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化从何而来?

杨菲

<h3></h3><h3><br></h3> 光化从何而来?<h3> 浏览多个版本楚史,欣赏中央三台历史片《楚国八百年》,都提到一个有趣的事儿,四千多年前,周昭王在汉水征楚溺亡。查来查去,应该就在咱光化这一段儿!</h3> <h3>  中华从夏开国到商周,都轮流归一个黄帝管,后来众诸候都演变成国啦!有时,一个城堡就是一个国家娃儿。光化这块,据传为周文王姬发九子承阴封地,《路史》、《光化明清县志》记载更早,于“唐虞时代为国”。那时,楚人还在中原一带混,经常被当作“蛮夷”追杀,最后只剩一门,也就是《羋月传》中那个羋家。这一条楚根儿,流沛到我们阴地落户。 </h3> <h3>  楚人代代磨难,“筚路蓝缕”,造就披荆斩棘之精神。后伐纣立功被周册封50里丹阳才跃入了小诸候国的行列。</h3><h3> 楚人以阴地为根,以汉水、武当丛山为屏打游击。周昭王两次攻伐,没有把楚人拿下,反而自己丢了性命。</h3><h3> 那是二次战役某日,周王想过汉水,几个楚人百姓献了一条新船。船至汉江中断成两截,昭王和随从落水而亡。原来,这是楚人做了手脚,将新船截断,用胶粘住,粘胶浸水而化,那周昭王不淹死才怪哩!</h3><h3><br></h3> <h3>  还有许多典故,说光化和楚国的根儿同在古阴国——</h3><h3> 明县令王时中在《汉水秋清》中写到:“自从墦冢源头远,流入沧浪澈底清。仿佛舟从天上泛,依稀人在镜中行。三秋水面拖兰翠,半夜波心濯斗星。欲问昭王无处觅,徒将兰楫几虚停。”</h3><h3> 咱老光化县长说得即明白又含蓄,站在“汉水秋清”处,想到昭王在此落水,周天子啊!再也无处寻觅了……</h3><h3><br></h3> <h3>  《全唐诗》有多处都聊到这事儿,第203卷有梁洽的个《观汉水》:<font color="#ed2308">“发源自磻塚,东注经襄阳。一道入溟渤,别流为沧浪。求思咏游女,投吊悲昭王。水滨不可问,日暮空荡荡。”</font> 梁洽说得更具体,汉水“注襄阳”处的古阴国沧浪区,正是“悲昭王”的落水处。</h3><h1> <font color="#b04fbb"><b>(原载《光化特刊》2017四月号 作者 楚 韵 )</b></font></h1> <h3>  如果现在,请咱前朝光化老县长王时中,和屈原梁洽,再来看看今日 “水滨”,朝暮歌舞升平,夏日游女如织,他们,不知道又要写出几多好文章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