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头河古窑修缮监理会

泥土的形象

<h3>  今天上午,在北方陶乡渭头河大缸博物馆古窑遗址,由博物馆馆长司维利召集了一场对古窑及附属古建筑的特别的保健诊断会。</h3> <h3> 一个多月前,政府文管部门批下银两,对古窑等文物古建进行保护性查体保健,并由曲阜文物建筑公司负责施工修缮。</h3> <h3><font color="#010101"> 参加会诊的“专家”都是博物馆筹备人员,50多年前,他们都是陶乡土生土长,在窑场捡焦拾炭的小伙伴,是正宗的陶三代,对窑场是知根知底,算是最具权威人士了。</font></h3> <h3>  一路察看,一边讨论,对修复工作提出了很多积极的建设性意见,得到施工单位的肯定,并准备改进修缮方案,陶乡的小伙伴们还真是名副其实的监理员。</h3> <h3>  这是修缮后的“坯场屋”,保留了旧模样。</h3> <h3> 陶瓷大师老武这形体语言是很满意啦。</h3> <h3> 师傅们正在对古窑进行修缮。</h3> <h3>  这蹲在地里的药(釉)瓮,有些损坏,很令人心疼。</h3> <h3>  这馒头窑上的熟土下,可是50多年前小伙伴们烤地瓜的所在。那时,放学以后捡焦拾炭是第一要务,把地瓜埋在馒头窑边的热土里,等筐里检满了焦炭,馒头窑的辐射热也把地瓜烤熟了,美味下肚,打道回府了。</h3> <h3>  这是地炉,是坯场屋烘干缸坯的热源,也是出乏炭的地方,小伙伴们当年可是经常光顾啊。</h3> <h3>  这处窑屋是国营窑厂成立初期的办公室。</h3> <h3> 这座坯场屋的建材都是就地取材,很有陶乡特色。</h3> <h3> 这是坯场屋里的烘干炉排烟道。</h3> <h3>  我拍。</h3>