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屋潭的情怀 文/孙太兵

清风细雨

<h3>  在县城的东南方向,地处凉水井镇的兰溪河下游,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型电站——它就是沅陵的岩屋潭电站。</h3> <h3>  电站高宽分别约为60余米,仅5个闸门,它是一座以发电兼防洪的小型电站。当年建设它时,全县出动了上万的劳工,我的长兄及他的同龄人跃哥曾参于了建设的洪流。一提到岩屋潭,他们便流露出自豪的言传,仿佛青年时的热血沸腾,峥嵘岁月,昨日再现。</h3> <h3>在那段衣食堪忧,平淡苦涩的年月里,特殊的时期赋予特殊的使命与荣耀。想起他们的不易,自然要从心底燃起敬意,同时我对这个寂寂无闻的地方充满了向往与好奇。</h3> <h3>从县城驱车前往,也就二十来分钟的路程。不知何时起,我成了那里的常客,我常带上妻儿一起去赏玩。离开城市的杂沓,远离尘世的纷扰,在一处偏僻幽静之处找寻自在逍遥。<br> 第一次去岩屋潭,我惊诧于它的绿。当彻底看不见繁杂的建筑,彻底听不见汽笛的鸣响,进入山弯的那刻;只见一排排,一簇簇,健硕颇高的南竹挺立在道的两侧。它们在微风之中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乐意的欢迎着前来的游客。南竹一身青翠束装,轻盈柔美,亭亭玉立,像是美女的化身;置身于其中感觉是在绿色的云雾里一般,实在是清新,舒适不过的。声声鸟鸣,阵阵幽香,让人迷醉;想必那些困惑的人们,若是沾上这些仙境,他们一定会遗忘那些迷惘醉梦,情仇旧爱吧!</h3> <h3> 伫立在坝上,眼晴追逐着闪闪的波光,一时的昏昏然, 思绪浮想翩翩:年少时光,历历往事,种种美好,电影般的在眼前闪现。触景触物,容易生情,总爱陶醉于一种悠远的念想。湖里的鱼儿时聚时散,时沉时浮,好生自在。孩子们鼓动四肢,东奔西跑,欢声嬉闹;她们只顾得这里那里的新奇,而大人却要着眼于人生,不能任情任信。爱人用手机给我拍了几张照片,我看了之后觉得疑惑:咋就越看越老,越看越丑陋了?爱人在一旁淡定的说到:“这有什么,这很正常,你已经不年轻了。”哦,我忘了自己已是一个半老年纪的人,大概是我刚才沉醉于美妙境界的缘故吧!也好啊,我可暂且不管生活是如何的泛味,人性的灵魂是如何的可憎,我且看看湖边聚集的木舟,水面悠游的野鸭,以及远处墨绿中的村庄吧!</h3> <h3>我们饶有兴趣的沿着小路向山野攀爬,晴朗的天空、温暖的旭日、碧蓝的湖水、热情似火的映山红,迷得你非与之亲近亲昵不可,如此美景美物让人倍爽的很。</h3> <h3>条条泥土的小道上,叫我倍感亲切。此时,我想起儿时扬鞭赶牛、担柴挑谷时的情景;虽然苦涩,却让人怀念,怀念那段朴实而又热情的岁月。当我生活在城市的屋檐下,当我遭受人生苦难的时侯,希望得到的,正是如此平静心情的妙境。</h3> <h3>站在山坡处,我端详着这被岁月洗礼的小电站,且又反反复复疑望库水两旁开山凿岩的印痕,我被一种感动深深感染着:滚滚的烽火岁月,那忙碌的影子仿佛在目前晃动,那悭锵有力的号子仿佛在耳边鸣萦。劳动人民是辛苦、伟大的,他们为祖国贡献青春与力量,岩屋潭的山,岩屋潭的水,见证着他们的功勋。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勇于创造,敢于吃苦的精神值得后人去传扬。</h3> <h3>在沅陵这座爆发式的山城里,岩屋潭自诞生起就给这一方山水增添了荣光华彩,也给沅陵人民带来了丰厚的福利。于利于景都甚好的地方,怎不叫人衷爱,又怎不叫人留恋?<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