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童趣

稽山青枫

<h3>府山烈士纪念碑</h3> <p class="ql-block">  回忆童年时候的春游踏青,总有种挥之不去的情愫油然而生。上小学时每年农历二三月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刚过完寒假才开学一两个月就迎来了开心时光,越城区内的小学都会安排春游活动,低年级的府山、塔山、儿童公园近点的地方,高年级的厉害了,去大禹陵禹王庙,徒步来回大约有十几公里远。</p><p class="ql-block"> 记得三年级时去的是府山公园,早一天夜里就睡不着觉,满是控制不住的兴奋与期盼,心里痒痒想出阵似的搞(玩)。一个老早到校,班主任姚老师反复强调安全纪律注意事项后同学们排队出发,男女同学几乎都穿着颜色灰暗、缝制粗糙土气的衣裳,有的同学入学晚年龄相差多的有三四岁,长长短短活像一支杂牌部队,在少先队旗引领下浩浩荡荡走过府横街大帝庙菜市场时引来众人目光。过往行人有眼熟的似乎在定睛搜索着谁家的孩子,我不由暗自庆幸好不容易带上了红领巾,那些未到学龄或到了学龄未能上学似熟非熟的孩童则驻足观望投以羡慕的眼光。行进中总有几个男同学不安稳,叫绰号的、喊大人名字的、背后抺头装不知道的,都会引来一阵子起哄逗趣,队形顿时变得散乱,老师批评后才恢复一字形状。府山离校很近一刻钟就到了,先是到革命烈士纪念碑(可惜纪念碑顶端的解放军战士石雕像在文革中被毁,到现在也没有修复),缅怀为绍兴解放牺牲的革命先烈;接着登上望海亭,眺望郊野景色,俯瞰成片金黄色油菜花盛开的美景至今难忘;然后老师布置每人写一篇游记作文,宣布队伍解散自由活动。在响亮的起和声中,早已等待不及的男同学们立马进入状态,你追我赶谁也不甘示弱,一个个犹如脱缰的野马奔向风雨亭、飞翼峰、越王台⋯搞场好的同学往往是平坦石砌台阶不走,偏要走荆棘丛生的野猫路,越是陡峭山坡越是要去爬,更有甚者弄得不是衣服上黏满黄泥,就是裤裆扯开。在越王台城墙残垣三角地间分别长着龙、虎、斗三棵参天古树(古柏龙树早已枯萎,虎树因木质坚硬给文革武斗中殁命的绍一中女生做了棺木),正中低洼处是一块平整的大草地。身体扎壮的男同学在摔跤比赛,牛头拱、三角匙、吃坎子、扫荡腿,各有招式五花八门,在缠扭相持时,旁观者中有人指点劣势者,齐声喊着“拖脚-拖脚-拖脚”。有的悍扮野撕你追我逃打游击战,特别喜欢模仿电影里的角色,扮反派的嘴里喊着《地道战》中日本鬼子的-八戒野路、借嗄里、死拉死拉的油、咪嘻咪嘻的油,扮正派的学着《平原游击队》中的李向阳经典台词-放下你的武器,还有模有样的砰砰砰击毙松井。角色台词搞错了都无所谓,甚至越错越好,随意搭配也许是身心真的进入了角色,只有那个年龄才能玩得如此快乐尽兴。同学中几乎没有人带点心,六十年代粮食紧张凭票供应 ,家里给得上点心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一般人家只有在头痛身热扭完痧时,才能吃上一根油条。不分男女同学,嘴馋时就挖地茅根,摘灌楂籽、哥哥红灯、咸梅干,就连叫不出名的野果子也敢吃,嘴巴吃得像抹上紫色口红似的。 一个上午下来玩得汗流夹背,头上像个蒸笼直冒热气,头发湿漉漉贴着脸像一只搭毛小鸡。玩累了,索性仰天扒脚扒手倒在草地上晒太阳,望蓝天里白云飘过,看树枝中画眉鸟跳来跳去,听山体间嗡嗡嗡的声音。&nbsp; </p><p class="ql-block"> 呜—从远处传来绍兴糖糕厂(原孟大茂香糕厂)的锅炉蒸汽罐鸣叫声,响彻整个古城上空,在三大件之一手表还只有极少数人能带上的年代,这好比是中午十一点半的敲钟声。那时有句顺口溜,汽罐叫,肚皮槽(饿),孟大茂里偷香糕,香糕偷勿着…回家路上肚子饿的已咕咕直响,背部感觉丝丝凉意,可是心热乎乎的还沉浸在开心欢乐之中。</p> <h3>山路依然</h3> <h3>风雨亭</h3> <h3>望海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