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度我用手机看了24本书,总结4点经验分享给你

沐斋

<h3>根据2018年最新全民阅读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阅读量为7.66本,也就是说不足8本(其中纸质书4.66本,电子书3.12本),数据出来,很多人不服气说,自己的阅读量没有拉祖国的后腿,但是自己的裤子被别人拉掉了,因为有的人真的很能读书,一年几十本的读,但是并没有在数据上显示出来,没办法,你的阅读量被全国人民平均掉了。<br></h3><div><br></div><div>我想说,我也是被平均掉的那个人。</div><div><br></div><div>工作和生活节奏越快,越会发现其实最好的读书时间是在上学时期,那时候没有其他的思想压力,唯一想的就是好好读书,我记得最终大学毕业的时候我的借书卡上登记的是231本书,抛去大概四分之一的数量没有通读外,这样大概四年的阅读量在180多本书,平均到每年,大概是45本书,说实话,现在回过头去看,读的书并不多,但是那些读书日子里的收获却可以受益一生。同班同学小N是一个热爱哲学的家伙,毕业清卡的时候借书量是432册,是我们班级里借书最多的人,最终凭借自己超人的阅读和学习能力,从历史学专业跨考考入哲学专业,据说在面试现场,老师们被他侃侃而谈的表达惊住了,因为所有考生当中没有谁把哲学和历史结合的这么好,面试一场就好像是上了一堂哲学思想史。</div><div><br></div><div>我想这就是文字的积淀给他的最丰厚的回报。</div><div><br></div> <h3>因为工作较忙的缘故,抽出整块时间来阅读的机会实在是少之又少,更不用说是整块思考的时间了,所以大多数的时间里,我是借助电子阅读器来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的,比如微信阅读,比如kindle等,在诸多的人开始讨论电子阅读的浅阅读和纸质阅读的深阅读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我倒是没什么区别,因为经常出差,携带一两本图书有时候就不够读,只好带着kindle或者直接手机阅读,我的微信读书app是在2018年年初的时候下载的,算是比较晚的,但是到今天为止阅读时间差不多超过110小时,完成整本书阅读的数量大概是24本,有时候我甚至不相信自己可以完成这些事情,但事实确实是完成了。而且多半以上还是深度阅读。<br></h3><div><br></div><div>很多人觉得手机阅读无法实现“深度阅读”,我觉得这是一种偏见,是否深度阅读,跟阅读方式无关,给阅读人本人有关。记得去年在作家阿来在一个读书讲座中说道:他在去敦煌、去新疆等地方的调研采风过程中,用手机阅读的是高适的诗,是岑参的诗歌,而这些诗人的诗歌都是唐代边塞诗人的典型代表。用阿来的话讲,车上阅读完这些文字,下车后就直接投身在这些文字所产生的环境之中,那种“知行合一”的身心体验是独一无二的,古人讲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不无道理的。</div><div><br></div> <h3>在我的微信读书排行榜中,始终排在第一名的是同一个人,每周平均阅读时间是20余小时,大概是每天需要三四个小时的样子,但是等你翻开他阅读的数目,都是玄幻或者是修仙此类的作品,这类作品在我的阅读书单里基本没有,一是自己不喜欢看,二是觉得这类书看着就是kill time,而我没有这些时间去耗费。<br></h3><div><br></div><div><br></div><div>在微信读完的书,我会顺手就进行归档,目前已经完成24本图书的归档,其中有5本阿来的作品,5本梁文道的作品,2本汪曾祺的作品,2本张佳炜的作品,李笑来和李尚龙的图书各1本,网络文学1本,《曹植传》1本,漫画6本,对这些书,我觉得不错的,还都写了一定得书评,以更好的被自己的记住。</div><div><br></div><div>如何通过手机进行深阅读,我有这几点经验分享给你:</div><div><br></div><div><br></div> <h3>第一,手机阅读要带着问题意识;任何阅读,如果不带着问题或者仅仅是阅读,根本起不到任何的阅读效果,我们看“阅读”是由“阅”和“读”两部分组成的,但是我们往往完成第一部分的“阅”,而忘记了第二部分的“读”,我们小时候老师常常讲,读书一遍胜过看书三遍,抄写一遍胜过读书三遍,由此看见“读”的效果要比“看”好,而“写”的效果要比“读”好,这也是小学生经常默写背诵的原因吧。在阅读之前带着问题意识,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再读书就不再盲目了,收获还会很大。</h3><div><br></div><div>第二,手机阅读要时刻准备画线;现在很多的掌上阅读app都很方便,看到优美的句子或者观点深刻的句子,都可以立即进行标记,然后永久性的在你阅读的文本上显示出来,我喜欢用画线,有时候一本书下来,会有几十处甚至上百处的画线,这也是我能记住每一本书内容的必要做法,为最后做书评工作做充分的准备。</div><div><br></div><div><br></div><div>第三,手机阅读要每天进行整理;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相当于把每天读过的内容再重新过一遍,把画线部分摘抄在阅读本上,然后分类,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和以后可能用到的地方进行标志,写上主题词,如果对一段文字有想法和看法,也可以在这段文字的背后写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便哪次写文章的时候顺手拈来,当是素材了。</div><div><br></div><div>第四,手机阅读必要时做好书评;写书评是我很乐意做的工作,这不仅仅是对一本书进行回顾,还是对作者在书中的思想性进行的阐发的回顾,一本书的价值高不高,在于这本书的思想性,因为当下的很多作品都是无病呻吟,也凸显着思想在一本书中所承载的价值,现在的书评人多半都是为推销一本书而做书评,很少去评判一本书的好与坏,谈的多是优点和长处,对缺点和不足则是避而不谈,这是不正常的,为啥?因为只有通过不断反思和改正,一个人才能不断的前进和进步。所以书评一方面是写给大家看的,一方面是写给自己看的,写完之后读者自己会觉得对这本书的理解会增进一步,收获也会增加一层。</div><div><br></div><div>书评其实很好写,前提是一本好书,你要好好读。</div><div><br></div><div>好书一起读,不定期推荐书单,喜欢你喜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