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昨天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在这个全民读书的日子里,有多久没静下心来认真地读过一本书了?忘了,似乎读书的记忆早已封存在多年以前......</h3> <h3> 小时候特别爱看书,先是小人书,识字多了便开始看厚厚的字书。那时借到一本书,通常会爱不释手,就想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完,当然,那时候小,也不懂得欣赏文字,思考人生,只是一门心思的被主人公的命运所吸引,想尽快知道剧情的结局,并用一百倍的毅力来控制自己,没有跳过剧情直接翻到最后几页去偷看结局,那时候觉得读书真的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让我能够随主人公的成长而成长,进入到他们的世界中,为他们哭,为他们笑,为他们痴狂,在有书的日子里,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透过书页,我走进了另一个世界,认识到了一个和我们不一样的人生。 <br></h3> <h3> 大概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那时的我不知从哪借来了一本厚厚的书,书名已忘却,内容大致是讲述一个小姑娘从地主家的小丫鬟投身到革命洪流中的故事。书中其它的内容都不曾记得了,但有一片段却那么深刻地植入在我的脑海里,让我经年不忘。小姑娘某日在地主家打扫庭院时拾得一颗糖,对于每天都处在饥饿中不知糖滋味的小姑娘来说该是多么的惊喜,于是她小心地将糖放于口袋,饿了便拿出来舔一舔,却不舍得一次吃完,舔完又小心地包好放回口袋,想吃了又拿出来舔一舔,再包好,糖给生活在苦难中的她带来了美好的回味。可不久地主发现了,硬说她是偷的,将她吊起来狠狠地一顿毒打,糖也被抢走了。年幼时的我读到这在痛恨万恶的地主之时更增添了对小姑娘可怜身世的疼惜,那时幼稚地想小姑娘如果此时出现,我一定要让妈妈给她做一顿好吃的,让她吃个痛快,不再忍饥挨饿,不再被人欺凌。那时候不懂,现在回想,读书是能教人分辨是非善恶的,善良的品性也许是从那一刻开始得到进一步的加深,让我从此遇恶不惧,遇弱不欺,心存善念。</h3><div> </div> <p class="ql-block"> 初中时期发生的一件事令我印象深刻。课余之际同学拿出一本张恨水的《啼笑姻缘》看,不知怎地被在教室里转悠的数学老师看到了,有着胖胖圆脸的刘老师很和善,他笑咪咪地问同学:知道这本书是讲什么的吗?能看懂吗?这个“缘”字是什么意思?那时候的人很含蓄,很内敛,对爱情的字眼尤其敏感,不敢随便谈论,对于已成家的老师来说,这么叮点的小孩怎么能看这种黄书(在他们眼里只要有爱情的书都是有点黄,不能看),出于好心,他要提醒一下。这本书我也看过,年代久了,剧情也忘了,但从此知道了张恨水,知道了《金粉世家》也出自他之笔。那个时候也看四大名著,为多才又多情的“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妺妺流泪,为孙悟空的筋斗云而称奇,为怒杀西门庆的武松而拍手,更为大义失荆州的关羽而痛惜,少年时期书籍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陪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寒暑假。 </p> <h3> 高中时学业紧张起来,但课余之时我们仍会去读一些与功课无关的书,那些年琼瑶的小说在校园大受欢迎,深得青春期少女们的喜爱。记得为了看一本同学借来的琼瑶小说,因为有归还日期的,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够看到,我们宿舍女生排序轮流读,甚至有晚上熄灯后点了蜡烛接力看的,耽误了睡眠,当然也影响了第二天的学习,多年以后才知道,这样沉迷于书中影响学业是不可取的,不过,当年琼瑶的小说确实对我后来的择偶要求有影响,沉醉于书中的男女主人公故事里的我,希望能找到一位浪漫、体贴、有责任有担当的儒雅男生为伴,但生活毕竟不同于小说,现实中柴米油盐才是生活常态,平平凡凡才是真生活。 </h3> <p class="ql-block"> 从骨子里我就透着对爱读书有文采的人的喜爱,看到捧书入迷的人便会心生好感。某日在市场,见一临街摆小篮卖粉蒸肉的女子于无人光顾时认真捧了本书在读,不由心生敬意,在心里默默地为她树起了大拇指,也为此光顾了她的小篮。成家后,每日在柴米油盐和照顾小孩中忙碌,已经没有了读书看世界的习惯,待孩子长大,空余时间渐渐多了,却也没有将时间利用好,更多的是沉浸在手机、电脑中,看的也多是一些碎片化的文字,感觉自己知识远远不够。在这个全民阅读的日子里,是时候该重新拿起书本了,择一本好书,找个安静地角落坐下,沉入书中,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与主人公交流,让心灵去触碰心灵,去感受文字的魅力,获取内心的丰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