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何园 》望顶繁花,如水似流。

笑笑^ _ ^

<h3>七律 何园 </h3><h3>芳菲不尽一堂花,斜柳依依乱茜纱。<br /></h3><h3>片石山房观月曲,回廊复道赏楼嘉,</h3><h3>明心碧落连台戏,悦目红罗晓日霞。</h3><h3>无水船厅通大业,江都寄啸是何家。</h3> <h3>20180404第一次来扬州可为:</h3><h3>烟花三月下扬州,四月春来扬州游。</h3><h3>住宿何园对门店,阴游晚清第一园,</h3><h3>庭院深深花色满,择日再续何园游。</h3><h3>何园,原名"寄啸山庄",是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湖北道台何芷舠离任后归隐扬州,购得"片石山房"旧址进行扩建,历时13年而建成的一座大型住宅园林。建成后,取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的意境,题名为"寄啸山庄",又因为园主人姓何,故俗称何家花园,简称"何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晚清第一园</h3> <h3>进入何园的东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何园的后花园,整个后花园分东、西两部分。穿过&quot;寄啸山庄&quot;的圆洞门,呈现在眼前的是牡丹厅,迎面山墙上嵌有&quot;凤吹牡丹&quot;的砖雕,牡丹厅因此而得名</h3> <h3>何园吸取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精华,又融入了西洋建筑的格调,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全园空间有东西花园、住宅庭院和片石山房三部分组成,建筑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厅堂98间,主体建筑前后三进,全部用水磨砖砌成。《扬州揽胜录》一书,称其为&quot;咸(丰)同(治)后城内第一名园&quot;,是清代后期扬州园林的代表作。</h3> <h3>片石山房,原名&quot;双愧园&quot;,是清朝初期画坛巨匠石涛叠石造园的惟一遗迹。后因年久荒废,仅有假山主峰残石倚墙而立。1989年底进行了修复,使胜景得以再现。石涛是清代著名的山水画家,明朝宗室的后裔,明朝灭亡之后,为避免清统治者的迫害,出家为僧,亡国之痛使之寄情山水,并在叠石时将胸中郁愤转化为佳山秀水。石涛死后葬在扬州蜀冈。</h3> <h3>西园以水池居中,池中央便是水心亭,这座水心亭是中国仅有的水中戏亭,专供园主人观赏戏曲、歌舞和纳凉赏景之用。《红楼梦》、《还珠格格》、《毕升》等一百多部影视剧都曾经在此处取景。</h3> <h3>玉绣楼的主题建筑是前后两座砖木结构二层楼,既采用中国传统式的串楼理念,又融入西方的建筑手法,如采用法式的百叶门窗、日本式的拉门、法式的壁炉、铁艺的床等等。</h3> <h3>玉绣楼,共有28间,中西合壁,新颖别致。这里曾是小姐闺房,是园主人女儿居住的地方,在封建社会,小姐是不可以轻易与人见面的,因此园主派"重兵"把守,客人也不敢越雷池半步。</h3> <h3>何园主人何芷舠少年得志,20岁即走上仕途,后由户部郎中调往湖北任督粮道、盐法道,步入红顶商人的行列。光绪2年(1876)迁任湖北汉黄德道员,同时兼任江汉关监督,当时汉口是我国重要的贸易港口(后来新中国的第一座长江大桥就建在了武汉),但主要业务却由取得鸦片战争胜利的英国人把持。几年后,秉持&quot;舒啸&quot;之志,又有万贯家财的大清道台拂袖而去,以&quot;奉母&quot;为由辞官归隐,这时的何芷舠才刚刚四十九岁。</h3> <h3>&quot;赏月楼&quot;,这里是主人母亲居住的地方,廊旁铁栏花案刻有&quot;延年益寿&quot;的字样。</h3> <h3>这是当年何芷舠的书房,从其写字台和其它摆设以及壁炉上的瓷砖细查,已见一派浓郁的西式风情。</h3> <h3>这是当年园主何芷舠的卧室。中为拉门,后隔间置有阔大的梳妆台和小圆桌。从此陈设可以品出晚清时代的&quot;洋气息&quot;。</h3> <h3>此间为小姐的用餐间</h3> <h3>小姐梳洗,化妆间。</h3> <h3>在东园的所有建筑群中,船厅是最精致的,整座厅形似船形,厅周围以鹅卵石、瓦片铺成水波纹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厅旁抱柱上有对楹联:&quot;月做主人梅做客,花为四壁船为家&quot;,船厅四周用通透玻璃镶嵌的花窗。</h3> <h3>分峰叠石当为扬州造园的一大特色,而何园现存的湖石假山保持了基本原貌,假山之上,用连皮杉木新建的半亭,名为&quot;葫芦亭&quot;,充满野趣。假山丘壑中的&quot;人工造月&quot;堪称一绝,光线通过留洞,映入水中,宛如明月倒影。在西廊壁上新刻了碑文,选用石涛诗文等九篇。壁上还嵌置一块硕大镜面,整个园景可通过不同角度映照其中。</h3> <h3>水中的小白点就是&quot;水中月&quot;</h3> <h3>何氏学堂</h3> <h3>西园</h3><h3>西园空间开阔,中央有一个大水池,楼厅廊房环池而建。池的北楼宽七楹,屋顶高低错落;中楼的三间稍突,两侧的两间稍敛,屋角微翘,形若蝴蝶,故而俗称&quot;蝴蝶厅&quot;。楼旁与复道廊相连,并与假山贯串分隔,廊壁间有漏窗可互见两面的景色。池东有石桥,与水心亭贯通,亭南曲桥抚波,与平台相连。池西一组有假山,后有挂花厅三楹,有黄石假山夹道。池西的复廊南有一幢三开间的两层小楼,独占小院的一角。</h3> <h3>何园是清代后期扬州园林的代表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扬州的园林特色和风格的体现。漫步何园,回廊曲折,复道行空,假山贴墙,鸟栖庭树,丘壑宛然,游鱼惊水……宛若&quot;鸟飞屏风里,身置仙境中&quot;。</h3> <h3>贴壁假山在船厅后侧风火墙上紧贴墙壁堆叠着一组长达六十余米的假山,上有盘山蹬道,下有空谷相遇,水绕山谷,山上有月亭,过月亭可登上复道回廊,形成全园上下立体交通。</h3> <h3>何家祠堂占地面积约三百平方米,位于何园西南侧,紧临何园片石山房,祠堂由东向西形成大小祠堂。祠堂内陈设容像为原祠堂的真迹复制品,展出的是何芷舠及其上五辈人的容像,于2007年4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h3> <h3>假如在皓月当空之际来到何园,水心亭签歌悠扬,湖心亭上身着长袖舞衣的少女拨动琴弦,倩影映入湖水之中,湖中游鱼自由畅游,置身其中,您哪里会以为这是何园,分明是瑶台仙境。著名造园家陈从周教授游园后曾赋诗一首:"江南园林甲天下,二分明月在扬州。水心亭上看波绿,览胜来登一片楼。但愿何园这轮扬州的难保的明月,永远留在!</h3> <h3>走进何园,宛如走进一幅自然和人文的旖旎画卷;天人合一、中西合璧的近代造园艺术,一个近代大家族丰富多彩的人物故事在这里生动展现,何园,是一个能激发我们爱国之心、报国之情的晚清名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