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尽铅华去雕饰,回归纯真植教育 詹天佑小学教育新视野观摩心得

詹天佑小学吴长荣

<h3>2018年4月21、22日,我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一-教育新视野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这次观摩活动吸引了各地一线教师前来观摩。两天的观摩活动带给我们教育理念的刷新,教学模式的转变,也促使一线教师不断反思日常的教育方式。不论是统整教学还是联结阅读,不论是感悟式教学还是童漫作文,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教育洗礼。这次观摩让我们看到了名师那份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那份油然而生的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本次观摩活动,所有的名师课堂都让我们懂得,最好的教育不是课堂的热闹和繁杂,而是知识点的落实和掌握,不是导演排练舞台剧,而是学生率真的自然表达,不是教师的预设,而是学生的生成,不是教师自我陶醉的表演,而是学生淋漓尽致的发挥。在老师的课堂,每一个孩子都是鲜活的生命体,他们都是天使最美的创造,每一个孩子都与老师站在平等的位置上,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每一堂课都有老师的精心提炼,当然,更有平等课堂中学生的亮点生成。听完了老师们的课,大家共同的感觉就是朴素,扎实,精简,自然。此次名师观摩不像以前的课堂那么深情演绎,情绪跌宕起伏,却能让每一位听课老师感觉到娓娓道来的那种熨贴和惬意,老师上得放松,学生听得轻松。</h3> <h3>特级教师李红霞带来的巜妈妈睡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课堂。整堂课李老师十分重视以读带悟,以悟导读,让学生在读准的基础上读出画面感,进而把文字读美并借此引导学生感悟朗读的方法和技巧,一切课堂发生都那么自然而然,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让孩子成长。在李老师的课堂,扎实的知识点指导并不简简单的是老师呈现,而是学生的观察和发现。整个课堂虽朴实无华,却处处稳扎稳打,亮点纷呈。</h3> <h3>婺源本土名师汪智星老师,每次课堂都给听课老师带来惊喜、启迪和震憾。一篇大家熟识的课文,汪花师总能另辟蹊径,精准恰当地找到文章切入点,让每位听课老师眼前一亮,为之鼓掌,为之惊叹。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成于课,说话习惯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堂。或许对细节和习惯的关注是名师的常态。</h3> <h3>来自天津市的特级教师李卫东致力于对准确把握学段目标的研究,在他认为,只有精地把握住各学段的目标,才能真正地为学生服务,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得有所悟。不符合学段特点的教学谈不上同课异构,只是盲目追求热闹的繁冗课堂罢了。老师的语言犀利而深刻。这堂课践行了他的宗旨,根据孩子的学段特点指导渗透联系上下文分析课文,提炼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指导学生透过文本,思考文本背后的语言。整堂课,可以说最受益的是学生。</h3> <h3>江西省特级教师王文芳老师既是活动的主持人,又是名师课堂的展示者。每一个角色背后都透出文芳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祖国文学的那份挚爱。文芳老师致力于教学研究多年,更让人佩服的是她的"日究竟"习惯,名师尚且日省,让大家汗颜。课堂伊始,教师就告诉学生--学习不是从老师的教开始,而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整堂课文芳老师都鼓励学生质疑并指出阅读是与作者对话最好的方式,在阅读和朗读中一次次与作者对话,从而读懂作者杏林子生命的内涵。</h3> <h3>重庆市特级教师李斌的课堂让我明白了什么叫精彩和精炼。教师在问题切入点上就很贴合学生的心,让每个孩子对课堂充满期待。教师巧妙地利用课堂生成,学生从学生中发现问题,并对照修改,既培养了学生自察自纠的能力,又加强了生生互动。</h3> <h3>北京市特级教师王文丽老师的课堂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王老师的率真的课堂风格,温婉的气质、爽朗的笑声都让课堂熠熠生辉。在王老师眼中,小学阶段无论是哪个年级都不能忽视识字学词,它不是孤立的环节设计,而是应该贯穿于整个课堂。王老师的朗读和朗读指导非常注重尊重孩子的理解和感受,那才是阅读带给孩子独特感受。此外,王老师的联结阅读教学理念也让人耳目一新,她认为与其形同虚设地荐读,还不如在文本教学中渗透,从而实现由一课书的阅读走进一本书的阅读,在兴趣的引领下自发阅读才是阅读的最美状态。</h3> <h3>作文教学是很多一线语文老师的软肋,既无从下手更难以出彩。而宋运来老师的童漫作文教学却为作文的教学开了一扇窗。幽默风趣搞怪的语言风格十分贴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在宋老师的课堂,我们总能遇见孩子的纯真和自然。宋老师认为小学作文教学源于模仿,成于下水,只有教师下水,才把握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指导写作。</h3> <h3>两天的观摩在徐承芸教研员的讲座中圆满收尾。她指出小学低段的阅读教学一定要落实好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和朗读教学,为今后的查漏补缺指明了方向。</h3> <h3>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此次詹天佑小学的教师分享!</h3><h3> 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促发展。以简单的教学环节,简单的教学方法来实现高效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理念在本次名师的课堂教学中再次体现,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名师的课堂,就是我们身边的课堂,没有过多的花形式,没有刻意去应用多媒体,没有过度追求课堂的热闹。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在真实自然的课堂里,静静地学习,静静地活动,静静地思考,静静地倾听,静静地表达。语文味在这样静静的语文课堂中蔓延,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灵,最终绽放最美的语言之花。(吴芳玲)</h3><h3> 这两天听了几位专家老师的观摩课,我感触颇深。每一堂课都是那样精彩纷呈。有的老师的课堂热情洋溢;有的老师的课堂亲切幽默;有的老师的课堂朴实自然。在听的过程中反观自己平时教学存在的不足,思考学习借鉴的地方。我想此次听课学习对我以后的课堂教学是大有裨益的。(程丹毅)</h3><h3> 一次听课就是一场文化盛宴,有幸能参与这次"新视野"小学语文名师观摩课。在这里,各位前辈以课堂的方式展示的不仅仅是一堂课,是独特的教学风格,也是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是精湛的教学技术。我想在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都是我努力的方向标。(李秀芳)</h3><h3> 2018年4月21日至22日,我有幸参加了新视野第七届小语文名师教学观察治动,将近两天的学习,我到了心中的名师,聆听并欣赏了李虹、汪智星、李卫东、王文丽等老师的观摩课,他们那极富渲染力的语言,那一个教学片段与细节,每每回味起来都令人感悟颇深。</h3><h3> 王文丽老师执数的《祖父的园子》,在王老师的课堂上,她那游刃有有余的课堂教驭能力,不仅让学生沉迷其中,更让我敬佩不已。她深厚的语文功底,广博的语文知识,精湛的朗读表演艺术以及对语文对学生的那份真诚的爱,都使她的活文课足够富有魅力,更使我们回味无穷。</h3><h3> 路漫漫其修远兮,语文教学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我们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走的更远。愿今日所学经验可以真正运用到明日教学中去,如此才能说不虚此行。(许少卿)</h3><h3> 一天半的学习,紧张且充实,名师虽然只是匆匆一面,但是他们的风采却如阵阵清风,拨动思绪,涓涓细流,沁人心田。一节节课犹如一次次精神的升华,灵魂深处的叩问。引人入胜的文本解读,广博睿智的语文知识,循循善诱的导学艺术,出色的表演和朗读能力,机智与幽默并存的课堂评价,带给我们一次次的惊喜,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和生活中,学生和老师们乐在其中,意犹未尽,这种真情溢于言表。情从何来?我似乎明白了:只有读懂了文本,读懂了作者的心,是文本作者的知音,代言人, 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读懂文本。 由一个字领导学生读懂一句话,由一个词读懂作者的内心世界,品语言,抓字词,写好,读好,练好一字一词,培养孩子们良好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一旦历经知识和风雨磨练,浮华铅尽后,老师们就如春风化雨,点亮了孩子们课堂,使孩子们与语文一见钟情。情到深处自然浓,让我们手捧鲜花,在追求语文梦想的道路上,迎接幸福的教育人生!(程莉芬)</h3><h3> 一听说"新视野"课堂盛宴,欣然前往。果然,尽想耳之动听,心灵荡涤,脑洞大开之福。其中,李卫东老师让我专注于课堂,李红霞老师让我拓展云课堂之外的阅读,王文丽老师让我专注于自身成长。课堂是我必须坚守的。我应吃透课标找准目标,抓住重点教对每一课,循序渐进地带领孩子成长。但仅仅坚守课堂,又是远远不够的。语文的学习,有时教不出来,但大量的阅读之后又不需要教。虽然没有北京的硬件设施,但可以结合家长,从一课到一本,总会有所收益。无论是坚守课堂上出精彩,还是拓展课外,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都应专注于自身,像王文丽老师,做个心中有美好,爱语文爱生活的人。(张秋凤</h3><h3> 引人注目的开场白和活动设计,集趣味性和启发性为一体,对不同老师的称呼可以铺垫何为名词,一个现场连线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牢记采访提纲要素,对"事"字的观察,&quot;亅"的位置到"一"的间距相等,提醒着学生们落笔先观察,做到下笔无误……老师们的巧思,让学生对语文课充满期待,收获惊喜。 (吴慧萍)</h3><h3><br /></h3> <h3>两天的培训在大家的惊叹声中落下帷幕,我们在惊叹名师精妙的课前导入、精心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语言衔接、精彩的评价激励方式的同时,更应感爱这些光彩照人背后的坚持、汗水和对语文教育事业的执著和挚爱。我深刻地认识到一线教师任重道远,只有我们张开双臂才能托起明天的太阳!</h3>

课堂

老师

教学

学生

语文

名师

观摩

孩子

朗读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