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万载星空,凭栏赏,恰忆千古往事。断肠一饮,为谁叹?百年乱世成国殇,人寰无限,徒增哀怨,泣血笑苍天。长歌难颂,中华五千之本。</h3> <h3>国学是中华文化的根。她更是一种起源于原始太初而传承于历史现实的活着的正在继续的中正文明、和谐文化,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中华母亲的 乳汁,是中华儿女的 血脉、精神和灵魂,是中国人信仰的天空和大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接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今天,任重道远。</h3> <h3>中国京剧是传统文化一门优秀的表演艺术;是国人认识自己的文化手段;是炎黄子孙的"胎记";是国学的立体表现;是中华文化瑰宝库中一粒宝石;是属于全世界的文化遗产;是筑成中国国防长城一方坚石。</h3> <h3>京剧是我国的传统戏剧的集大成者,是当之无愧的国粹。其中反应着我国人民朴实无华、男耕女织、人性的善良、友好、以及乐观、忠厚、达礼等美好的人文色彩,并且更多的反映着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和古往今来的礼仪道德标准。</h3> <h3>传统艺术与国学精神根植于校园文化,沈阳京剧院青春版系列京剧将于春意盎然之际与广大师生浪漫邂逅,让国粹艺术在【 岁月青葱】的沃土中生根发芽…</h3><h3> 青春与传统碰撞后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呢?那就让我们一睹颜值为快!</h3> <h3>《警世通言》同《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一起,合称"三言",历来被誉为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宝库。《警世通言》是"三言"的第二部。其中的《玉堂春落难逢夫》对后世的艺术创作影响深远,作为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一个高峰,《警世通言》构筑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h3> <h3>京剧《玉堂春》的故事便取材于此……</h3> <h3>"苦啊"苏三这一声喊,牵动了人心几百年。 </h3><h3> 全本《玉堂春》的故事,出自《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唱了几百年,不但京剧,川、湘、汉、徽、粤、晋,秦腔、梆子,都有此剧。故事几乎家喻户晓。 </h3><h3> 苏三的苦,不单苦在身老鸨的鞭笞、官府的酷刑,而且苦在心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环顾宇内,竟没有一个可以信赖之人、可以依靠之人,这是何等的寂寞,又是何等的悲哀。</h3> <h3>按《警世通言》的故事,苏三不姓苏,姓周。父亲叫周彦亨,是大同府的人。终因生活所迫,走投无路,才出卖女儿,被苏淮和他老婆一秤金以八百文的贱价买来,逼良为娼,改名苏三。及至遇到个阔少爷王景隆(戏里叫王金龙),本以为终身有托,怎知他花天酒地一番,自己也沦为乞丐,不但苏三不能依靠他,反倒是苏三救了他一命。后因不肯接客,苏三又被鸨儿转卖与商人沈洪(戏里改名叫沈燕林)为妾。沈洪被与人通奸的老婆皮氏毒死,皮氏却买通了衙门上下,拿苏三抵罪,下了大狱父母不能保,爱者不能救,社会不能帮,官府不能公,一个无势无钱的弱女子,在那样一个吃人的社会里,能不绝望?绝望的苏三,面对这无情的社会,终于看清了"洪洞县里无有好人"。但她毕竟只是个弱女子,所能呼吁的也只是那一声凄楚的"苦啊"。</h3> <h3>一个健康的社会,应当是金钱和权势不能主宰一切的社会,应当是官吏不敢枉法徇私、贪污受贿的社会,应当是弱者能够得到保护而强权能够有效抑制的社会,应当是法律不遭践踏、体现正义与公正的社会。京剧《玉堂春》真实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却给了人们一个希望大团圆的结局,展现了人民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愿景。</h3> <h3>京剧《望江亭》故事则是源于元曲四大家之关汉卿的力作。</h3> <h3>京剧《春草闯堂》是根据莆仙戏整理改编而成。 该剧以相府丫环春草为核心,把她放在知府、丞相、皇帝等一群封建社会的大人物中,描写她的勇敢、正直和机敏。尽管情节充满着巧合及偶然性,但因全剧贯穿着昂扬的进取、乐观精神,所以观众并不感到意外和生硬。</h3> <h3>故事情节曲折有趣:相国李仲钦之女李半月在丫环春草的陪伴下,上华山进香,遇吏部尚书之子吴独纠缠,幸得义士薛玫庭解危。半月感激薛的救助之恩,又佩服他的高超武功,一时无以相酬。</h3><h3><br /></h3><h3> 薛玫庭下山后,又见吴独打死渔夫,抢夺渔女,一时怒起,打死吴独,为避免连累别人,主动到府衙投案自首。</h3><h3><br /></h3><h3> 春草关心薛玫庭的安危,赶到府衙探听消息,见吴母杨夫人,倚仗权势,强迫知府胡进下令杖杀薛玫庭,愤而闯入公堂阻刑。</h3><h3><br /></h3><h3> 胡进质问缘由,春草一时情急,信口认薛为相府姑爷。吴母惊讶,胡进疑春草有诈,令春草带领,前往相府询问真假。</h3><h3><br /></h3><h3> 春草一路磨蹭,筹思对策,胡进急于拿到证据,了结此案,自愿步行,将轿让给春草坐。</h3><h3><br /></h3><h3> 到了相府,春草劝半月认亲,以救薛玫庭。半月迫于情势,含糊应承。胡进信以为真,急忙派遣守备携带书信上京邀功,半月得知消息,急忙与春草上京面父。</h3><h3><br /></h3><h3> 李仲钦责怪半月越礼妄为,回信否认薛玫庭为婿,并令胡进将薛玫庭斩首请功。春草和半月得知,用计从守备手中诓得回信,改为婚书。</h3><h3><br /></h3><h3> 胡进得回信大喜,大张旗鼓,送贵婿上京完婚。此举轰动朝野,京都和各省官员都纷纷送礼道贺,皇帝也赐予贺喜御匾。李仲钦被迫将错就错,听任半月与薛玫庭成婚。</h3> <h3>青春与传统交融汇聚,宛若万花筒中的姹紫嫣红。高颜值的国学经典重磅来袭,我们约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