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游台北 、新北 April 13-18, 2018

白桦林

<h3>April 13, 2018 猴硐、九份、菁桐一日游</h3> <h3>猴硐位于台湾新北市瑞芳區,曾是台湾产煤重镇,最初叫作猴洞,后因坑道内有水是不祥之兆,故拿掉洞的水改为猴硐。随着矿业萧条,当地将矿区整理后发展为煤矿博物园区,于2010年7月24日正式开园。</h3> <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介寿桥" 的前身是一座建于1920年的简易桥。 猴硐车站通车后,为方便当地居民进出火车站而建。后来随着矿业迅速发展,交通需要频繁,1961年将旧桥改为水泥桥,命名"介寿桥"。2000年风灾后,大桥受损摇摇晃晃。2015年新北市政府100%全资改造,两年后,全新的“介寿桥” 展现。 </span>走入猴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钢管衍架的大桥:"介寿桥"。 </h3> <h3>大桥旁是铁路旧轨遗迹</h3> <h3>隧道遗迹</h3> <h3>台湾铁路,亦称为刘铭传铁路,是台湾清治时期首位巡抚刘铭传筹建的铁路,分为基隆至台北、台北至新竹两线,为今日纵贯线北段之前身。台湾铁路是中国最早自行集资、自行主办、自行控制全部权益的铁路,也是当时中国第一条以载客为目的的铁路。位于基隆端的狮球岭隧道工程,从1888年(光绪十四年)春动工,到1890年(光绪十六年)8月完成,全长235公尺,费时30个月才凿通,为台湾第一座铁路隧道,亦是目前唯一仅存的清代铁路隧道,也是当时中国的第一座铁路隧道。</h3> <h3>台湾清朝时期,指1683年至1895年甲午战争前,由中国清朝统治台湾的时期,共212年。清政府先后派出刘铭传、沈应奎、邵友濂、唐景崧四位巡抚。</h3> <h3>"刘铭传是台湾首任巡抚,他创造了许多丰功伟绩,为台湾发展做了许多基础工程。尤其是他以官办民营方式建设铁路,以清理田赋等措施整顿财政,都对台湾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上世纪80年代,台湾经济腾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与刘铭传奠定的基础密不可分。" - 台湾海基会原董事长江丙坤 2015年于海峡两岸纪念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130周年大会发言</h3> <h3>猴硐火车站,至今使用。</h3> <h3>瑞三整煤廠建于1920年。當年, 猴硐各礦坑挖出的煤礦,</h3><h3>都以輕便運煤台車送到這裡清洗、篩選。它曾經是全台灣最大及品質最好的煤礦場。還有全臺第一部電梯。提供大量外來人口就業機會,同時促進地方繁榮百業興盛。猴硐地區居民大部份因煤炭之開採移民而來,民国50-60年代煤業鼎盛時期,居民高達九百多戶,聚集六千多人,那時是猴硐有史以來的黃金時期。民國79年(1990年)台灣整體煤業沒落,採煤深度越挖越深,再加上工資上漲敵不過進口煤,瑞三公司隨著政府廢礦補助最後期限不得不宣佈全面停產。而今,卻殘破至此廢墟一座。</h3> <h3>這座優美典雅的高聳圓弧拱橋,是1920年鐵路宜蘭線通車至猴硐時,為了利用輕便鐵路連接礦坑與火車站而興建的運煤橋,至今都是猴硐的地標。</h3> <h3>“願景館”前身為瑞三整煤廠的倉庫,現是一座以歷史事件與矿工人物為主題的展館。展示了大量描写矿工的画作,画家以畫筆忠實記錄了地底下做炭坑人的艱辛。</h3> <h3>隨著礦業日漸枯竭,人口逐漸外移,現今落寞小镇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猫。近年來被摄影师和爱猫人士发现后,一举成名,靠喵星人重整旗鼓,变成了台湾著名的“猫城“。</h3> <h3>2013年,猴硐-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選为全球六大賞貓景點之一的山城。</h3><h3>延伸了解- 其他CNN上榜全球赏猫景点: </h3><h3>* 意大利罗马银塔广场(Largo Argentina)的废墟有座露天猫咪收容中心</h3><h3>*日本宫城县石卷市的田代岛(Tashirojima),日本最知名的猫岛</h3><h3>*日本另一座猫岛在稍微偏远些的蓝岛(Ainoshima)</h3><h3>*土耳其地中海沿岸度假小镇卡尔坎(Kalkan)</h3><h3>*美国佛罗里达州知名文学家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的纪念博物馆</h3> <h3>近年來暴紅的猴硐貓村,主要起因於一個愛貓網友的發動,成立了志工隊希望改善村內的環境,讓貓咪有更友善的生活空間,吸引了許多愛貓人士來此尋找貓咪的蹤影。</h3> <h3>这裡也有一些販賣貓咪形狀的糕點,以及貓咪相關產品的店鋪,真是超级可愛!</h3> <h3>九份位于台湾新北市瑞芳區。相傳村落中只有九戶人家,對外採買時皆要求備妥"九份",久而久之,"九份"就传开为名。</h3> <h3>"九份"的發展過程可謂是一段淘金史。约1890年左右,居民在福山宮土地祠距小金瓜不遠處掘到金矿,這使得原本只有九戶人家的貧窮村落,頓時蜂拥而至三、四万淘金人口,从此九份开始热闹繁華。</h3> <h3>九份老街又名「暗街」,是一條曲折狹窄的街道,早期這裡曾是最繁華的商業中心,雜貨店、銀樓、理髮店、小吃店、皮鞋店、百貨店……各式商店林立,非常熱鬧,而在這3.4公尺的小小街道裡,店家往往會撐起頂棚,使得街上不見天日. 當時的礦工們,經常在下午到深夜後,聚集於此街上,因此這裡便有了「暗街」的稱著。</h3> <h3>&nbsp;矿藏挖掘殆尽后九份从而没落。1990年后,因电影《悲情城市》在九份取景,九份的独特旧式建筑、坡地以及风情,透过此片而吸引国内外的注目,为此小镇重新带来生机,目前九份已经成為採購藝品、名產必經要道,復古懷舊的街景,更成為新時代年輕人和国外游客的踩街路线。</h3> <h3>據日本影迷的說法,宫崎骏的奥斯卡获奖影片《神隐少女》在日上映時海報曾提到場景構思來自台灣瑞芳九份的一間茶樓《阿妹茶楼》。也就是动画片中汤婆婆那栋汤屋的原型。事实是否如此,无法考证。《阿妹茶樓》位於九份最有名的階梯路上,聽老闆說來這裡的日本遊客超多,都是怀着给《神隐少女》朝聖的心情來的。</h3> <h3>[昇平戲院] 原為舊時市場旁的木造戲台,主演歌仔戲,約可容納約三四百人。1927年戲台因年久而崩垮,而後經營者於原地建造戲院,為日治時代全台灣最大的戲院。後因九份人口外流嚴重而於1986年結束營業。2003, 一位李先生收购此地重建戏院,并卖给了当地政府,提出的唯一条件是要免费放映影片。</h3> <h3>现戏院将影厅建成博物馆,展出以前的整个布局、曾经放过的电影的海报、旧式放映机。。。</h3> <h3>同时每日免费放映台湾80/90年代的经典片。</h3> <h3>基隆山</h3> <h3>远处为基隆港</h3> <h3>前来九份参观的小学生们</h3> <h3>菁桐 -煤矿之乡</h3> <h3>早期的菁桐因煤礦開發相當熱鬧,隨著礦坑停採後人潮逐漸流失。</h3> <h3>擁有九十餘年歷史的菁桐車站是平溪支線上最漂亮的木造火車站,從外觀、剪票柵門到售票櫃都保存相當完整。</h3> <h3>菁桐是平溪支线铁路的终点,车行至此,便不能再前进了。</h3> <h3>每日穿梭于平溪线的小火车。</h3><h3>全長十二點九公里的平溪線鐵,是臺灣僅存的三條支線鐵路之一,小火車沿著基隆河谷溯溪而上,風景秀麗。</h3> <h3>影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剧中男女主角曾结伴来到这里,在平行延伸的铁轨上牵手前行。铁路虽有终点,故事却没有结局。菁桐的美丽正是带着这样淡淡的忧伤展现。</h3> <h3>圆山大饭店 April 13, 2018</h3> <h3>圓山大飯店的原址在日治時期曾是日本人建的臺灣神宮,由於地處的劍潭山山頭,突出於台北盆地之上,在風水學上地理位置極佳。十四层宫殿式大楼,巍峨高耸于圆山之腰。</h3> <h3>步入大厅,一盆由230朵蝴蝶蘭组成的巨大花丛吸引住每一位到訪賓客的眼球!蝴蝶蘭的花語為「愛、幸福」, 足见圆山大饭店设计师的用心,誠心祝福各位賓客幸福快樂!</h3> <h3>飯店的建築上採用相當多的龍型雕刻,22万条雕龙,画龙腾飞装点着整个饭店,故有人稱此园山大飯店為「龍宮」🐲🐲🐲</h3> <h3>1<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以今天的标准看,饭店的设施并非最好,而且有的地方显得陈旧。但总台、大堂门僮,餐厅,商业中心的服务员,包括司机个个训练有素, 和蔼可亲,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如果说101大楼是时尚台北的标志,那么圆山大饭店则是传统台北的标志。🌹1</span>968年圆山大饭店被美国财星杂志评为世界十大饭店之一。<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台北圆山大饭店,中正纪念堂,国家音乐厅, 国家戏剧院建筑群,士林官邸均出自于台湾著名建大师杨卓成之手!🌹这位1946年来到台湾的建筑师,在他每一件建筑艺术品中都傾注著對中华文化的熱愛!🌹</span></h3> <h3>雨中漫游阳明山 April 15, 2018</h3> <h3>阳明山国家公园是台湾离都会区最近的一座国家公园。阳明山原名草山,清治时期,官府忧虑贼寇可匿于林中窃取硫磺,故定期放火烧山,因此整个山区只能长出五节芒这类的芒草。日本人称草山为"台湾的箱根"。</h3> <h3>1945年国民政府接管台湾,为纪念明代学者王阳明,将原名草山的山区改名为阳明山。</h3> <h3>朝拜《张大千先生纪念馆》April 18, 2018</h3> <h3>摩耶精舍,一代大师张大千晚年居住并最后休息的地方💐</h3> <h3>《庐山图》由张大千先生家族捐赠,是先生毕生尺幅最大的作品,也是晚年最精彩的力作!真迹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作历尽1年7个月完成,凝聚了大师毕生的艺术精粹!🌹</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张大千先生共从美国带回四十颗盆景。此棵梅花盆景置于故居入口处。🌿</h3> <h3>张大千先生一生爱梅。</h3> <h3>张大千先生的故居是在他去世后,由他的家人不动分毫地捐献出来的,现归台北故宫博物院管理。</h3> <h3>先生愛梅之清雅堅忍,廣植庭園,立巨石其間,摹刻親書之「梅丘」二字,1983年4月2日,大千先生在台北逝世,亲朋尊其所愿,将他長眠于此。巨石脚下,有张群题刻的青石"生灵厝" :一代国画大师长眠于此。侧面种植银杏,表露先生一生对四川故土的怀念。</h3> <h3>庭園為先生精心所營造,其中花木,小橋流水,曲徑通幽。</h3> <h3>大千先生的母亲曾嘱咐他,不要抬头望月,大千先生便常借这水池中的月影来观月赏月,故取名"影娥池"。娥,乃姣好的嫦娥。字迹出自前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h3> <h3>台湾历史博物馆送了24个这样的缸给张大千先生</h3> <h3>中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