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ed2308">国培研修之“送教下乡”(二)</font><br> “送教下乡”第一环节的教研,针对精读课文的研修,为学员们注入了教研的活力。乘着学习的东风,教研员带领大家开始了第二环节——略读教学的研修。依然是<font color="#167efb">“诊断示范,研课磨课”</font>的研修形式。<br></h3> <h3> 相同的研修方式,不同的研修内容,学员们既有章可循,又不能沿用精读课的教学策略。第二环节的培训对大家来说,属于既熟悉又陌生,依然需要团队合作,寻求新的进步。</h3> <h3> 诊断示范课中,第一天两位教师展示的略读课,虽各有所长,但都走进了一个教师们常有的误区——<font color="#b04fbb">精略不分。</font></h3> <h3> 为了更好的引领教师分清课型,让每种课型都更好地诠释编写者的编写意图,发挥教学作用。教研员们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略读教学的阶段教学目标,以及略读教学的课型特点和教学策略,组织教师进行了一下午的研课磨课。在教研员的悉心指导中,教师逐渐清晰了略读课文的备课要求和教学目标落实的侧重点。</h3> <h3> 龙主任就像教师面对小学生一样,关注全体教师的需求,答疑解惑,为教师讲解略读课教学的许多方法和备课的注意事项。在“研课磨课”这条船上,龙主任就是船长,她为船员们精准导航,把握课堂教学的航向,让教学之船不跑偏。龙主任对教学方法的准确掌握,每次讲解都能给教师指明一个清晰的教学方向。</h3> <h3> 曲老师犹如团队中的“诸葛亮”,给教师的锦囊妙计总是能解教师“燃眉之急”。两位教研员既有方法上的互相完善,又有策略上的各抒己见。对于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有效的教研指导。</h3> <h3> 二次备课是本次教学诊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两位教研员的精心指导下,陆宏伟老师执教的略读课文《花果山》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再次设计,依据了略读教学策略,重朗读感悟,不做讲解分析。重新建构的设计方案有种<font color="#167efb">“柳暗花明又一村”</font>的思路清晰。</h3> <h3> 为了更好落实教研员已经指明的教学方向,四小语文教师利用下班时间,在教学细节上与陆宏伟老师进行了认真的推敲落实。二次教学设计在大家的合作下,以崭新的面貌再次出现。</h3> <h3> 再次站上讲台的陆老师教学中注重了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注重了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注重了学生对于重点语句的想象拓展。教师因为自信而更亲和,学生因为读书而更快乐。和谐的语文课堂带给听课教师更多的,是对略读教学策略的新思考。</h3> <h3> <font color="#ed2308">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font>教研员请来县内优秀教师,第二小学的王然老师给大家上了略读教学示范课—《颐和园》。王然老师清楚把握了略读教学的特点,品读赏析中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字传达的美好意境。王然老师注重教学拓展,带领学生读了好多描写北京的诗句美文,达到了一文带多文的阅读目的。让听课教师对阅读教学的方法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h3> <h3> 本次学科校本研修方法展示环节,沿江学校的小课题研究和腰屯学校的集体备课方法都带给教师许多启示<font color="#ed230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font>不断学习交流,才能促进个人的进步。</h3> <h3> 教研员曲老师做了《走进阅读教学》的讲座,为本次培训的理论性知识夯实了基础。</h3> <h3><p> 学习是辛苦的,磨练是痛苦的,但是收获是幸福的。为了幸福的收获,我们一直在路上。整整两天的略读教学研修环节在教研员的陪伴与帮助下,学员们群策群力,一起提升,迎来了第二部分培训的完美落幕。<br> 研修有结束,成长无尽头。我们会把研修之路转移到课堂教学,在课堂中实践,让理论的种子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帮助学生开出智慧的花朵。<br> <b>让我们在国培研修的航船上继续远行。在这里找到自己教学的提升点,实现自己的教学效益最优化,让团队的力量托起教师的成长,我们一起航行吧</b>!</p><p><br></p></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