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带刺的朋友》听课感悟</h3> <h3> 今天有幸听了来自江苏的名师姜树华老师的授课让我最受触动。</h3><div> 我总觉得南方老师有着不同于北方老师的讲课风格,姜老师的课堂风趣幽默、生动活泼,他甚至建议学生不要坐得那么端正,这无疑打破了我对课堂上孩子的约束与要求。孩子们在他的课堂上发出了阵阵笑声,在台下坐的老师们也总是会不由自主的露出笑容。这节课不管对于孩子们,还是对于听课的老师们,都是一节轻松自在、收获满满的课程。</div><div> 姜老师在课前与孩子们的交流十分有趣,他轻松自在的引入话题,以一个很小的理由夸赞孩子们的聪明,甚至说:“老师到哪里讲课,都喜欢聪明的孩子。”并且对“聪明的孩子”做了定义:一是眼睛会放光的孩子,这无疑使孩子们在这节课的开始便精神奕奕;二是嘴角上扬的孩子,这就奠定了这节课的氛围——快乐自在。另外,“聪明的孩子”这样一个定义也使孩子获得了称赞,树立了自信。</div><div> 然后,以“聪明的孩子”为过渡,引出了课前小游戏:词语联想游戏。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鼓励孩子,并让孩子们掌握了这个游戏的玩法,并以此过度到自己的教学中,以点带面、以词串文,通过三组词语联想,让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这就是他在《言意共生的实现支点》讲座中提到的语文教学思维的多向“立体”吧!</div><div> 不仅有课堂小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姜老师还注重锻炼孩子们的口语表达和朗读能力。与朗读为例:在这节课中,他提到的关于阅读最多的一句话是“要让听的人一听你的朗读,就能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甚至是“看到你脸上的表情”。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极高的能力,但是姜老师对于这种能力的训练并不是盲目的只让孩子们读,而是先通过自己对于“刺猬”“小刺猬”这两个词语的读让孩子们去感受,让孩子们去领略朗读的魅力。然后再通过各方面的引导、鼓励,锻炼孩子们的朗读。</div><div> 姜老师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过渡语的精雕细琢,对于孩子朗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甚至对于语文教学该走的方向有着深度的思考,都值得我学习。</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