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茶铺躲过火灾一劫 至今仍安然无恙

美友11409813

<h3>在四川省双流县彭镇杨柳河畔,两条狭窄的小街尽头,有一家百年的老茶铺。它原本是俸神烧香的观音阁庙,后来便油然而生的改成了“观音阁老茶馆”。茶是铺镇上所有老人们偏爱的地方,更是天南海北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慕名前往的民俗景点。这里的一灶一壶,一茶一杯,一桌一椅都留有历史的烙印,静静地等着有心人去细细品味感受。(高丽 摄影报道)</h3><h3></h3> <h3>据说这茶铺有100多年历史,且在百年前大火中唯一幸存下来的古建筑。现在这个具有蜀地民居特色的老屋仍然保留着完整的老式穿斗建筑风格。青砖与木质搭建的房屋斑驳陈旧,屋檐下保留了龙纹雕刻,墙面露出竹笆,更显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记忆。</h3> <h3>这家老茶铺的另一特色就是红色记忆,人们将它也叫“红色茶馆”。老屋的正中处的天窗和檐上的灰瓦间杂着亮瓦,脱落的石灰墙上可以清晰的看见六十年代留下的印记,和各类像章和语录,仿佛在诉说着那个年代的有趣故事,让经过那个历史阶段的民众有了更多的回忆和沉思。</h3> <h3>老茶铺里的老虎灶是这个茶铺的精髓所在,大清早,灶台上四把大水壶里烧着从地下深井里汲取的泉水“哧哧”冒着蒸腾的热气,几十只青花瓷杯溜溜排开,把茶馆装点的别样“华丽”。</h3> <h3>据悉,茶铺里的茶客大部分都是老街的长期住户,每天天不亮就会来这里悠闲的品早茶、看当日报纸、打扑克牌或闭目养神打个盹。茶客的一碗茶一般喝一两个小时或者半天,但也有茶客一碗茶在茶铺喝一整天,过着悠闲惬意的幸福生活。</h3> <h3>老板和老板娘围着围裙,乐哈哈的忙前忙后招呼着每一位进门的茶客,端杯、倒水、沏茶、递烟。一杆子旱烟、一个盖碗茶杯、一副纸牌,是茶馆新的一天的奏鸣曲。</h3> <h3>茶铺里老人们过的最舒服,喜欢半躺在椅子上,用长杆大烟袋抽一口旱烟,轻轻的呷口茶,在烟草缭绕的熏味中,收获着宁静、悠闲、安逸,过着天伦之乐的美好生活。</h3> <h3>摄影师发现,茶铺里也存留收藏了一些在城市里已经看不到的老古董:如烧水壶、秤杆、暖水瓶、算盘、老式缝纫机、灶台等等,使走进茶馆的游客和民众有了一种久违的亲切感。</h3><h3><br></h3> <h3>陈旧的老式穿斗房,黑乎乎的墙面,绝迹的老虎灶,灶台上面的几把老式茶壶“吱吱”的冒着热气,旁边的井水溢出来又浸进了缸里,墙角边堆放着一层层的蜂窝煤,地面凹凸不平,遗留着明显的岁月痕迹。</h3> <h3></h3><h3>“泡茶铺”是当地民众多少年流传下来的一大生活习惯,是休息、散心、解闷的好去处。茶铺文化底蕴十分深厚,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像这样老茶铺,也在渐渐的消失。</h3><h3></h3><h3><br></h3> <h3>镇上的人都好喝茶,却不愿窝在家里喝,喝茶偏上老茶馆。老茶客,一般都喝两元一碗的茶,价钱便宜实惠,味道清淡可口,他们一边品尝着茶的淡香,一边抽着烟,生活对他们来说,是那样的悠闲自得。刚才还在谈论三国演义,话题一转,就谈到谁家媳妇的厨艺又成了茶桌上“老爷们儿”津津乐道的谈资。</h3> <h3>茶客往往一呆就半天,要上一杯“盖碗”,细细品尝,困了,伸腰展腿打个盹,想坐多久就坐多久,来去都由自己决定。阳光从屋檐处射进来,正好点亮了一名老人皱巴巴的脸。老人偏了偏头,但阳光却不肯离开半分。老人用读完的报纸把阳光挡住,闭上眼享受一份安详。</h3> <h3>茶馆除了休闲之外,也是重要的社交场所。在旧社会,不同行业、各类社团在此了解行情、洽谈生意、看货交易,可以说,七十二行,粹。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没有人们浮躁的身影,更多的是民众一种清闲平淡的生活方式。</h3> <h3>阳光透过屋顶的破壁,照射在茶铺内,一切是那么温馨质朴。盖碗、铜壶、土灶是老茶铺的真实缩影。在这里喝茶,一碗茶既自然又纯<br></h3> <h3>坐在熙来攘往的老茶馆之中,一边品饮茶,一边海阔天空,谈笑风生,实为人生至乐。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和嘈杂,有的是一种自在、平静和悠闲。一杯清茶,几句闲语,就是构成茶客精彩的一天。怀旧是一种情结,老茶铺也深深吸引着国内外喜好怀旧题材的摄影师慕名前往采风,捕捉精彩瞬间。</h3> <h3>当地茶客一元一碗茶喝半晌,外地茶客每人10元,看茶艺表演另行付费;</h3><h3>图为茶铺里的老茶客在掏耳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