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人家。—“走马看古镇”游记

邓连友

<h1>  李明(妻的外甥),一位在商海里闯荡多年的汉子,今年春节之后萌发了要带着已年过八旬的父母"出去散散心"的念头,并郑重地委托我设计出游路线。根据"𣎴爬山、少走路、不在城市转"的原则,我精心地拟定了"出武汉,进江西,经浙江、江苏,最后由安徽返程"的周游九个古镇的计划。</h1><h1> 四月,桃红柳绿,正是踏春的好时节。八号上午八点,李明开车,我们一行五人启程,开始了"婺源、西塘、乌镇、南浔、同里、周庄、查济、徽州、宏村"等九个古镇的旅行。</h1><h1> 当天下午四点多钟,到达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江西婺源。</h1><h1> 婺源是江西省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历史上曾属安徽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地处偏远的婺源虽后来划归江西,但却很好地保留了古徽州的所有气韵。</h1><h1> 这里民风淳朴,文风鼎盛,山明水秀,松竹连绵,名胜古迹遍布全县。根据我们的约定,这次只选择了李坑和彩虹桥两个景点。</h1> <h1>  李坑村是个李姓聚居的村落,坑,在婺源是指有山有水的地方。这里自古以来人才辈出,自宋至清,仕官富贾达百人之多,留下的传世著作达二十九部,南宋年间还出了一位叫李知诚的武状元。</h1><h1> 走进李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偌大的石头牌坊,牌坊上镌刻着醒目的"李坑"二字。整个李坑并不算大,一段小桥流水,一段商铺,一块错落有致的徽式古建筑群和两岸隔溪相望的青山。</h1><h1> 李坑的美,美在古村,美在古树、山水和保存完整的明清徽式古建筑。你站在村口的桥头放眼望去,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从村子中间穿过,顺着这条小溪往村子里面走去,仿佛走进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溪边几位敛声静气正在画画的学生;戴着花环,露出微笑,面对镜头的游人;浣纱洗衣,溪边劳作的村妇;还有朗声叫卖,门口摆满当地土特产的各色店铺,无不浸润在江南小镇特有的韵味之中。</h1><h1> 走到村子的尽头,顺着一条小路,爬上李坑背后的小山俯视:你会发现,飞檐翘角的古民居竟然蜿蜒于青山绿水之中,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依水,倒映于溪水清泉之上。整个李坑云雾缭绕,如诗如画,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之中,除了感官上的愉悦之外,你还能深深的体会到那种文化的博大和厚重之美!</h1> <h1>  这是我第四次来李坑了,每一次来我都会觉得李坑在变,究竟什么在变?这次我认真的想了一下,得出的结论是:这种变正是那种悄无声息、却能让人感到撕心裂肺之痛的嬗变。当一栋栋水泥钢筋的建筑在李坑拔地而起、一寸一寸的挤占着这块古老土地的时候,李坑那种不可复制的古朴之美也在慢慢的褪去。站在李坑后面的山上,我看见高铁的一座高架桥,正从李坑凌空而过,无情地撕裂了本是遥远、深邃的天空……。</h1><h1> 我想:李坑在现代文明的撞击下还能保存多久呢?若干年以后,&quot;彼李坑&quot;还会是&quot;此李坑&quot;吗?</h1> <h1>  当晚,我们住在李坑景区里,这里的夜景并不是旅店老板说的"美的不得了",只是一般而已。</h1> <h1>   第二天,我们游览了彩虹桥。</h1><h1> 彩虹桥是婺源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古徽州最古老的廊桥,被众多媒体誉为"中国廊桥史上的绝版"。彩虹桥全长140米,由六亭、五廊构成。</h1><h1> 据说,彩虹桥的得名还有一段美丽的佳话。大桥将要峻工的那天早上,雨过天晴,阳光透过云层,照在西边的山背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彩虹,廊桥和彩虹同时映在水中,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山水画,见此情景,人们认为这是吉兆,立即燃放鞭炮以示庆贺,并取名彩虹桥。</h1><h1> 我喜欢彩虹桥的美,那是一种&quot;天然去雕饰"的美,那山青青的、那水绿绿的、那桥静静的……。</h1><h1> 我喜欢彩虹桥的美,那是一种大气的美。自打建成的那一天起,她就雄踞在属于自己的这块天地里,经久不息的展示着古朴和久远,展示着能工巧匠们不朽的传世佳作……</h1> <h1>  离开婺源后,我们驱车400多公里,九号下午五点多钟到达宁波,在妻的二哥家喜聚一天。</h1> <h1>  十一号上午八点钟,我们从宁波出发,行驶了近170公里,于当天上午十点多钟,到达此行的第二个古镇——西塘。</h1><h1> 西塘古镇位于江浙沪交界处的浙江省嘉善县,古名斜塘,胥壚,春秋战国时期西塘就是吴国和越国的相交之地,早有"吴根越角"之称。元代的时候,西塘已是一个初具规模的集市了,到了明清时期已经相当繁华,许多有钱人家便在西塘开始兴屋建宅,形成了现在西塘的大致格局,这些明清的古建筑虽经许多的风雨,但大多保存完好。</h1><h1> 我们到西塘的那天,天气晴好,"西塘古镇"漆成古色古香的门楼,在耀眼阳光的照射下,发出玻璃般剌眼的光亮。我站在簇新的门楼下吃惊不小,心里暗暗嘀咕:这是古镇吗?当我走进大门,进入景区,看见几间水泥砖墙的楼阁兀自地立在人工湖的对岸时,我的心更凉了:这哪里还有古镇的影子?我满心狐疑走过一条长长的甬道,爬上一道高高的拱桥时,才蓦然发现前面还有一道栅门,穿过那道小小的收票口,才真正的踏进了古镇景区。</h1> <h1>  进入真正的景区后,人流渐渐多了起来,西塘古镇也掀开了她的面纱。西塘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有故事的景点很多,烟雨长廊,西塘圣堂,送子来凤桥,石皮弄,醉园和五福桥,这些著名的景点以"桥多、弄多、廊桥多"的独特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令人流连忘返。</h1><h1> 我印象最深的是西塘的"烟雨长廊"。所谓的长廊实际上就是一条带着屋顶的长街,廊棚多为砖木结构,既可遮阳又可避雨,有的还在沿河一侧设有靠背长椅,供游人休息。</h1><h1> </h1> <h1>  我们沿着这条古老的廊棚,慢慢在河边走着,品尝着她给行人带来的惬意。廊桥很美,这种美是一种历史沉淀的优雅和静谧,能让你充分感受到那种闲适,淡泊和宁静。</h1><h1> 西塘的弄堂也是迷人的,当你走进一条深深的弄堂,略微沉思一下,你便会发现她那白墙黑瓦间,斑驳的墙面上似乎都记载着那永远说不完的往事……。</h1> <h1>  我们不能走太远的路,所以,只是在景区走马观花,一路闲逛,没有太多的去探究那些好听不好记的传说典故。</h1><h1> 中午在景区吃完午饭后开始返程。李明租下一条游船,我们上船坐定后,船夫开始摇橹,这时,你倚在船边会惊喜的发现:两岸的粉墙乌瓦,柳绿花红伴着我们的身影,蔓妙地飘在河面上,一阵微风吹来,那漂亮的静影便一下如墨般的淡尽了……。</h1> <h1>  从西塘出来,我们立即驱车赶往乌镇。西塘至乌镇仅57公里,一个小时后,我们便到达此行的第三个古镇。</h1><h1> 乌镇是浙江的一个水乡古镇,地处浙江北端,与江苏省相邻,曾经是两省三府七县的交界处。春秋时期,乌镇是吴疆越界,吴国曾驻兵于此以防越国,当时称为乌戍。"乌镇"的称呼,首次出现是在唐咸通十三年。南宋嘉定年间,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河东为青镇。解放后,又統称为乌镇。</h1> <h1>  乌镇,我二十多年以前曾经来过一次,当时的乌镇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多的印象。这次再来发现这里变化不小,一个奇大的停车场和一处城市花园般的外廊,加上国际互联网会址的几栋高大建筑,紧紧地围在这里,挤压着本来就不宽敞的空间。</h1><h1> 后来我才弄明白,我第一次来应该是乌镇的东栅,这次来的是乌镇的西栅,因为西栅的开发和保护工程是从2003年才开始的,当地政府投入十亿巨资实施了保护开发,工程范围近3.4平方公里,是东栅景区的三倍。改造以后的西栅仍然保留了江南水乡的诸多特点,但是,在保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也融入了很多现代化的元素。虽然她变得更美了,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她已经不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那个乌镇了。</h1> <h1>  我踏入西栅老街的那一刻还是兴奋的,这里好美哟!别致清幽的小桥,桥下潋滟的绿水,岸上低垂的杨柳和那依水而立的白墙黛瓦,一切都显得那么温婉恬淡,含蓄优雅。</h1> <h1>  西栅所有的街巷都是用砖石铺成的,街道两旁用马头墙隔成了一间间店铺和民房,门大多是木板的,残缺的雕花和斑驳的油漆让人感觉到了岁月的沧桑。偶尔你还会看到横骑在大街上两两相对的拱券门,据说那是以前大户人家的墙界标志。</h1> <h1>  西栅的街长,弄堂也特别多,七拐八弯的恍若迷宫。走进弄堂,两边的山墙奇高,头顶上的天空被遮掩得只剩下窄窄的一条,走着走着,弄堂边还不时横斜出树枝或人家园中的蔷薇花,更添几分韵味。</h1> <h1>  西栅老街很长,大约有两三公里长,看看走不到头了,我们只好悻悻然&quot;打道回府&quot;,在回程的路上,我们又体验了一把乌镇著名的乌蓬船的感觉。</h1><h1> 乌蓬船的船夫是一位健谈的中年汉子,他告诉我们,东栅是观赏性的,西栅更适合休闲旅游,今后这里还要建设和开发南栅、北栅。我在想:古镇需要建设开发吗?开发建设以后的古镇还会是古镇吗?古镇是先人们聪明智慧的结晶,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就是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爱护她,把她原汁原味地交给下一代。保护古镇是必要的,但是千万不要再干哪些&quot;狗尾续貂&quot;的蠢事!</h1> <h1>  十一号晚,我们宿在湖州南浔。十二号一大早,我们就进入了南浔古镇的风景区。</h1><h1> 南浔古镇位于湖州市南浔区,地处江浙沪交界处。明清时期为江南蚕丝名镇。是一个人文资源充足,中西建筑合壁的江南古镇。南浔古镇素有&quot;文化之邦&quot;和&quot;诗书之乡&quot;之称,出现过许多著名人物,如民国奇人张静江,&quot;西冷印社&quot;发起人之一张石铭,著名诗人、散文家徐迟等。</h1><h1> 据介绍,南浔古镇景区分为三大块,第一块是南浔旅游景点富集区,张石铭故居,刘氏梯号等景点分布其中;第二块是由小莲庄、嘉业堂、文园等景点组成的中心景区;第三块是以东大街以东的张静江故居和百间楼为主的东北区块。</h1> <h1>  "水晶晶的脚丫船,水晶晶的渔舟,水晶晶的水风车,水晶晶的寺院,水晶晶的宝塔,水晶晶的长街,水晶晶的绸缎店,水晶晶的酒肆,水晶晶的九曲桥,水晶晶的雨巷……",徐迟先生在他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巜江南小镇》里,一口气用了六十六个"水晶晶&quot;来描绘他的故乡——南淂,在他的眼中,这里便是天底下最美的地方。</h1> <h1>  我们循着徐迟先生的"水晶晶",慢慢踱进古镇,那古老的石拱桥,夹河的小街水巷,依水而筑的百间楼民居,蜿蜒逶迤的河道,彼此相连的石桥,依然还是古色古香的美,乌瓦粉墙,河埠石阶,木柱廊檐,小船悠悠,还有那无处不见的水中倒影无不透着江南水乡诗画一般的神韵。</h1><h1> </h1> <h1>  整个南浔古镇的核心区域不是很大,基本上是围绕京杭大运河南浔联络段而建的镇子。沿河两岸设着酒店,饭馆。三米多宽的街道全是用青石铺起来的,街的两旁摆满了各色小吃,甜甜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让人感受到了江南水乡那特有的温馨。</h1><h1> 从江南园林到豪华私宅,从贸易经商到文化艺术,从古代的繁华到近代的鼎盛,从烟雨苍茫的昨日到阳光明媚的今天,整个南浔古镇都散发着一种浓浓的韵味,而这种韵味我们这种匆匆过客是很难体会出来的。我想今后若还有机会再来南浔,我一定会小住几日,用心去慢慢品味此间那种特有的雅韵。</h1> <h1>  从南浔古镇出来,车行不到六十公里,我们便赶到了此行的第五个古镇——同里。</h1><h1> 同里古镇位于苏州市吴江区,属江南六大古镇之一,旧时称&quot;富土&quot;,唐初改为&quot;铜里&quot;,宋时将旧名拆字为&quot;同里&quot;,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同里古镇面积约一平方公里,镇外有五湖环抱,镇内有十五条河流成&quot;川&quot;字形把镇区分割为七个岛屿,四十九座建于各个朝代、风格各异的石桥又将其紧紧连成一体。</h1><h1> 同里古镇,我二十多年以前来过,那时的同里,以其精巧适度、简朴淡雅的园林式水乡景致让我喜爱有加。这次重来同里,她的变化让我吃惊不小,记忆中的同里也随之烟消云散。诚然,有些地方变得更美了,有的地方却变得俗不可耐,让人感到:&quot;古镇&quot;名下,其实难副!</h1><h1> 一座刻有&quot;同里古镇&quot;四个大字的、簇新的牌楼,横在通往景区的大道上,几个制服男女警惕的守在牌楼下的收票口。进了大门后,进入景区,只见中心广场上,几面写着&quot;千年古镇&quot;大字的斗旗高高飘扬着,广场四周遍布各类店铺,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商业气息。我敢说,&quot;千万古镇&quot;大旗下的建筑,最多也就十来年的光景。</h1> <h1>  如果谁来同里,我建议看看两个地方足矣!一个是&quot;退思园&quot;,一个是这里的古屋古巷。</h1><h1> &quot;退思园&quot;的建筑别具一格,充满了诗情画意,使她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quot;退思园&quot;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园主任兰生,光绪十年遭弹劾,被部议革职,任兰生落职回乡以后,花十万两银子建造了这座园子,意在&quot;退思&quot;。这位清朝的官员,退下来以后,究竟&quot;思&quot;出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在不经意间,却为后人留下了一座可在中国建筑史上称作精典的不朽之作。</h1> <h1>  &quot;退思园&quot;的设计和建造,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借鉴了山水诗画等传统的艺术精华。&quot;退思园&quot;水面过半,建筑紧贴水面,园若浮于水上,园内绿水荡漾,古气升腾,犹如步入了天然的水墨面卷之中……。</h1> <h1>  同里的古屋古巷也极有特色。同里虽小,但街回路转,曲径通幽,充满扑朔迷离的意境,她那种自然的、古朴的、富有人文厚重的美,那种历史沉淀而来的精致与浪漫,让你无法拒绝与她亲近。</h1> <h1>  游完同里以后,已是下午四点多钟了,我们决定夜宿周庄。同里到周庄只有十六公里,半个小时不到,我们就赶到了周庄,这是此行的第六个古镇。</h1><h1> 周庄,位于苏州昆山,是一座江南小镇,有"中国第一水乡"之誉,是国家首批5A级景区。周庄历史悠久,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有独特的人文景观。这里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仅0.47平方公里的古镇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六十多个砖雕门楼,这里民居古风犹存,还保存着十四座各具特色的古桥。</h1><h1> 周庄开发很早,成为中国水乡文化的开拓者,曾经创造过古镇发展的"周庄"模式,因此名噪一时。但是,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周庄的"古色古香"开始消退,在漫天铜臭的包围下,昔日那个欲语还羞、婉约含情,宛如江南女子一般的周庄也已风情不在!后来的周庄虽经多次整治,但是,游客似乎并不买帐,仍然诟语不断。</h1><h1> 到了周庄,我们在景区附近找了一间民宿住了下来,民宿老板很热情,他说:住在这里很方便,到景区二、三分钟就可以走到。如果早上七点半钟以前,晚上七点钟以后进景区参观,还可以省下门票钱呢!</h1><h1> 也许,夜游周庄是个不错的选择,夜色之下,说不定周庄会是另外一番天地,傍晚时分,我们走进了周庄。</h1> <h1>  小桥流水,白墙黑瓦,亭台楼阁一切都是那样的幽静,只有屋檐下的红灯笼在轻轻的摇着。我们默默地走在古镇河道边的石板小路上,环顾四周,古朴的民居,悠长的小巷,亮灯的人家,到处一片宁静。我们静静的站在古桥上,望着不远处的河岸,那里还有少数的游人在临河的店铺里悠闲自得的用餐喝茶,有的坐在小桥的石栏上,一边观赏水乡夜色,一边打笑闲谈。</h1> <h1>  街道上,三三两两的街灯发出淡淡的黄光,衬托着平静的夜。夜色深沉了,月光倾泻而下,披在拱桥上,铺在小路上,落在闪着鳞光的河面上,让人感到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温馨。</h1><h1> 月色笼罩下的周庄,确实美妙动人,在平和宁静的夜晚,所有尘世的繁杂,世俗的纷扰都将不再会困扰你的心灵,你的心一定会和纯朴的水乡一起律动,一起感受身边那令人惊叹的美丽。</h1> <h1>  第二天上午,我们在周庄"走马观花"一番以后,便匆匆离去,赶往此行的第七个古镇——查济。</h1> <h1>  十三号下午四点多钟,到达查济。此前,我并不知道查济这个地方,只是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查济古镇的几张图片,才知道安徽泾县的深山里面竟然还藏着这样一个美丽的古镇。</h1><h1> 查济古镇位于黄山与九华山之间,距离泾县县城六十公里。古镇内几乎都是依山傍水而建的徽派民居,绵延数公里,是安徽省内最大的古民居建筑群。古镇内十有八九是查姓人氏,至今仍保存着淳朴的民风,极少见到商业气息,有着浓郁的原汁原味的古镇风情。如果让我在九个古镇中评比一番的话,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把第一的桂冠投给查济古镇。</h1><h1> 查济古镇始建于隋初,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1380多年的历史。</h1> <h1>  到了查济古镇,我们找到一家私人旅店住下,简单收拾停当,便开始在迷宫一样的古镇走街串巷。</h1><h1> 查济古镇深藏在黄山北部的群山之中,最初发现她的是几个画家,她破败颓废的沧桑之美便迅急传扬出去,于是游人纷至沓来。</h1><h1> 走进古镇,古宅老屋鳞次栉比,黝黑的屋瓦,浅灰的马头墙连成一片。一条条小巷纵横交错,尤如迷宫一样,数不清的巷子处处相通,让你不知身在何处,但七弯八拐总能让你找到出口。脚下历经数百年沧桑的石板路,被人们踩磨的溜光锃亮,让人一下子想到了前世前朝……。</h1> <h1>  查济是一座充滿生活气息的古镇,这里的居民仍然保留着原有的生活状态,外来的游客处处都能感受到久违的原始生活气息。你可以在古镇的巷子间随意穿行,在小溪边徜徉,在古桥上走过,在古宅老屋祠堂间进出,只要你愿意,你还可以和当地居民聊天攀谈。</h1><h1> 这里的大部分房子住着新一代的查济人,游人可以迈过高高的门槛,到居民家隨意参观,夜不闭户的当地人已经习惯了这种好奇,他们迎接你的一定是一个善意的微笑,若是你主动撘讪,他们会与你热情的聊天,碰到好吃的,他们还会客气的让你品尝。相比其他古镇,这里少了许多商业的嘈杂,多了几许难得的安静和闲适。</h1> <h1>  你喜欢拍照吗?如果你站在查济玩味迂回的巷子口,走在历经岁月风蚀的小路上,或是在缠绕悬垂的青色藤蔓下摆好姿势,随着快门一闪,你一定会成为一幅徽韵水墨画的主角,被永远定格在查济古镇的钟灵毓秀之中。</h1> <h1>  十四号上午十点钟,我们余意未尽地离开了查济古镇。查济距徽州古城不到110公里,汽车两个小时就赶到了。</h1><h1> 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古称新安郡,位于安徽黄山歙县徽城镇。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宋以来,一直都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县治和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这里还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方邹鲁、礼仪之邦"。她还与山西平遥,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古城"。</h1> <h1>  徽州我一直景仰在心,提到徽州,我便会把她和"五峰拱秀,六水回澜,山光水色,楚楚动人"联系在一起。</h1><h1> 走进素有"徽州文化大观园"之称的古城,只见整齐的街区内明清时期的建筑气势恢宏,错落有致。但是,当你静下心来细细地望去:偌大的徽州古城中竟然只有廖廖几处真迹,这一下让我想起了武汉的黄鹤楼,站在钢筋水泥垒起的赝品之下,你还有心情去品味李白惜别挚友孟浩然的诗作吗?</h1> <h1>  当然,徽州古城内有一处真迹还是值得一看的,那就是许国石坊。许国石坊建于明代,南北长11.54米,东西宽6.77米,高11.4米,如此规模宏大,呈八脚结构的牌坊可以说是举世无双。坊主许国是三朝重臣,因平定云南边境叛乱有功,受到了皇帝的"加恩眷酬",于是他回到老家歙县,建造了这座千古留名的大石坊。</h1> <h1>  还有一处被称为"西园"的地方也应该去看看,她是一处典型的徽商大宅院。这座大宅院气势宏伟,马头墙层层昂起,飞檐翘首,亭阁桥榭,牌坊宅第浑然一体。不过我要告诉你的是,这也是一座仿品,只不过她是将散落在全县范围内濒临坍塌的二十六座明未、清代及民国时期具有徽派特色的建筑进行拆迁和修缮,按照"复原"的原则,整体搬过来的"西园"。</h1><h1> "徽州古城"在我看来是如此的不堪,但,并不代表我对古徽州整体的不认同。不可否认古徽州仍然是一块闪铄光芒的文化瑰宝,只不过有些地方由于急功近利被暂时扭曲了而已。</h1> <h1>  从徽州出来,我们一路急行,十四号下午四点钟之前赶到了宏村。</h1><h1> 宏村镇古称弘村,七侠镇,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境内,是国家首批十二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据史料记载:南宋绍兴元年,宏村始祖汪彦济因遭火灾之患,举家从黟县奇墅村沿溪河而上,在雷岗山一带建了十三间房为宅,是为宏村之首,汪彦济还在村口兴建睢阳亭,作为入村的标志性建筑。</h1><h1> 早就听说来宏村旅游的人很多,没有"旺季"和"淡季"的差别,只有"很多"与"更多"的不同。到了景区一看:果然如此。偌大的一个停车场停得满满当当,我们转了一大圈也没找到一个停车位,只好打消了住进景区的念头,在景区外,找了一家比较象样的旅店住了下来。</h1><h1> 当晚,宏村下雨。</h1> <h1>  第二天拂哓,晨曦微露,天空中浮现出缕缕阳光,披洒在宏村四周的青山绿水之上。</h1><h1> 上午七点多钟,我们随着拥挤的人流进了景区,立时,我的眼前浮现出了一幅震撼人心的图画来:村前是一片被称作"南湖"的宽阔水面,一弯清清的碧氷环绕着不远的古村落。左边的小溪缓缓地流下没有尽头的山泉,在这里汇入南湖,尽情的流淌着,又欢快地向天际边流去。</h1><h1> 南湖的对岸,一片典型的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的排列着,显得那么的玲珑剔透。从湖面看过去,房屋倒映在水中,于是,水中便有了蓝天,有了白云,有了黛瓦白墙。南湖中间还有一座小小的拱桥,像一道彩虹,似一弯明月,横亘在水面上。置身其中,只觉婉约、典雅、宁静,让人心醉神迷。</h1> <h1>  通过南湖上的拱桥,我们走进了村口。村子里有几条幽深的小巷,小巷用青石板铺就,两边是高高的马头墙,仔细一看大多数庭院的墙面上都有被风雨侵蚀的痕迹,显得斑斓剝离。行走在幽深的小巷里,不经意间或许会走进某个大户人家的宅院,这些宅院外表不张扬,但走进去却别有洞天,満院的木刻,砖雕栩栩如生,活灵活现。</h1><h1> 小巷里有些人家就在门口做起了生意,有卖小吃的,有卖茶叶的,还有卖村民自制火腿的,挂在街边上,红红的,油油的,煞是好看……。</h1> <h1>  又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走在出村的路上,回头望去,三三两两的美院学生,正坐在南湖边上聚精会神地写生,我不禁想起了"青山绿水引诗赋,墨瓦白墙牵画魂"的著名诗句,我相信:在这群年轻人的笔下,不仅宏村的今天会更加绚丽多彩,而且明天的宏村也一定会更加美丽!</h1><h1> </h1><h1> 八天九镇,走马观花,权当散心。这篇拙作冠以"游记",实在是言过其实。好在能看到这篇拙作的都是朋友,所以请大家斧正之时,原谅则个。</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