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旅,总有一些记忆挥之不去,每当想起,心头的感动便泉涌而出。
我生不逢时,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被打成右派、关进牛棚,我因此也成了反革命家属,母亲被逼自杀------ 从此外婆就是我在这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了。 在那蹉跎岁月里,我和外婆相依为命,过着清贫但又快乐的日子。 外婆极尽所能,给予我最多的关爱呵护;外婆倾其所有,承担我所有的教育费用;外婆含辛茹苦,把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培养成了有知识有能力的医生。 外婆用她那单薄瘦弱的身躯,为我撑起了一片幸福、温暖而又自由的天空! 我的毕业实习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一院,同去的还有马刚等三个女同学。因为我们不在一个班上课,开始时彼此交流并不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慢慢熟悉了,我也时常跟马钢讲起外婆的故事。一次,我把外婆包的饺子带给女生们吃,不知是因了外婆的故事、还是外婆的饺子,马钢提议周末大家一起去看望我外婆。 我家距离实习医院约有一公里,那是50年代盖的土房,里面是一间烧炕的住屋,间隔的厨房是储放煤和杂物的仓房,总共约20平方米。 外婆见我带着女同学回家,开心极了,热情招呼我的客人,做了很多拿手菜,还包了饺子招待她们。 外婆对我的喜爱益于言表,在女生们面前得意地夸奖我能干、懂事、聪明,领着她们参观我10岁时挖的储菜的地窖、挑水用的扁担水桶、拉煤用的推车、修缮土房用的锹镐。 那是马钢第一次去看我外婆,也是毕业前唯一的一次,正是这一次,竟让马钢与外婆有了深厚的交情。 后来我家族平反,父亲平反后回到了祖籍福建,福建省政府可以直接照顾我去省里最大的医院工作(当时我们这届学生还只能在黑龙江省内分配工作)。外婆虽然也舍不得我离开她,但为了我的前程,明理的她却极力地劝我回去。当时我的心里乱极了,于亲情我与外婆难以割舍,若为此放弃事业又将造成外婆的痛心。就力劝外婆跟我一起去福建,但外婆又怕拖累我而坚决不肯。就这样,我带着外婆那深情的祝福,在车站与外婆挥泪惜别。站台上,当列车徐徐开动后,我看到了孤单的外婆掩面而泣的身影。 回福建的第一年,因为太想外婆了,我尽力地串休了几天假,坐了三四天火车回去看外婆。欢喜之余外婆叮嘱我说:路远,工作忙,以后别回来了,我身体还行,你别操心。 再次离别之后的几次信中, 外婆都说没什么事儿,要我安心工作,不要惦记她。因为当时确实在福建的工作非常忙,也没有假期,后来又出国留学,就再没回去看过外婆。 十年后,我也做了父亲,由于刻骨的思念,我再次到齐齐哈尔去看望外婆。回到家里,环顾我熟悉的老屋,惊讶地发现,墙上的日历居然还停留在十年前我离开的那一天。这十年间,外婆就再没有翻动过日历。在那个伤心离别的日子里,留给外婆的是怎样的孤寂与眷恋,怎样的守望和期盼! 看到日思夜想的外婆,我泪眼朦胧。眼前的外婆已经是白发苍苍, 佝偻着背,脸上刻满深深的皱纹,脚步蹒跚------多年前她就患了半身不遂、糖尿病,但却从未跟我说过。我愧疚地抱着外婆泣不成声,哽咽着问她这么多年一个人是怎样过来的? 不料外婆却深情地说,这些年都是我的同学马钢在照顾她,几乎每个周末和节假日都会来看她,生病时也是马钢陪她去医院看病拿药------结婚后有了孩子, 还依然抽时间来照顾外婆,十几年来从不间断。 我一直以为是外婆怕我担心,才说身边有人照顾她,让我感到意外地是,这10年里代替我照顾外婆的竟然是我的同学。当我满怀感激地再见到马钢问她时 ,她却淡淡的笑了笑,说这没什么,只因为你外婆是个特别值得敬爱的老人,另外同学间有困难互相帮助也是应该的。 我认为,马钢是这世界上最善良、美丽的女子。 时光荏苒,我的外婆虽已不在人世了,但我和马钢仍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保持着淡淡的联系,马钢曾给予我的这份胜似手足的情谊,成了我心灵中的不灭记忆,成为我心头永恒的感动! 再过几天就是马钢儿子结婚佳时,谨以此字,祝福新人琴瑟和鸣、永结同心!同时也感恩这份善良与美丽品质给予我的记忆和感动!朋友有道,择善而从。愿世间真情无价,心中感恩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