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由重庆“鱼光邮票社”1945年8月1日出版的《邮讯简报》第五号上有《金筑集邮界》一文,介绍了抗战期间贵阳邮局出售邮票的情况、金竹邮票会成立三周年会庆的预告,以及对活跃在贵阳邮坛的集邮人乐景武、陈家骧、郭润康、仲梓庭、黄干民、许庆民、丁照临、潭敏余、陈世富、李明华的介绍。在此文中有一个哑谜:“有人常以重庆郭晋康君向郭润康君相询,是否你兄弟,郭君每笑而不答,由询问者,自己猜测,据说这是一个小哑谜”(图1)。对于这个哑谜,作为《邮讯简报》发行人的重庆的郭晋康也没有出面回答澄清,致使这个哑谜距今已整整70多年没有答案矣。</h3> <h3>成立于1946年5月12日的四川“绵竹集邮研究会”,在同年9月7日出版的会刊《邮传》第二期《会员提名录(续)》中,赫然并排罗列着2个会员的信息:“51# 郭润康 贵阳邮政信箱130号”和“52# 郭晋康 安徽蚌埠五洲大药房”(图2)。</h3> <h3>而成立于1942年7月2日的“成都集邮会”,在1942年10月10日出版的会刊《邮苑》第一卷第一期“会员提名”中有:“第41# 郭润康 贵阳中华路二九九号五洲大药房”(图3);</h3> <h3>在1946年6月出版的第三卷第三期“会员提名”有“第396# 郭晋康 安徽蚌埠五州大药房”的信息(图4)。大家知道,郭润康是在安徽蚌埠五洲大药房学徒时,启蒙开始涉足集邮的。那么,这个蚌埠五洲大药房的郭晋康又是谁呢?他与郭润康有什么联系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试着找寻其中的答案。</h3> <h3>说起郭晋康,我们先来说说同列“成都集邮会”会员的郭晋康,也就是重庆《邮讯简报》的发行人郭晋康。在1943年9月出版的《邮苑》第一卷第四期“会员提名”中,有“第142# 郭晋康 重庆南岸瓦厂湾十五号建华制漆厂”的记录(图5)。郭晋康,浙江人,当年在重庆集邮界可谓大名鼎鼎,他与张静弇1943年创办“鱼光邮票社”,邮社地址即为他供职的重庆南岸瓦厂湾十五号建华制漆厂,后开设销售门市部于重庆白象街10号、大同路14号,邮社分设“新邮服务部”、“国邮代办部”、“外邮选购部”,可见邮社生意之兴隆。1944年5月,鉴于战时重庆集邮风气日盛,集邮爱好者日益增多,郭晋康与“同歆邮票社”负责人刘恒生等邮商筹组成立了重庆市邮商联谊会。此举对维护邮商权益,联络同业情感,评定划一市价,协调集邮者与邮商之间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h3> <h3>1943年11月1日,鱼光邮票社聘请集邮家张枕鹤主编《邮讯》(月刊,图6),郭晋康任发行人,至1945年7月20日,共出版2卷14期(1949年10月《邮讯》在上海复刊,出版2期后停刊),为当时较有特色的邮刊之一,邮刊内容质量远胜于同时期重庆“丽丽邮票公司”出版的《丽丽邮声》。</h3> <h3>1941年1月至1945年6月,郭晋康又主编发行《邮讯简报》(图7),不定期出版,共出刊10期,主办单位是“重庆邮讯社”,发行部是鱼光邮票社。<br>郭晋康还热心集邮公益事业。1946年2月3日至7日,为庆祝抗战取得全面胜利,由“重庆市邮票研究会”在重庆七星岗的江苏同乡会,发起举办了一场规模空前、为全国集邮界所瞩目的“陪都邮票展览会”。为使邮展顺利举办,专门成立了“陪都邮展筹备会”,由征集组、保管组、设计组、会计组、交际组、编辑组组成,张枕鹤任主任,郭晋康出任设计组组员,并提供票品陈列展出。郭晋康还曾任“重庆市邮票研究会”候补理事兼宣传出版组组长。<br></h3> <h3>1945年11月,“纽约版贰圆中心倒印”(俗称“中山倒印”,是中国最珍贵的邮票之一,位居“民国五珍”之列,图8)在重庆横空出世,作为邮商的郭晋康也加入了这场角逐,他与艾元俊、刘恒生、张枕鹤、赫崇佩联手,公推艾元俊出面与“中山倒印”票主交涉换购,约定交换成功后票价五人分摊,换到的邮票也由五人平均分配。最后,艾元俊连哄带骗换到16枚 “中山倒印”邮票,自己独得13枚,分得刘恒生、张枕鹤、赫崇佩各1枚,可怜的郭晋康被背信弃义的艾元俊所骗,两手空空而归。受此打击,郭晋康心灰意冷,便关掉了鱼光邮票社,停止发行《邮讯》,从此放弃了集邮生涯,改行在中央溜冰场担任场务主任,据说收入颇丰。他兴致所至时还下场表演溜冰杰作,赢得“邮界运动健将”的雅号。抗战胜利后,郭晋康离开重庆返回上海,即与集邮界失去联系。</h3> <h3>蚌埠的郭晋康实乃郭润康的堂弟。1937年南京沦陷后,郭润康与蚌埠五洲大药房全店职工随同货物转移到汉口,奉总店电告,经理与会计回上海述职,货物移交给汉口分店,职工暂时回乡听候安排。因全店职工集体回浙江,单身一人的郭润康无人陪同回江苏,故将其一人留在汉口分店工作。后来,沦陷后的蚌埠局势稳定,五洲大药房蚌埠分店恢复营业,原班人员重新回蚌。此时的郭润康已随汉口分店迁到贵阳,不需召回蚌埠,结果其位置由堂弟郭晋康顶替。郭晋康也集邮,后经堂兄郭润康介绍,先后加入“绵竹集邮研究会”和“成都集邮会”,兄弟俩的芳名一并出现在这两家邮会的会员通讯录中,被知情者誉为邮坛佳话。两个同名同姓的“郭晋康”,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能从其各自的通讯地址上加以区别,被冠以“蚌埠郭晋康”、“重庆郭晋康”。不明底细的人,则把名气更大些的“重庆郭晋康”与一字之差的郭润康联想起来,猜测俩人是否为兄弟,而幽默的郭润康故意不及时为大家释疑,这才有了72年前《金筑集邮界》一文中“哑谜”的产生,殊不知“蚌埠郭晋康”与郭润康才是兄弟。解放后,蚌埠的郭晋康考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直至退休,前些年因患前列腺病去世(图9)。</h3> <h3><p>因为当年编写《安徽集邮史》时,相关的参考资料大多是从解放前的老邮刊中搜寻的。笔者推测,可能是编写者没有发现《邮传》、《邮苑》中对郭晋康的记录,所以造成了《安徽集邮史》中没有蚌埠郭晋康的记述,这种情况是客观造成的,也是今后需要我们积极搜集资料,及时补正充实集邮史料的动力来源!</p><p> 注:本文在《安徽集邮》2017年第2期发表后,经笔者再挖掘资料,发现在“新光邮票会卅五年份会员录”中,蚌埠的郭晋康是2985#会员,会员证号为834#。</p><p><br></p><p><br></p><p><br></p><p><br></p></h3> <h3>参考资料:<br>1、刘肇宁,《中国邮商史话》,2009年12月,《烟台集邮》增刊一;<br>2、绵竹集邮研究会,《邮传》第二期,1946年9月7日;<br>3、成都集邮会,《邮苑》第一卷第一期,1942年10月10日;《邮苑》第一卷第四期,1943年9月;《邮苑》第三卷第三期,1946年6月;<br>4、鱼光邮票社,《邮讯简报》第五号,1945年8月1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