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一样

路无尘

<h3>儿子不爱说话,刚开始我倒觉得没什么,性格而已。后来,越来越多的亲戚朋友不止一次提醒我:孩子这样可不行,将来在社会上吃不开。见我没重视,就很认真的给我提出警告:你这样不负责任,将来后悔就晚了。我意识到了重要性,开始偷偷观察他:果然这样,儿子话很少。</h3> <h3>我慌了手脚,大祸临头一般。又赶紧安慰自己:别慌,现在还不晚!要行动起来。开始还怕直接对他说会起反作用,先小心翼翼地试探,然后旁敲侧击地提醒,根本不见效。干脆撕破伪装,找他严肃地谈:“儿子,语言交流很重要。不然的话,你可能会失掉很多原本属于你的东西。”“嗯。”“得多和同学交流。”“嗯。”——他的反应让我急得恨不能把自己的嘴换给他。</h3> <h3>后来就找机会带他参加我的一些聚餐,让他去走亲戚,鼓励他多参加同学聚会……几年下来,收效甚微,我为他的将来忧心忡忡。妻子到很坦然:“孩子哪有一样的,也没见谁饿死啊!”见我坚持己见,她就火了:“”我就让孩子喜欢怎样就怎样,为啥都得花言巧语?没有真才实学,光凭个嘴也长不了!你以后别管我儿子的事!”</h3> <h3>我也没办法,只好用“儿孙自有儿孙福”,“天生我才必有用”,作为理论依据来安慰自己。转眼孩子都上大二了,不好言谈的情形仍没有多少改观,我在担忧的同时,把自己了解到的和他一样的孩子,做了调查,想向他们取取经,结果发现:那些孩子还是不爱说话,但大部分都还干的不错,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没有被淘汰的。我稍有安慰,暗暗祝福自己的孩子。后来又看了很多类似的例子,特别是看了一个报道:说一个老板,把几个弱智的孩子组织起来,开了一个洗车店,结果他们都能很负责的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生意很红火。我大受鼓舞:我的孩子不笨不傻,凭什么他就该在社会上吃不开呢!</h3> <h3>  最让我释怀的是看了中央台的“歌唱经典”节目之后。一位老师带领学生演唱了清代诗人袁枚的《苔》,一开始是被它的旋律吸引,想学这首歌,结果一细想歌词,大受感动,听每一遍都热泪盈眶,甚至抽泣,根本学不成。歌词唱到:“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h3> <h3>是啊,每一个人对世界来说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世界必定会给他一个存在的理由,我何愁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好的未来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