br>贾冉莉、麻晓军的妈妈、韦蜀雅、麻晓军、邻居</h5> <h5>麻晓军家门前(1968年6月)<br>邻居、麻晓原、贾冉莉、麻晓军、韦蜀雅</h5> <h5>送麻晓军当兵(1968年6月)<br>徐燕、麻晓军、韦蜀雅</h5> <h5>好友相別去送行</h5> <h5>冀京生1968年12月插队前与李铮合影</h5> <h5>北京火车站送王海白插队(1968年12月22日)<br>许小光、雷刚(初中68届)、丁力、童小明、袁赛虹、刘焦平(外校)、王海白、高明明、徐朝光(小学66届)、张纪新、杨端、XXX、冯星星、冀京生</h5> <h5>依依不舍话别离</h5> <h5>海军大院(1968年12月)<br>廖黎蓉和韦蜀雅</h5> <h5>电报大楼前(1968年12月)<br>高燕燕和韦蜀雅</h5> <h5>玉渊潭公园(1968年12月)<br>贾冉莉、樊新心、林普旋</h5> <h5>天安门(1968年12月)<br>王燕、廖黎蓉、韦蜀雅、高燕燕、贾冉莉、林普旋、徐燕、樊新心</h5> <h5>天安门广场(1968年12月)<br>前排:徐燕、廖黎蓉、王燕、韦蜀雅<br>后排:林普旋、贾冉莉、樊新心、高燕燕</h5> <h5>天安门广场(1968年12月)<br>贾冉莉、廖黎蓉、林普旋、高燕燕、樊新心、徐燕、韦蜀雅、王燕<br></h5> <h5>在北京火车站送三位同学插队(1968年12月28日)<br>插队者:樊新心(左2)、林普旋(左3)、韦蜀雅(右1)<br>送行者:徐燕(左1)、贾冉莉(左4)、张麦茵(右2) </h5> <h5>在北京火车站为韦蜀雅送行(1968年12月28日) <br>贾冉莉、韦蜀雅、廖黎蓉</h5> <h5>告别母校</h5> <h5>十一学校(1969年初冬)<br>杨新华、朱秀莎、刘玉秀</h5> <h5>十一学校(1969年初冬)<br>杨新华、朱秀莎、徐小曼</h5> <h5>十一学校(1969年初冬)<br>朱秀莎、杨新华、徐小曼</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