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小“1+x课程”学习观摩之行(一)

张彦霞

<h3>幸福的周末终于来到,美丽的心情,唤醒灿烂的微笑;清新的空气,涤荡生活的烦恼;多彩的阳光,迎来心情的美妙,今天早早起床,来到约定的集合地点,我们一悟小学一行8人开心的乘车去兰州市碧桂园学校参加清华附小“1+x课程创新”观摩课!</h3> <h3>上午清华附小的胡兰老师用题拔教学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一堂五年级的《书(戴嵩画牛)》!胡老师的课堂首先以学习题跋开始,说题跋、解题跋、读题跋......引导学生借助预习单读懂题跋,在小组交流中学习题跋(借助预习单,把题跋读准、读通、读懂......)胡老师以文白对照的方式检测学生是否读准、读通、读懂课文,以小组交流的方式读懂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真正体现了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引导学生积累、结合生活实践交流的能力、思辨能力(以不同的斗牛图创设疑问,引导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思辨,牧童(牛尾巴向下),画家(牛尾巴向上),苏轼(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到底谁的对呢?孩子们在思辨中的观点、看法各有不同,各有理由,说的都很客观,精彩极了。第三是语言的运用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创编题跋)。孩子们在合作中纷纷写下了自己的收获,还创编了自己做书的《题跋》,第四是聚焦核心素养,以一代多,促进学生去继续读苏轼的诗,推荐学生去读更多的题跋,跟着好学好问好思的苏轼走入中学。虽然胡老师的这堂课原本是由我期盼和崇拜的窦桂梅老师设计的课型,我原本是带着期盼和满满的希望来的,但一堂课下来,我觉得其实每个教师虽然风格不同,但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教学亮点,这就是我想起窦桂梅校长在那次我们听得讲座中谈到: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做一名会思考的教师,做 个有个性、有精神、有灵气、有底蕴的老师。孩子们在我们的引领下才会越长越漂亮,越长越精神。作为语文老师,我在每次观摩学习后也一直喜欢反思自己,其实,就像大家们所言一般,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清楚自己要教什么,清楚课堂上的目标是什么,清楚我们要教什么,教什么就要用什么引,促进学生走进文本,教什么就练什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这样的教学可能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h3> <h3><font color="#010101">随后,清华附小的林长山老师像我们做了《成志教育使命驱动下1+X课程深化实践》的讲座,。林老师说:作为清华人,选择了清华就选择了一生的责任,必须去寻找清华文化的根源,他从清华第一任校长周怡春校长塑造完整人格教育,到朱自清先生,到梁启超先生,以及各位大师的一些哲学的人格魅力,甚至是审美境界,向我们介绍了当下教育或者课程改革提出了守正与传承的使命,也就是“立人”。当下清华附小的核心立足聪慧高尚人生,于是围绕“立人”就主要两个话题,到底培养什么的人,以及培养怎样的人。进一步聚焦,它是我们学校的一个总体性目标,也就是对孩子一生需要追寻的一个目标。就我们具体的学校教育而言,要把这样一个目标进行细化,首先问第一个问题,这个孩子毕业之后,有怎样的状态?一种外显的样态,健康、阳光、乐学给孩子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还要打下学习的底子,他终身学习,喜欢学、乐意学,愿意在学习当中,有一种终身发展的信心。学校教育里面最核心的就是课程,而课程构建的方向、原动力就是和谐素养,其实在清华附小,每天的课堂都发生很多很多的故事,林老师重点讲的是“1+X”,“1+X”不是简单机械的,而是在“1”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生理发展需求,有利的补充“X”课程,这里的“+”是科学的补充和拓展,甚至是一种融合。于是我就在想,这样的“1+X”课程的三种方式,一个是学科类内渗透式整合,学科间融合式整合,超学科消弭式整合。在学科内的整合更多的是侧重在学科内知识的联系,对内在的规律的把握和优化。接下来他向我们介绍了他们自己研制了一本手册,有这样三个环节:预学、共学、延学。如果持续一年甚至六年,这就是课堂提升的一个理念。有了预学之后,孩子们再去学《牛郎织女》,起点就不一样了,有一个新的方式,就是孩子质疑,为什么牵的是牛,而不是马呢?为什么织女一看到牛郎,就爱上了他呢,他那么穷?现在这个社会,女孩的眼睛多亮,但是为什么爱上他呢,还是个真实的问题,这节课打破了原有预测的问题,而是儿童原滋原味的问题。40分钟的课,到底是你的精彩还是基于学生起点的精彩呢?于是我们想,我们的课堂,到底是建构怎样的意义?一个有了预学之后,孩子们再去学《牛郎织女》,起点就不一样了,有一个新的方式……</font></h3> <h3>林老师作为一线班主任,他还向我们生动的讲述了他班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问题孩子的家校教育转化过程,他用自己的爱和宽容把孩子成功的渡上了岸!他故事的背后留给我太多的沉思和感慨,是啊,我们在教育中是否经常关注和特殊照顾过那些经常亮出关注闪的孩子们呢?我们是否用心等待过那些走得慢的孩子们呢?</h3> <h3>随后,林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学校在名人文化研究方面的成功案例及正在研究的一些策略和尝试,这部分对于而言,是较为新鲜的知识,我听得也比较认真,我觉得一个老师如果能把心扑倒孩子身上,那很多不可能就会向可能悄悄转化!</h3> <h3>这期孩子们在做苏东坡文化研究</h3> <h3>下午第一节是清华附小的校长助理张华毓老师的二年级示范课《苏轼成语》,她将这节课展示了长达两小时,向我们呈现了孩子在名人故事中学习成语教学的课型,因为时间过长,再加上课程难度的系数较大,孩子们整堂课有点忙,跟的特别吃力,学习主动性除了游戏之外,都表现的不够积极,但是整体而言,值得学习的是老师的课堂模式很新,活动开展的也很丰富,让我们在场的老师学会了很多成语,我想这也是我这节课最大的收获!</h3> <h3>接下来,张老师向我们做了《指导孩子如何读好人生的第一本整本书阅读》,在将近一个小时的讲座里,张老师向我们呈现了清华附小整本书阅读的模式及开展的成功之处,他们学校分年级,分年龄制订了整本书,她指出整本书既要关注孩子的阅读能力,又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满足孩子的幸福感! 低年级的学生适合于教师先读给他们听。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拼音阅读的时候,老师及时放手,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可以像大人一样进行阅读了,能够有成就感,维持持久的阅读兴趣。阅读讨论的重点应该是情节、人物、阅读兴趣等。结合作品联系生活话题:“从书里找生活的影子”“从书里找自己或别人的喜好”“找出书中人物特别的地方”“聊一聊送礼物的想法进行语文学习延伸话题:“把故事加长”“从阅读中学习了哪些新字词”“找出书的特点”“好书介绍等。</h3><div> 中年级的学生完全能够自己阅读了。老师应该设计读书报告单,帮助学生把握读物的主要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读物中的细节,让学生能够关注到人物的心理变化等。讨论的重点在于细节和从中体会到的情感,如,聊故事里好笑的情节,谈一些与众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书中的人物等。可以谈论语文学习,比如,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看一本书,了解自己的阅读策略和阅读困难,谈描写声音和色彩的语词和比喻,谈两种不同的拟人法,谈论描写老人或特别人的方法,讨论描写做事过程的写法,谈作者特别的语气等。让讨论变得角度多样,使阅读活动丰富多彩。</div><div> 高年级的阅读,教师可以设计稍微复杂的读书报告单,也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对深层次的问题进行讨论,比如,比较同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探讨一些与众不同的作品,比较自己童年和作者的童年,谈饮食文化以及相关的语词,谈老人与小孩的关系,探讨奇幻小说和魔法小说的特色等。</div><div> 按照读物特点指导</div><div> 小学阶段读物的主要体裁:图画书、童话、童谣、儿童诗、散文、小说、科技作品等。图画书、小说是整本书,童谣、儿童诗、散文、科技作品往往是以“集”的形式出现的。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应该能够把握体裁的特点进行指导。</div><div>张老师的讲座是亮点,她让我在她的讲座中加深了对阅读教学的理解和认识,我也对自己的阅读教学做了反思,也让我更加清晰得认识到了阅读教学的地位及重要性!</div><div><br></div><div><br></div> <h3>快乐的一天学习结束了,收获满满,爱学习的帅哥靓女们离开时,还恋恋不舍的在碧桂园门口留下了自己魅力无限的身影……😀😀</h3>

老师

学生

孩子

清华

题跋

附小

阅读

学习

课程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