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重庆:山崖下的两路口

成渝

<h3><b>本次探寻~山崖下的两路口</b></h3><h3>主办单位:重庆文艺广播《闲话重庆城》、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 。</h3><div>时间:2018年4月22日(星期天)下午14:00-17:00。</div><div>带头大哥(线路讲解):@冰锅 (老重庆发烧友、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总干事、重庆地方史研究会理事、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委会委员)</div><div><b>路线点位:</b></div><div>文化宫——苏联大使馆—文化宫大门—川东学堂(川东师范学校旧址)—文化宫礼堂—中统办公室—宋庆龄故居—王若飞故居(中共代表团驻地旧址)—重庆村—春森路(市井、&lt;一双绣花鞋&gt;故事发生地)—枣子岚垭—红球坝(市井)—文化宫巷(老巷子)—少年宫(刘文学雕像、赖宁雕像)—杨森故居。</div> <h3>图为:从集合地点文化宫大门外右边,经下穿道前往位于重庆市人民医院内的苏联大使馆旧址途中……</h3><h3>(重庆市人民医院于2016年3月25号挂牌正式成立,由原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与重庆市中山医院合并而成)</h3> <h3>由重庆市人民医院(原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一楼电梯直上8楼,没错,是到8楼,出电梯通过一段上百米距离且开满鲜花的类似空中走廊,……</h3> <h3>重庆市人民医院内的‘’空中走廊‘’……</h3> <h3><font color="#ed2308"><b>重庆苏联大使馆旧址</b></font></h3><h3>走过空中走廊,眼前出现的美景……</h3><h3>苏联大使馆旧址,现在是重庆市人民医院的办公楼。</h3><h3>该楼始建于1936年,本是原川军师长曾子唯斥巨资在枇杷山修建的一座公馆,抗战时期,苏联大使馆于1938年1月至1946年5月期间曾在此入驻。</h3><h3>据资料记载,这栋楼为仿巴洛克式砖石木结构,外廊、露台、亭阁、拱形窗、罗马柱、石雕、坡屋顶等一切欧式建筑符号都堆砌在这座建筑主体上,气势雄伟可观。</h3><h3>1939年5月,苏联大使馆被炸,后修复。为防日机轰炸,又在环境优美、易于隐蔽的南山建立了郊外办公室地点。<br></h3><h3>此外,在著名的洪崖洞对面(隔了一条公路),还有一处<b><font color="#ed2308">~苏联大使馆武官处</font></b>旧址。<br></h3> <h3>扫街的群友们陆续沿台阶而上……</h3> <h3><font color="#010101">绿色攀缘植物点缀下的大使馆二楼观景平台,怎一个美字了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苏联大使馆旧址二楼侧门……(因为是星期天,无人办公,未开门)</font></h3> <h3>走在前面手提耳麦箱的老街群资深发烧友帅哥,今天辛苦了!(活动全程3小时,一直提着箱子……)</h3> <h3><font color="#ed2308"><b>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b></font></h3><h3>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多少次路过此路段,却从未走近过它,只是因为这个大门的独特造型和卓尔不群的非凡气势,令每一次路过此处的我,都会自然而然情不自禁地多看它几眼……</h3><h3>没想到,第一次走近它、亲近它竟是用今天这样的打开方式……</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在文化宫大门口,听@冰锅讲解……</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说起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官(说起西南大学的前身,也必定会提及川东学堂),就可能要提到川东学堂(川东师范学校旧址)。</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川东师范学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1906年4月18日,是清政府在重庆正式创办的第一所正规的师范学府,该校为重庆市历史上最早的新式学堂,也是当时川东(四川东部地区)最高学府。</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后来,由于战乱频繁,川东师范学堂常被军队占驻,学校不得不多次往返迁徙 。1916年租住观音梁船帮公所及附近民房,当年秋迁回原址,1917年秋迁住巴县文庙,1920年再次迁回原址,因变买旧址,拟建新校,1930年春租住曾家岩巴县农中校旧址及龙泉观作临时校舍,</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后1930年末迁至石马岗,即今文化宫。</font></div><div><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37年抗战开始,1938年学校修建了比较好的防空洞。1939年5.3、5.4两次大轰炸后,深感学校虽有防空设备,但学生人数较多,不能不迁校。</span></div><div><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于1939年5月底学校迁到江津白沙。</span></div><div><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抗战期间,川东师范学校重庆的校舍,因遭日机数年狂轰滥炸,校舍炸得残破不堪,校园和运动场也修建了棚户数千家。此外还有驻在学校内的国民政府中央机关。</span><br></div><div><font color="#010101">1946年5月由江津白沙迁回重庆(以捐募及出售白沙临时校舍等所得经费维修重庆校舍)。</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1951年政府统一院系调整。川东师范学校同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合并,原有校舍区改为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font></div><div><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再后来就逐渐演变为现在的西南大学的前身之一…………相关历史太过复杂………</span><br></div> <h3>文化宫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山二路174号。</h3><h3>文化宫始建于1951年7月,1952年建成。</h3><h3>文化宫大门坐北朝南偏西10度,建筑形象较为简洁。</h3><h3>大门上题有“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几个大字,由当时在西南局工作的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具有较高的历史、社会文化价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h3><h3>上世纪50年代初,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与重庆人民大礼堂、大田湾体育馆是重庆市三大标志性建筑。</h3><h3>文化宫是集培训文化娱乐、休闲、职工文化培训的重要活动场所。<br></h3><h3>文化宫电影院和文化广场是全市性集会和节日举行大规模游园活动的重要场地之一。</h3><h3>文化宫于2009年进行了一次全面改造,改造后的文化宫建筑面积增加到5万多平方米,其服务功能和环境面貌得到有效提升与改善,一个功能齐备、具有现代气息的文化宫,同时也是一个大型绿色休闲公园。</h3> <h3>位于中山二路134号附3号的文化宫大门</h3> <h3>城市文化活动的新开端</h3><div>重庆解放后,时任西南局书记的邓小平同志提议修建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等。他在提议中说道:“重庆解放了,人民生活改善了,打上了肉牙祭,这还不够,还要让人民打上文化牙祭。”<br></div> <h3>进入文化宫大门,左侧墙上的雕塑~~解放初期,西南军政委员会主要领导人,分别是刘伯承、邓小平、贺龙。<br></h3> <h3>文化宫院内,当然也是在重庆随处可见的景致……根系发达且具有超强生命力的黄桷树根……</h3> <h3><font color="#ed2308"><b>文化宫大剧院</b></font></h3><h3>著名的文化宫大剧院。重庆文化宫大剧院始建于1952年,位于文化宫内。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可容纳1400名观众。</h3><h3>据说,1998年改造后的大剧院,其硬件设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文化宫大剧院一直是重庆市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演出场地和高雅艺术活动中心。</h3> <font color="#ed2308"><b>中统调查局旧址</b></font><font color="#010101">(原川东师范校图书馆)</font><div><font color="#010101">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font><font color="#010101">庆时,很多政府机构都是征用或强征民房用作办公,中统局先后在重庆有过多个临时办公地点,后来才将位于文化宫内的原川东师范校图书馆改建成中统调查局办公楼。</font><div><font color="#010101">一栋孤立的大楼,其台阶等处已被根系极度发达的黄桷树根深深地渗入……楼房下方,已拉有黄色警示绳。看样子,此栋楼已闲置且已出现不安全因素……</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作为特务局机构的中统局办公室,8年抗战期间,谁又能知道在这里曾经发生过多少惊天</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抗动地或不为人知的秘密???</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div> <h3>图为:在中统调查局旧址下面的路边,听@冰锅讲解……</h3><h3>曾经有人问我:重庆老街群、城市徒步群的人是不是都是些中老年人?……我说是上到上世纪40年代,下到本世界的零零后,你信吗?</h3><h3>今天的一行40多人中,就是上有70多岁的老师下有7岁多的小朋友,小朋友还不只一个;除了绝大多数是目前或是一直工作、生活、学习等居住在重庆本土的真假重庆人外,还有几位是来自哈尔滨等远道而来的友人……</h3> <h3>从文化宫前往宋庆龄旧居陈列馆……</h3><h3>@冰锅一路都在尽心为大家讲解……</h3> <h3>位于宋庆龄旧居陈列馆门外路段的实时情境:</h3><h3>这几年炒鸡🔥火的重庆小面……</h3><h3>据说这家的小面也是🔥火的不行啊,看下午3~~4点钟时的情境……</h3> 重庆宋庆龄旧居陈列馆<div>保卫中国同盟总部旧址</div><div>重庆宋庆龄旧居陈列馆为抗日战争时期(1942—1945)宋庆龄的寓所和保卫中国同盟总部旧址,位于渝中区两路口新村5号,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760平方米,由主楼、后楼、防空洞、车库构成,共展出实物和历史照片110件。</div><div>“保卫中国同盟”是1938年 宋庆龄邀请在港中外著名人士发起筹组。同年6月在香港九龙嘉林边道宋庆龄的寓所,由宋庆龄宣布正式成立。宋庆龄担任“保盟”主席,宋子文任会长……“保盟”吸收了国内外、各党派、各阶层人士参加,是一个极为广泛的统战组织。</div><div><br></div> <h3>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0日宋庆龄从被日军轰炸的香港脱险,来到战时陪都重庆。</h3><h3>1992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将宋庆龄旧居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建立宋庆龄旧居陈列馆,次年4月正式向游客开放。</h3><h3>重庆宋庆龄旧居陈列馆是重庆市重要的抗战文物遗址,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级旅游区(点),全国 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陈列馆内的部分牌牌……</h3> <h3>部分群友在陈列馆内观看视频播放……</h3> <h3>认真专注~~为今天跟随妈妈一起来扫街的小帅哥点赞!</h3> <h3>参加活动的部分群友在陈列馆院内的一座由汉白玉雕刻而成的宋庆龄雕像前合影。</h3> <h3>从宋庆龄旧居陈列馆大门出来,往左边步行数十米,是位于重庆村1号(图片左上方的高楼顶上有相关字样,重庆村1号~有没有感觉到一股霸气?)的重庆棋院……(与之对应的这边是重庆希尔顿酒店)。</h3> <h3>重庆著名的贺龙体育馆雕像……</h3> 从希尔顿酒店旁边横穿过体育路,往右沿着这段大概100米开外的路边前往~中共代表团驻地旧址……<div>看路边的重庆特有景观:</div><div>洞子里的火锅(当然其他还有置身于洞内的各种各样的店铺类),左边墙上方是各式排风、换气口、空调外机等……下面一个门洞进去却是别有洞天……</div><div>试问:这都是利用的抗战时期或三线建设时期修建的防空洞?还是与之同期就有的洞内门店?<br></div><div>我坦白,我是假的重庆人……</div> <h3><font color="#010101">洞子火🔥锅店门口的装饰画及各类牌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看到洞子内的此翻景象,有何感想?</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是吃了火锅后再玩个穿越,还是从哪儿穿越来到重庆吃火锅?</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b>中共代表团驻地(王若飞故居)</b></font></h3><div>中共代表团驻地旧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山三路153号,该建筑是一幢中西式砖木结构建筑,坐西向东,二楼一底。</div><div>该楼始建于上世纪40年代,抗战时期为中国银行大楼。1945年,周恩来率出席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共代表团来渝,该楼即由国民政府拨给中共代表团使用。</div><div><b>重庆谈判,</b>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div><div><b>王若飞</b>别名黄敬斋,是杰出的共产主义先驱、中共领导人、“四八”烈士,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若飞参加过辛亥革命、讨袁活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担任过中共中央秘书长、江苏党委省农委书记等职位。王若飞作为中共代表之一曾赴重庆谈判,不幸的是,1946年回延安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终年50岁,同机的还有博古、叶挺、邓发等人。<br></div><div><br></div> 今天的情境,未开门……<div>探寻的好奇心,美女:可否知道你从门缝里看到了什么?</div> <h3>未能进入,好似心有不甘,只能在外多看几眼了……</h3> <h3><font color="#ed2308"><b>进入春森路社区</b></font></h3><div><br></div> <h3>春森路1号……</h3> <h3><b>《一双绣花鞋》故事的发生地</b></h3><div>《一双绣花鞋》(早已分别改编拍摄成电影、电视剧)的故事就发生在春森路上,当然是若干年前,现在可能鲜有人知道,只留下一条狭窄小街蜿蜒开去,虽繁华远去,倒也充满了市井的人间烟火味道。</div> <h3>从春森路出来,住右顺着学田湾正街,经过下罗家湾路前往红球坝……</h3> <h3><b><font color="#ed2308">红球坝(市井)</font></b></h3><div>抗战时,我们的战备极其落后。日本飞机轰炸来临,既无雷达远距离预警,又无威力有效的高射炮击落敌机,为达到报警的效果,主要靠国民政府方面将极其艰难获得来的有限信息即:只要日机是往重庆方向起飞,立即电告军统,把消息通报到重庆防空部门,在主城地势高的地方升起红气球召告全市人民敌人飞机来了。</div><div>红球坝即是当时升红球的地方之一。</div> <h3><font color="#010101"><b>如图:抗战时期在重庆的防空示警。</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升起第一个红灯笼时,表示日战机已从汉口往重庆方向起飞,大约2个小时后到达重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升起第二个红灯笼时,表示日战机已进入四川境内,大约1个小时后将出现在重庆上空……</font></h3> <h3>图为:1942年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苦干》画面。</h3> <h3><font color="#ed2308"><b>文化宫巷</b></font></h3><div>带头大哥@冰锅讲:毫不夸张地说,文化官巷是重庆最美最清静的小巷。没有商铺,没有广告,没有拥挤的人群,褪去了所有的喧嚣。</div><div><br></div> <h3>文化宫巷……</h3><h3>重庆第八步道……</h3><h3>文化宫巷5号、6号……</h3> <h3>整条文化宫巷子两边墙面上挂着的画,全是欧阳桦老师用钢笔画再现的老重庆记忆。画作上未留作者姓名,但相关作品早已收入其专著……</h3><h3>(欧阳桦,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风景园林系副主任,教授,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分会会员……有出版专著《重庆近代城市建筑》等)。</h3> <h3>图为:在幽静的文化宫巷听着@冰锅播放的重庆本土歌手李波原创民谣《渝调》稍作小息,原来……今天的《渝调》成了@冰锅出问答题的前奏曲:</h3><h3>文化宫巷子里挂的钢笔画出自谁手?</h3><h3>重庆文艺广播电台的美女主播@棋云儿的节目搭档是谁?</h3><h3>重庆文艺广播电台《闲话重庆城》栏目每周什么时间播出《老重庆记忆路书》里的路线……?</h3><h3>老街群文保志愿者已受邀到重庆文艺广播电台录制文保节目的讲述人,除了@冰锅本人,另外两人是谁等等……,现场答对有小奖品啊!</h3><h3><br></h3> <h3>文化宫巷的清静美不美?请自行感受……</h3> <h3><font color="#010101">从文化宫巷(第八步道)出来的左边方向过公路……前往少年宫……</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b>重庆市少年宫</b></font></h3><h3>(由此进入在1楼乘电梯到负4楼,到少年宫院内及杨森公馆旧址)</h3><h3>重庆市少年宫内有刘文学、赖宁少年英雄等雕像。</h3><div>重庆市少年宫建成1955年,是重庆市最大的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占地庞大。是重庆60后、70后人儿时快乐童年的回忆。</div><div>重庆市少年宫也是当年邓小平为重庆人民打上的‘’文化牙祭‘’之一……</div><div>所谓‘’王园‘‘ ’’渝舍‘’,应辟为公园:(‘’王园‘’是位于枇杷山上的原国民政府四川省主席王陵基的花园别墅;‘’渝舍‘’为原国民政府重庆市长杨森的花园别墅)。</div><div>1954年,重庆经济恢复……市委市政府拨专款将‘’王园‘’扩建成景色宜人的枇杷山公园(之前重庆只有一个中央公园也就是现在的人民公园),“王园”的原办公房屋成为了“市博物馆”。当时建成的枇杷山公园是重庆市最好的公园,专门修建的红星亭是中外游客欣赏重庆夜景的最佳观景点。</div><div>1955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又在“渝舍”占地26000多平方米的土地上建成了一座大型少年宫,不仅让20多万重庆少年儿童有了自己活动的场所,也了却了邓小平几年前的心愿。</div> <h3>少年宫院内……前往杨森公馆旧址……</h3><h3>雨☔️过天晴,阳光下金黄金黄的黄桷树叶与路边的儿童画,路上脚步轻快的行人等相互衬托,美得不要不要的……</h3><h3><br></h3> <h3>美景美人……</h3><h3>如此佳景,是秋还似秋?好似重庆人民一夜之间就从春到了秋……</h3> <h3>细看空中陆续飘然而下黄桷树叶子,真的是可以触手而及啊……</h3> <h3>路边的小萝卜头塑像……</h3> <h3><font color="#ed2308"><b>杨森公馆旧址</b></font></h3><div>杨森公馆旧址在少年宫内,典型的中西合璧,大大的阳台上,连着廊道,可风中倚廊听雨,可晴里露台牵树,……据说,这栋楼是由那个顶顶有名的“哈儿师长”(范绍增)所赠。</div><div>现在所看见的楼,是按原样在原址上复建的。</div><div>杨森(1884年2月20日-1977年5月15日),四川广安县龙台镇寺(现广安市广安区龙台镇红日村)人,祖籍湖南衡阳草堂寺,川军著名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贵州省主席。杨森与“水晶猴子”邓锡侯、“巴壁虎”刘湘、“多宝道人”刘文辉,“王灵官”王陵基并称川军五行。</div><div>杨森颇具传奇色彩,历经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等历史时期,既有早年讨袁护国谢、炮击英舰、保护朱德、陈毅、胡志明的正义之举,又有勾结吴佩孚破坏革命、制造“平江惨案”和积极追随蒋介石打内战的斑斑劣迹。</div><div>杨森在国民党军阀中,以妻妾成群,儿女众多而出名,他公开的妻妾有12位,子女共有43人。</div><div>1949年,杨森由成都离川赴台,于1977年9月15日以93岁高龄寿终正寝于台北,是民国时期四川军阀中最后一位去世的将领。</div> <h3><font color="#010101">杨森公馆旧址,已有60多年历史的重庆少年宫……</font></h3> <h3>位于少年官院内,杨森公馆旧址旁边的梭梭板,具说是当时修建的号称全市最长的梭梭板。60多年了………</h3><h3>梭梭板下方的雕像为:少年英雄賴宁。</h3><h3>无论真假重庆人,也不管你是60后80后还是零零后,尝试?回味?再来……?玩梭梭板,哟不?…</h3> <h3><font color="#010101">在少年宫院内的梭梭板前来张‘’全家福‘’,结束今天的探寻活动……</font></h3> <h3><b><font color="#ed2308">后记</font></b></h3><h3>探寻‘’山崖下的两路口‘’活动线路点位,有些点涉及的前世今生所牵连关系较复杂,需要慢慢消化或回味和感悟…………或是另找机会再去感知……</h3><h3>本‘’美篇‘’部分资料和图片分别来自于网络和群友的分享,谢谢你们!</h3><h3>谢谢活动主办方及组织者@冰锅!</h3><h3>有大师说:转发就是传播!</h3><h3>如此,就愣是假装把自己变成了以上图片和文字的搬运工,硬生生地搬来了这篇流水帐,以便转发。</h3><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