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四月芳菲尽,人间仲春时。2018年4月11日、12日,湛江教育局主办的"湛江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比赛"经过区里连日来的评比,最终由廉江市教育局承办决赛,在廉江实验学校小学部思源楼隆重举行。</h1> <h1> 邱老师在开幕式中带领全体教师回顾了小学语文阅读比赛市、县、区选拔的精彩瞬间,并简单总结了本次比赛的核心宗旨—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h1> <h1> 作为一名学习者,邱老师的关注"新理念"和"四个层面"让我受益匪浅。关注新理念为:1、一课一得,2、双线并进(人文要素、语文要素),3、三位一体(即精读、自读、课外阅读相互作用),以求从小课堂见大世界,小课文懂大阅读。</h1> <h1> 关注四个层面:小(各级目标),语(语言文字),教(教学策略),学(学生的语言实践)。小语教学既注重教师的策略教学,也注重学生的知识时间,有获得的课堂不应该纠缠在理解分析上,通篇的师说生记,既无用又无趣。</h1> <h1> 为了提高听课教师观课、议课的有效性,邱老师在赛前提出了明确的观课要求,,廉江实验学校更是建立了微信实时互动群,让整场比赛有序、实效地进行。</h1> <h1> 来自湛江市各县(市、区)的选手们各显神通,通过学校团队的磨练策划,个人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演绎一场场精彩的小学语文阅读盛宴。</h1> <h3>《普罗米修斯》</h3> <h3>《临死前的严监生》</h3> <h3>《太阳是大家的》</h3> <h3>《送元二使安西》</h3> <h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h3> <h3>《伯牙绝弦》</h3> <h3>《穷人》</h3> <h3>《妈妈睡了》</h3> <h1> 参赛老师们用精巧的教学设计、对教材及丛书的巧妙整合、以生为本的多元课堂训练以及丰富的情感渲染力所呈现出来的精彩课堂,让竞赛的紧张感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带给每位听课老师的思考与感悟。</h1> <h1> 与会老师的学习热情也随着赛程的推进而越发高涨,微信交流群中的体悟、感慨、赞叹之声不绝。</h1> <h1> 第一天的竞赛暂时落下了帷幕,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老师们的有备而来遇上了学生的意想不到,碰撞出炫目的火花。《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思潮,阅读教学越来越重视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语文教育的共识,这也是邱老师提出"关注四个层面"的基础。</h1> <h1> 小学课堂的"学",不同于其他学段,课堂中的"学"要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先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具有丰富人文内涵文字语言的预先感知。竞赛课堂中,不少老师选择了在引导下组成小组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也有老师出示了导学案,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联系课文,理解内容。以生为本,引导先学,在这次的比赛中展露了它们的风采。学生有兴趣,教师有激情,成就了精彩的课堂。</h1> <h1> 我的思考:老师们过多的关注课文的人文内涵已经成为新课改洪流下的一个主要问题。能否通过这些文字,利用这些文字训练学生学习语言运用,才是应该关注的难题,也就是"四个层面"中的学生语言实践。语文阅读既不能上成情感教育课,也不能上成破碎的语言文字训练课。</h1><br /> <h1> 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用教师的"后教"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表达方法和特点,感悟课文情感,进一步训练语言实践,使内涵升华,课堂效果则更完善。</h1> <h1>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因此,每一节课无论精彩与否,都有研究的必要,取其优点改进我们不足,不断进取。</h1> <h1> 新课改仍在路上,阅读教学研究仍在路上,思考仍在路上,我们仍在路上,共勉之。</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