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4月21日,是我们来到美丽的南京古城的第二天,清晨的蒙蒙细雨飘洒在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静静的听着过往车轮碾压路面溅起点点水花的声音,清新而诗意。在这静谧的环境中,让我们对来自上海星星谷儿童美术创意中心创办人陈泠风老师的讲座《幼儿园环境布置艺术手法及呈现方式》多了许多期待。<br> <br> <br> </h3> <h3>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更是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可见,良好的环境创设与利用能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正如马克思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h3><h3>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指出:"怎样的环境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 环境是对幼儿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我们教师要以最大的努力,使环境都能与幼儿互动,与幼儿"对话",使我们的环境真正成为孩子们的第三位老师。</h3><h3> </h3> <h3> 陈泠风老师指出:"幼儿园环境需要兼顾功能性和欣赏性,要提高孩子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作品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是需要我们思考的。</h3><h3> 陈老师三个小时的精彩分享,完全颠覆了我对原有传统环境创设的看法,也让我看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h3><h3> 一、往往以成人的角度去创设环境,因为担心孩子的参与达不到我想要的效果,不能或不愿意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的让他们参与进来,让他们获取新的美术经验,得到了能力上的培养,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h3><h3> 二、创设的环境中平面的作品呈现过多,立体作品较少,环境缺乏整体性。作品呈现背景单一,往往缺乏层次性和肌理感。</h3><h3> 三、作品色彩过于杂乱,色调不统一。很少关注作品艺术手法和呈现形式对于环境协调的影响。</h3><h3> 四、对于常见美术材料和生活常见材料分析深度不够,限制了自身想象,不能充分创意组合运用材料,让作品呈现过于老套。</h3><h3> 陈老师强调,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老师要做到有的放矢,通过作品材料的适当选取以及艺术手法和呈现方式的恰当运用有效达到作品效果。下面来分享几个案例。</h3> <h3> 这幅大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是由许多四分之一圆的小作品组成的,老师在提供材料时做的就是把四分之一圆的双线圆弧画在油画框中,接下来就是孩子们在老师提供的画框中进行创作。最后由老师很据孩子们作品的色调选择在双线圆弧线中涂黑色或者白色等颜色,并且在作品呈现时考虑色彩搭配和作品之间的留白处理。这样,一副完美的平铺式作品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h3> <h3>平铺式作品呈现</h3> <h3>看到这幅作品大家会不会想到平时在用伞做环境载体的时候我们的做法是什么?大多都是在伞面进行创作后进行悬挂吧。那这幅作品的长处就在于不会有悬挂的压抑感,同时在展示架上的伞面展示墙更符合孩子的视角,并且展示柜及地面上的荷叶和伞面呼应让作品有了空间感和整体性。</h3> <h3>摆台和主题墙前面装裱好的斜挂画让作品呈现更有层次</h3> <h3>这两幅作品都是呈现在夹角空间,夹角空间做环境的优点在于有层次感,像海星的这幅作品,当海星放在网上时,后面的背景会因为光影而变暗,同时网是做在夹角间,凸显了作品的立体感。还要注意到做立体环境,以幼儿视角,楼层低顶天做,楼层高立地做。</h3> <h3>黑色雪弗板进行创作后的墙角妙用,充分利用材料容易切割,硬度高能立住的特点。</h3> <h3>雪弗板做成从两侧看各成一道风景的的艺术呈现方式</h3> <h3>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对于生活常见物品和常见美术材料的创意结合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h3> <h3> 这让我不禁想怎样立足于实际来打造走进幼儿生活,打造幼儿为主体的幼儿园环境。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创设环境中要注意使环境的风格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重视三维空间的充分利用,充分利用室内外的地面、墙面和空间,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接受各种知识或信息刺激的机会和条件,让幼儿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注重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过程的体验,遵循环境教育的"互动式"教育原则。提倡教师、幼儿与环境间的互动,使幼儿对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布置的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提供丰富的美术及生活材料,深度挖掘材料的艺术表现手法,多个角度立体呈现孩子的作品,用心思考深度挖掘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让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