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旅潇贺古道

雨心

<h1>  潇贺古道是湖南潇水连接广西贺江,水陆路通道的总称。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原沟通岭南最重要的交通要道,起止于湖南潇水-江永-广西富川-临贺故城,汇入贺江,向东通向珠江联通大海,也是古代海陆丝绸之路最早的对接通道。</h1> <h3> 三月三天气明媚阳光灿烂,早上从肇庆广宁向广西富川出发!</h3> <h1><b> 富川古明城</b>是广西保留较完整的古县城遗迹,城内以“十”对称,设有四个门出入,分别为:升平(东)、向日(南)、泰定(西)、迎恩(北)四个城门,城门俱为大方青石构筑,各门顶均有城楼,坚固结实宏伟壮观,城内街道皆呈“井”字形布局;街道两旁的明代古民居雕栏飞檐古色古香。</h1> <h1><b>  深坡村</b>始建于宋绍定年间(1228-1233),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村道主要是以青石板路、流过家门的水渠、徽派建筑风格古村落。这里青山葱郁,绿水潺潺,小巷干净, 在深坡,你可以放慢脚步,抛开杂念,感受深坡村民的质朴热情,去享受淳朴宁静的生活。</h1> <h1><b>  迴澜风雨桥</b>是富川瑶族至今仅存的27座风雨桥之一,也是潇贺古道上国家重点保护文物遗迹。</h1> <h1><b>  福溪村</b>始建于唐未宋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村内有宗族门楼雕龙画栋和古色古香的民居,因村落较大巷子里道路纵横交错,外来人容易迷路。</h1> <h3><b>  百柱庙</b>由一百多条木柱搭成,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内香火鼎盛,参拜后 由于寺庙没有近距离拍照。</h3> <h1><b>  岔山村</b>始建于元代,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古迹繁多,是潇贺古道广西与湖南交界的一个村落,村内古民居保存相当完整,古道商业街、古青石巷、马头飞檐 、古墙 、四方井等,见证着岔山村古老的历史和悠久文化。 </h1> <h1>近代历史爱国教育基地</h1> <h1> 沿着古道青石巷行走,累了就到沿街油茶馆稍作歇息,来一碗油茶、一份糍粑、一碟炸糖环…感受当地的传统美食和古村的恬静。</h1> <h3> 穿越汉古隘口也就离开潇贺古道广西最后一个村落,进入湖南…但已近日落黄昏,我得要回程广西富川啦。</h3> <h1><b>  秀水状元村</b>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建于唐开元年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据记载历史上出过状元1名、进士26名,村内山水秀美风光神奇,文化深厚古迹繁多,素有“小桂林”和“广西周庄”之称,其古居成群并历朝同存,又被称为:多朝代古民居露天博物馆。由于天色己晚也没有过多游览。</h1> <h1><b>  富川夜色</b>夜幕降临,白天古香古色的富川却闪烁着五彩斑斓的霓虹灯,富川的轮廓也被一条条霓虹灯带勾勒出来,夜色美不胜收!</h1> <h1><b>  贺州客家围屋</b>被誉为“江南紫禁城”位于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仁冲村,建于清乾隆末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h1> <h1> 整座围屋建筑为方形对称结构,四周有三米高墙与外界相隔,屋宇、厅堂、房井布局合理,形成一体,厅与廊通,廊于房接,迂回折转,错落有致,上下相通,屋檐、回廊、屏风、梁、柱雕龙画凤,富丽堂皇,是典型的客家建筑文化艺术结晶。</h1> <h1><b>  临贺故城</b>位于贺州贺街镇,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广西发现的西江四大城址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历史古城,陳王廟就建在城墙的旁边以守护之意。</h1> <h1> 文笔塔始建于清乾隆五年,与贺江对岸的魁星楼遥遥相对,文笔塔如一支巨笔冲天而立,历经风雨仍保留原貌屹立不倒,沿着石级登上城墙信步漫游,抚今追昔,使人不禁产生一种人世沧桑、千古兴亡的感慨。</h1> <h1><b>  怀集名村</b>剑峰村位于两广交界岗坪镇,在回程中进入村内,只见村内屋舍古朴整洁与村旁峻峭山峰互相辉映,别具韵味。</h1> <h1> 摩旅潇贺古道 载愉归来!感谢揸刀小强、陈年老酒…的指导帮助!一路天气给力,路程中除广西富桃线坑洼路、信都路段10多公里修路,其他路况较好。期待下次与你同行!</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