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行 ——探索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改革之路

当下书斋

<h3> 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已成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的师资培训形式多样,为了提升学校骨干教师的专业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教育变革并能在教学变革中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上海立洋教育组织了本次上海名校访学培训活动,濮阳县一中的任瑞锋主任带领包括语、数、英等学科的五名教师远赴上海学习。</h3> <h3>  任瑞锋主任一行六人于4月16日晚抵达上海。<br>    4月17日上午,上海立洋教育在上海区办公大楼组织了开学典礼。开学典礼后,参加本次培训会的,来自包括郑州一中在内的十几所中学的七十八位老师,开始聆听两位专家的报告。<br><br> 第一位专家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闵行外国语中学校长吴金渝,他的专题讲座题目是《新高考背景下的学校课程改革》。<br> 吴校长从2017年上海招生方式变化谈到高中教育评价的改变,他主要介绍了高考中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以及记录和评价的内容。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br> 吴校长谈到了新高考考试内容与方式的改变。由统一性到选择性、多元性(文理不分科、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由一考到多考(三考:水平考、等级考、高考,高一到高三多次考)。他还提出来新的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走班制与固定班制相结合,班主任与导师制相结合,个性化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间接知识学习与直接的人生真实体验相结合,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融合。</h3> <h3> 第二位专家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谢利民,他主讲的内容是《学校内涵发展中的校本管理与课程教学改革》。<br> 谢教授说,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谢教授主要从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学校校长与班子的领导理念、办学思想、管理水平,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课程资源与教学特色。<br> 谢教授提出来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即以核心素养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明确各学段、各学科的具体育人目标和任务,强化各学段、各学科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谢教授还建议,学校要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自觉有效贯彻落实;教师要引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及未来发展方向,激励其向目标努力。</h3> <h3>参加培训会的各学校老师。</h3> <h3>会议结束后,全体合影留念。</h3> <h3> 4月18号、19号、20号三天主要参加名校观摩活动。<br><br> 4月18日上午,一行人来到复旦附中青浦校区观摩学习。<br><br>参观复旦附中青浦校区的校园。</h3> <h3>参观复旦附中青浦校区图书馆</h3> <h3>正赶上学校的期中考试,参观设在体育馆内的考场,坐下来感受一下考试。</h3> <h3> 青浦校区领导介绍了学校情况,向我们展示了该校的培养目标,即培养思想品德高尚,综合素质全面,能够引领社会发展的时代精英。并展示了学校课表、导师课程、外聘特色选修课、学生社团、每周主题晨会、体育拓展课程、学生获奖情况、学生评价体系等等。然后,学校代表作报告,题目是《新高考背景下学校课程与教学》,他和我们分享了他们学校教学改革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策略,避免学生及家长群体盲目跟风的情况发生,避免过早让学生选科分层,不限制学生选科的组合,完全尊重学生的选科组合。<br> 这些内容对我们有重要的借鉴意义。<br></h3> <h3>认真聆听专家讲座。</h3> <h3> 4月19日,我们来到上海龚路中学观摩学习。<br> 学校代表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办学理念,该校的校训是“求真返璞,乐业齐贤”,实行个性化学程和学分制管理,他们承诺在校园里,让每个孩子有故事,让每个孩子成为光荣的主角。他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品格、高品质、高品位的未来公民。<br> 之后,浦东新区教育局第一教育署的曹忠先生作报告,题目是《敢问路在何方——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路径选择》。曹忠先生提出了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教育的公平性、选择性、适切性、多样化等。提出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他说:没有教师的发展,就难有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解放,就难有学生的解放,没有教师的创造,就难有学生的创造,没有教师的转型,就难有学生的转型。他提出好教师的三个特征:进取心,思考力,参与性。他说,教育是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情怀第一,知识第二,呵护孩子黎明的感觉,让孩子更多的拥有自然的空间。<br> 他的富有激情的报告启示我们,做一个有情怀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情怀的学生。</h3> <h3>认真听报告、做笔记的老师们</h3> <h3>上海龚路中学虞亚军老师讲授高一生涯课《时间的管理》</h3> <h3>每个小组四人围坐的班级设置</h3> <h3>认真听讲,不忘抓拍课堂精彩瞬间。</h3> <h3> 4月20日,观摩上海建平中学。<br> 建平中学的校长赵国弟介绍了建平中学的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教师文化是三位一体:教研、课改、师训。学生文化强调的是个性发展。他特别强调,新高考下,教师一定要提高自己的教师专业水平,即学科分层,分类标准或目标要求的把握,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方案制定与落实,学生选择与自主发展的生涯指导能力。<br>   赵校长的报告,为我们指引了方向,让我们了解到作为教师在新高考下该如何提高个人素养。</h3> <h3>参观上海建平中学校园</h3> <h3>建平中学门口合影留念。</h3> <h3> 通过此次上海学习,我们更新了观念,充分理解了新高考,以及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育人观、教师观、课程观,评价观。并且明确了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课程方案对学校课程方案结构与内容的新要求。明确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下新的教学实施策略。也明确了新高考下的选课、走班、导师制、学分绩点制等实施方案。<br> <br> 上海建平中学是上海行的最后一站。回顾四天来的种种见闻,有许多感慨,许多收获,许多启发,更有许多想法,想要一一实现在自己的工作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来已来,带着无限的期许,我们将砥砺前行!</h3>

教师

学生

学校

高考

课程

教育

上海

素养

中学

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