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两周来,我随“善心公益志愿队”,走访了祁东山区十几家因自然条件而致贫的家庭,在网上引起强烈共鸣。众多网友纷纷关注、赞赏,特别是风石堰毛坪夜夹桥藉刘少年先生,从广州寄来巨资支持公益,还有夏天、梅子、贝贝、婵、寒冬的花等等,都伸出爱心赞助之手,这更坚定了我走公益之路的决心。</h3><h3> 我把所有这些赞赏及捐赠的款项,设立了“乡村慈爱基金”,用作爱心送温暖行动中。</h3> <h3> 今天,4月22日,阴雨天,我们一行十三人,奔赴青山方向的将军村、花屋村,慰问了三个特殊的家庭。他们每家至少有一位在精神方面有严重疾病。</h3><h3> 将军村的刘明生,妻子患有严重精神分裂症,本人从小也得过脑膜炎,现时好时坏,不能外出做事,两人经常呆在医院。吃药治疗花费了不少钱,致家境贫寒。两个男孩,大的在永昌中学读初中,可小的已十岁了,还呆在家里不能入学,问其原因,邻居说没钱进校门。后来,进一步了解到其中原因,此地太偏僻,离最近的乡镇路都有二十多公里,近几年,村里的学校因生源”城镇化”而停办了,而且山路十八弯,路又窄又陡峭,根本没有其他校车来这里接送学生。刘家没条件进城,也不能送孩子出去就读,就这样,这孩子就成了“学校城镇化”的牺牲品,只得失学呆在每中。既使政府对他们读书有补贴,但客观条件成了他能读书的瓶颈。</h3><h3> </h3> <h3> 这孩子因长期封闭在山冲里,见生人来,很是害怕,四处躲藏,大人好容易把他找回来,又跑开去了,后来用糖果才把他哄回来,劝他去读书,他躲在大人的身后不再露面。</h3><h3> 祁东孔子学堂(金桥枧桥学校),愿免费培养他读完小学,学费和生活费都由阿金老师承担。并承诺每天给他喝一瓶牛奶、一个鸡蛋和一个蛋饼。对这些诱惑,他只是瞪大眼晴望着我们,似乎不太相信,也似乎根本没有读书的意识。最后,学校老师与孩子爷爷对接了孩子读书的有关事项。</h3><h3> 但愿这孩子能像其他同龄孩孑一样接受教育,成为能自实其力的人。</h3> <h3><font color="#010101"> 将军村的戴文生,房子早些年就倒塌了,现住在邻居一间好多年没住人的土抖墙屋里,墙壁许多地方的土都掉落了,梁柱有些弯曲,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问:政府的异地搬迁怎没享受,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答:没钱垫款,放弃了。 而且搬迁后,没田没土种,生活费更没着落。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多么朴实的对答,令我久久回味。</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这人家有一个十七岁的精神病患者,听说是因为小时候发烧烧坏了脑子。每天只盯着电视看,痴呆的形态无法下地劳动。母亲早就出走了,父亲单瘦多病,父子俩艰难度日。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山冲里太阳直照时间很短,种不出什么作物,更没有特产,他家只靠在田地种些简单作物,因而他家很苦,只能维持朴素的自给自足生活,不可能有多少余钱。他们的生活有如我上世纪七十年代所经历过的情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花屋冲有一处世外桃源地带,风景非常秀丽,进山的路不过三米宽,路边流水潺潺,路顶几乎全被树叶遮天,有如一个天然洞口,经过时有些阴森森的感觉,前行数百米后,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又是一片蓝天,空气特别清新,阡陌交通,牛羊成群,鸡犬相闻。.</font></h3> <h3> 就在这里,住着一户人家,丈夫叫刘要生,单身了五十年后,娶了一个患有精神病的妻子。这些年,妻子又得了一种疑难病症,双腿肿胀疼痛,脚底溃烂化脓,治疗了不知多少个地方,病情仍得不到控制。常年躺在床上,不能下地,丈夫又没多大劳动能力,膝下无儿无女可以帮衬,仅靠政府一点贫困低保补贴,日孑过得很艰难。</h3><h3> 住的房子也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土抖房,阴暗潮湿,墙上垒满了燕子窝,爬满了枝腾,令人想起当年电影中湘西民居的镜头来。</h3> 我们分别给这三个特别的家庭,送去一袋米,两桶油,现金400元。这些远不能解决他们长久实际问题,只能给他们送去一点点温暖和社会爰心,但愿有更多的人伸出热情之手,再拉他们一把,让他们能感觉到世界的美好。 <h3> 我边走边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越是贫穷的山区,精神方面疾病越多?</h3><h3> 有同志分折:一方面,自然条件差的地方,如不出去打工,男孑很难娶到健康女性.,随着年龄增大,为了延续后代,只能找个有缺陷的配偶终其一生。另一方面,出生的小孩子,感冒发烧得不到及时治疗,引起抽搐,烧坯脑子,大了有可能成精神残废。</h3><h3> 如果异地搬迁政策,能让住在山区的民众都到宜居地带安家,肯定是好事。但也有一个严重问题,是否会引起生态不平衡?我一直认为,扩大城镇化弊大于利,再过几十年乡村应该是最宜居地区,如何过渡,一定要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人的现实生活。</h3><h3> </h3><h3> </h3> <h3> 作者简介:阿金,男,1990年湖南师大数学系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崇尚礼仪道德教育,创办祁东县首家孔子学堂,主张:“办国学经典教育与现代体制教育完美给合的新型素质教育”。力求“用国学经典启迪孩子智慧,以道德素养挖掘孩子潜能”。办学理念:为每个孩孑创造美好未来。生活理念:勤于工作,俭以养德,公益至上。奋斗目标:把毕生精力奉献于贫困乡村教育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