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 /></h3><h3> 总想在"世界读书日"到来时,说一说自己浅显的想法,写一写自己点滴的感受,以感恩是读书让我拥有快乐,读书引领我进步,读书带给我诸多幸福。</h3><h3> 当真正起笔时,却又不知从何写起,以何为题。</h3><h3> 愧叹"书到用时方恨少"啊。</h3><h3><b><br /></b></h3> <h3><br /></h3><h3> 离世界读书日越来越近,脑子里轮番过滤着那些曾经读过的书。<br /></h3><h3> 小说《新来的小石柱》,让少年时代的我,学会了做事要有坚韧的毅力。</h3><h3> 散文《女人看世界》,告诉我理想的女性应该是有教养、有智慧、有悟性、有博爱。</h3><h3><br /></h3> <h3> </h3><h3> 阅读毕淑敏的《藏在这世界的优美》,给自己找到了继续去跋山涉水的理由,从而一程接着又一程。</h3><h3> 细读余秋雨的《何谓文化》,被领进了中国文化的大门,跟着他有幸饱览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h3><h3><br /></h3> <h3><br /></h3><h3> 不惑之年捧起了经典巨著《红楼梦》,虽然阅读时年龄已经偏老,收获还是颇丰。</h3><h3> 去大理旅行时随手带着水均益的《益往直前》,晨起坐在洱海边翻看。书里讲述着伊拉克战争,眼前却是苍山洱海美景。如此的对比,让你对生活有了满满的幸福感。</h3><h3><br /></h3> <h3> </h3><h3> 从关键的《隐居法国》,领悟到一个人生活的真正本质到底是什么。这本书是哲学家周国平做序,序中那句富有哲理的话,依然存在我的记忆里,"一个人最好的生活,就是最适合于自己的天性的生活。"</h3><h3> 满篇皆为哲理的,首选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不仅从生命、情感、人性等不同角度,教我们进行哲学思考,更是教诲我们要"好读书",应该"读好书",还告诉我们"怎样读"书。</h3><h3><b><br /></b></h3> <h3> </h3><h3> 世界读书日,何不借哲学家的读书哲言,分享于天下读书人,并以"阅读是最美的姿态"为题,来表达自己对读书的谢意。</h3><h3><br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好读书</b></h1><h3><b> 人的癖好五花八门,读书是其中之一。</b><b>读书能够算作癖好,重要的是自己的感觉,感觉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的基本需要。</b><b>宋朝诗人黄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b></h3><h3><b> 养成读书癖好的人,能够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一个不会枯竭的快乐源泉,一个不会背叛的忠实朋友。</b></h3><h3><b><br /></b></h3> <h3><b> </b></h3><h3><b> 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读书就是享用这些成果,也是把它们据为己有的过程。历史上许多伟大的人物,他们众所周知的声誉背后,往往人所不知的便是终身读书,即一辈子爱读书。</b></h3><h3><b><br /></b></h3> <h3><b><br /></b></h3><h3><b> 人生有种种享受,读书是其中之一。</b><b>读书的快乐有三,一是求知欲的满足,二是与书中的灵魂交流,三是自身精神的丰富与生长。</b></h3><h3><b> 读书唯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也是一种诚实的态度。</b><b>陶渊明有最好的表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b></h3><h3><b><br /></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读好书</b></h1><h3><b> 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位。所谓品位,就是能够通过阅读而过一种心智生活,使你对世界和人生的思索始终处在活泼的状态。</b></h3><h3><b> 真正的好书,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b></h3><h3><b><br /></b></h3> <h3><b> </b></h3><h3><b> 攀登大自然的高峰,才能俯视大千,一览众山小。阅读好书与此相似,伟大的灵魂引领我们登上精神的高峰,超越凡俗生活,领略人生天地的辽阔。</b></h3><h3><b> 爱书者应有这样的信念:非最好的书不读。</b></h3><h3><b><br /></b></h3> <h3><b> 从精神生活的角度出发,粗略地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完全不可读的书,第二类是可读可不读的书,第三类是必读的书。</b></h3><h3><b> 第三类必读之书,是指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不朽之作,即经典名著。要确定这类书的范围是一件难事,不同的人开出的书单会有相当的出入,但最基本的好书必定会被共同选中,如《论语》、《史记》、《红楼梦》等,又如柏拉图、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这些作家的作品。</b></h3><h3><b><br /></b></h3> <h3><b> </b></h3><h3><b> 读经典名著,仿佛结识了一个个不同的朝圣者,他们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b></h3><h3><b> 一个人的阅读趣味规定了他的精神品位,而纯正的阅读品位正是在读好书中养成的。读书时感到愉快,发生共鸣,获得享受,这本书对你来说就是好书。</b></h3><h3><b><br /></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怎样读</b></h1><h3><b> 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阅读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b></h3><h3><b> 读一本书,读到精彩处,我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喊出来:"这是我的思想,正是我想说的。"这时候,难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添加。因为,是阅读让沉睡的感受唤醒了,失落的记忆找回了,朦胧的思绪清晰了。</b></h3><h3><b> 读书犹如采金。读大思想家的作品,需要的是一种对话式的理解,其中既有共鸣,也有抗争。</b></h3><h3><b><br /></b></h3> <h3><br /></h3><h3><b> 读书的心情是因时因地而异的。有一些书,最适合于在羁旅中、在无所事事中、在远离亲人的孤寂中翻看。这时候,你会觉得,虽然有形世界的亲人不在身旁,但你得以和无形世界的亲人相逢了。</b></h3><h3><b> 在灵魂与灵魂之间,必定也有一种亲缘关系,超越于种族和文化的差异,超越于生死。</b></h3><h3><b><br /></b></h3> <h3><br /></h3><h3> 曾经对书的好奇,曾经对书的惊喜。曾经如饥读书,曾经读书似渴。</h3><h3> 正如张潮所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h3><h3> 更期待享受那"如台上玩月"式的阅读。</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